武威文廟導遊詞優秀範文

武威文廟導遊詞優秀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遊,時常要開展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才更有條理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武威文廟導遊詞優秀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武威文廟導遊詞優秀範文1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曾指出:“秦涼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續漢、魏、西晉之學風,西開(北)魏、(北)齊、隋、唐之制度,承前啟後,繼絕扶衰,五百年間延綿一脈,然後始知北朝文化系統之中,其由江左發展變遷輸入者之外,尚別有漢、魏、西晉之河西遺傳。”

  武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而得名。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歷代王朝曾在這裡設郡置府,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國和隋末的大涼政權先後在此建都,成為長安以西的大都會,中西交通的咽喉,絲綢之路的重鎮。這座千年古城,既是絲綢之路的重鎮,也曾一度是我國的三大文化中心,據說唐玄宗都曾到武威觀花燈,可見當時武威經濟文化的興盛程度。

  由於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於維護社會統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歷代封建王朝對孔子尊崇備至,從而把修廟祀孔作為國家大事來辦,到了明、清時期,每一州、府、縣治所所在都有孔廟或文廟。其數量之多、規制之高,建築技術與藝術之精美,在我國古代建築型別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武威文廟位於涼州城區東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組成,東為文昌官,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院。佔地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98米,東西寬152米,佔地面積30096平方米。整個建築佈局對稱,結構嚴謹,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宮闕式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壯,明清之際被謄為“隴右學宮之冠”,是涼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聖地,是目前西北地區建築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孔廟,屬全國三大孔廟之一。

武威文廟導遊詞優秀範文2

  文廟廣場位於德陽市市中心,又名孔廟。是個規模最大的廣場,儲存最完整的孔廟。

  文廟廣場的中心是一個大型噴泉場,每當夏天夜幕降臨的時候,只聽“撲”的一聲噴泉打開了,這時,噴泉似一股怒氣直射天穹,彷彿要把天空噴出一個大窟窿。驟然間,水花四濺,站在遠處觀望的人們以為天空下起了像牛毛,似花針的濛濛細雨,而站在噴泉裡面的小朋友呢?他們此刻正在享受著在黃豆般大的雨點下玩耍時,新奇刺激的感覺。這噴泉真是太美妙了,她們好象在跳著一曲曲婀娜多姿的芭蕾舞。

  噴泉的西北角是魚塘,魚塘裡的魚有大的,有小的,有花的,也有黑的,看得你眼花繚亂。你看,一個小朋友扔下一顆魚食,魚兒們便爭先恐後地搶起來,搶到魚食的魚兒津津有味地享用起來,沒有搶到的只能乾著急。再丟下一顆,那可不得了了,一條金魚餓得來了個“鯉魚躍龍門”,奪走了魚食,真是太精彩了!

  噴泉的北面是“下馬碑”,上面刻著栩栩如生的石像。據說,以前文武百官及百姓到這裡來都要下馬落轎,步行入內,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我看見“下馬碑”上還刻著一個太陽,我覺得他們把孔子比做像太陽一樣高尚受人尊敬的人。

  再看西面,一座高大威武的石像清晰地展現在眼前,下面還刻著“孔子行教像”幾個大字,原來這是孔子教書時的樣子啊。他雙手握著,胳膊上夾著一卷書,孔子彷彿在仔細傾聽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又好像在全神貫注地給同學們講課……

  文廟廣場的夜景尤其迷人。每到傍晚,這裡就成了歡樂的海洋,老年人們在廣場裡隨著音樂的旋律翩翩起舞,跳得整齊又帶勁,讓周圍觀看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你看,小朋友們穿著滑冰鞋和滑光輪來這裡滑冰,閃出五光十色的光芒,漂亮極了!如果你走累了,廣場周圍有許多高大的樹木,樹底下都是由大理石做的石凳,可以坐在上面邊休息,邊欣賞四周的美景。文廟廣場的晚上跟白天相比毫不遜色,還別有一番獨特的韻味呢!

  文廟廣場集文化、娛樂、休閒為一體,是德陽人民的驕傲!

武威文廟導遊詞優秀範文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璧山文廟遊覽。我是導遊胡騰月,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使我們體會到文廟的悠久歷史和古香古色。

  璧山文廟是重慶市現存唯一的文廟,此廟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也就是1194年,咸豐四年重修,大成殿座西向東,背靠鳳凰山,前面是寬闊的大成廣場,右有高大雄偉的政府大樓。文廟總面積為1240平方米。

  廟前就有呂鳳子的石像,文廟是為紀念呂鳳子的,呂鳳子出生於1886年。成年後在上海等四個省市的高校教授國畫。呂鳳子是現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也是美術教育家,為美術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

  請大家隨我的手勢看看大門,大門紅色的壁上是鑲嵌著黃色的圓球,顯得那麼莊重,上面刻有文廟兩個金字,我們從此看出古代人民的鬼斧神工。大家請跨進門坎,左手邊是呂鳳子紀念管,右邊就是廣告工作室了。大家跟隨我走上正前方的階梯,這裡的石壁上雕刻著一幅九龍圖,中間有一條威武的大龍,周圍有八條可愛的小龍在嬉戲,這幅石畫每一個細節都雕刻得細緻無比,這可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大家往上看,就是正殿了,屋頂雙層,鋪著黃色瓦片,牆呈紅色,頂上還雕刻著兩條飛龍。大家走進正殿,裡面整齊地擺放著桌椅,人們在這兒悠閒地喝茶。

  我們繞過正殿,走上山坡,看看這些神像,它們的尊嚴,讓人肅然起敬,很多神像已被風化,可不失它們的尊嚴。這邊兒的神像被那個時期摧殘得不成樣子。

  朋友們,請保護文物,也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大家請給我的講解提出寶貴意見,我們下次再見!

