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經典散文
臘月二十三經典散文
“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亂拾翻”。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主要是家家戶戶、娃娃大小打掃衛生,迎接新年。所以臘月二十三被稱為掃塵節。“塵”與“陳”諧音,“掃塵”也叫“掃陳”,有除舊佈新之意。相傳“掃塵”起源於帝堯時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為什麼掃塵節選擇於臘月二十三呢?民間傳說,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人們便趁著灶王爺上天之日,家中裡裡外外徹底進行一次大掃除,以便驅除疾病邪祟,圖個來年大吉大利。
記得這天,村裡幾乎家家都忙著翻箱倒櫃打掃衛生,傢俱什物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這兒一堆,那兒一攤,擺得滿院子都是。一大早,母親就從溝邊的土崖下掰來一筐白土,放倒錘布石,一棒槌一棒槌搗碎,將面面土篩入大鐵盆,澆上一瓢又一瓢清水,像農村打攪團一樣,來個七十二攪,一直攪成不稠不稀的泥水糊糊,方才罷手。然後,母親便把席子、被子、案板、鍋碗瓢盆一股腦兒搬到院子裡;搬不動的全用爛袋子、舊薄膜等細細覆蓋上。之後,祖母和母親就用爛頭巾包了臉,戴上草帽,站上高高的板凳,或登上搖搖晃晃的梯子,懷抱一臉盆的稀糊糊泥水,用一把老笤帚蘸著泥水,在牆面上啪啪啪不停地摔打,一遍又一遍塗抹著我們黑黢黢的土窯洞。傍晚,雞快上架的時候,她們終於把我們煙熏火燎的家粉刷得煥然一新。隨後,母親從裡到外,牆犄角,屋旮旯,連鏟帶掃,清理出一大堆垃圾,用籠提著倒入門前的溝裡;然後,再熱一鍋水,仔仔細細地把箱箱櫃櫃、罈罈罐罐抹洗一遍。這當兒,我總是和小夥伴在村子裡跑來跑去,一個勁地瘋玩。晚上回家一看,經過她們的辛辛苦苦的收拾,土窯洞似乎一下子整齊多了,亮堂多了,也溫馨多了。
到了臘月二十三,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有餘糧餵豬的'人家就開始殺豬了,他們忙忙碌碌,喜形於色,不亦樂乎。往往這時候,左鄰右舍紛紛圍上去幫忙。大人們總是靠近糞堆挖一個大坑,或者栽上一口大水缸,或者埋上一口圓圓的大飯鍋;如果豬太大,又找不到大水缸或大飯鍋,便在地上挖一個長方形的大池子,裡面鋪上塑膠薄膜,以便燙豬毛。殺豬宰羊的老把式從家裡找出了生鏽的刀子,蹲在又長又彎的磨刀石旁,霍霍霍地磨礪著刀刃。聽見豬一聲尖利的長嚎,準看見一撥子人將年豬死死地摁在門板上。眨