武威文廟導遊詞優秀範文4

  武威文廟也叫聖廟、孔廟。位於武威市區東南隅,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歷經擴建,規模寵大,號稱“隴右學宮之冠”。文廟坐北向南,原由東中西三組建築物構成。東為文昌官,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現存建築以聖廟和文昌宮儲存完好。總面積1,500平方米,是歷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武威文廟位於涼州城區東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組成,東為文昌官,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院。佔地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98米,東西寬152米,佔地面積30096平方米。整個建築佈局對稱,結構嚴謹,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宮闕式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壯,明清之際被謄為“隴右學宮之冠”,是涼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聖地,是目前西北地區建築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孔廟,屬全國三大孔廟之一。

  武威文廟景點(20張)據《涼州衛修文廟暨儒學記》碑載:武威文廟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年),後經明成化、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的重修擴建,逐成一組佈局完善的建築群,迄今已有五百餘年。該廟目前只有東、中兩組建築,現儒學院已毀,其南面的忠烈祠和節孝祠尚存,明倫堂、存誠、敬德二齋及前後附屬建築已經無存。

  現東邊的文昌宮以桂籍殿為中心,前有山門、戲樓,後有崇聖祠,中為二門戲樓,左右有牛公祠、劉公祠。文廟西以大成殿為主,前有伴池、狀元橋,後有尊經閣,中有靈星門、戟門,左右有名宦、鄉賢祠。

  文廟原設有正門,面南而開,但最南端被一堵稱“萬仞宮牆”莊重穩健的影壁所隔,由於數百年來涼州一直未出狀元,所以開正門之事也就擱置至今。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由“義路”進入廟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架一座石料拱橋,名“狀元橋”。欞星門是明正統時建築的一座木質牌橋,四柱三間,翹簷飛角。穿過欞星門,就可看到戟門,戟門兩側是鄉賢、名宦祠,為供養地方賢達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門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門,大成殿建在寬闊的石築臺基上,雄偉而壯嚴,保留著明清建築風格,大有至聖至尊的氣派。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三寬三間,進深三間,重簷歇山頂,頂置九脊,鴟吻螭獸俱全,脊皆以纏枝蓮紋磚砌築。正脊中設橋形小珠。屋面盡覆琉璃筒板瓦。簷下為五鋪作雙抄雙平昂。柱頭、補間鋪作華麗,欞格隔扇、腰華板、裙板等皆有簡單雕飾。周圍繞以迴廊、高臺基,大有莊重、肅穆、文雅之風韻。殿內迎門原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於的畫像,旁立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後的尊經閣,是兩層土木結構樓,重簷歇山頂,坐落在高達2米的磚包臺基上,是武威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樓建築。閣周繞以迴廊木柵欄。頂部三重翹角上均懸有風鈴,清風徐來,鈴聲叮鐺,為沉寂的廟宇增添了些許生氣。大成殿東側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築自成一組,為文昌宮。內有過殿,左右設耳房供道士居住。過殿之後,魁星閣與桂籍殿遙相呼應。

  武威文廟內古柏參天,古樸靜雅,富有我國建築莊嚴雄偉的特點,雕樑畫棟,簷牙高啄,碑匾林立,品位之高,為世罕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武威市博物館設於廟內。《甘肅省武威縣地名資料彙編》、《甘肅古蹟名騰辭典》、《絲綢之路辭典》、《絲綢之路文化大辭典》、《甘肅大辭典》、《涼州年鑑(2008)》收有辭條。

  文廟原來設有正門,面南而開,它的最南端是一堵莊重穩健的影壁,稱“萬仞宮牆”。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由“義路”進入廟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橋,名“狀元橋”。欞星門是明正統時建築的一座木質牌橋,四柱三間,翹簷飛角。穿過欞星門,就可看到戟門,戟門兩側是鄉賢、名宦祠,為供養社會賢達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門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門,大成殿建在寬闊的石築臺基上,雄偉而壯嚴,保留著宋元建築風格,大有至聖至尊的氣派。殿內迎門原來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於的畫像,旁側侍立著孔子得意弟子顏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亞聖”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後的尊經閣,是兩層土木結構樓,重簷歇山頂,坐落在高達2米的磚包臺基上,是武威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樓建築。閣周繞以迴廊木柵欄。頂部三重翹角上均懸有風鈴,清風徐來,鈴聲叮鐺,為沉寂的廟宇增添了些許生氣。大成殿東側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築自成一組,名日文昌宮。內有過殿,左右設耳房供道士居住。過殿之後,魁星閣與桂籍殿遙相呼應。

  1981年9月1日被甘肅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這裡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館。館武威文廟

  內收藏有歷代圖書、字畫、碑刻及其它文物3.6萬餘件。其中漢簡、木雕、木乃伊、銅奔馬、鳩杖、涼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銅火炮等都是舉世聞名的珍品。同時闢有7個文物陳列展室,所列歷史文物、文字說明和圖片,簡要地反映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武威歷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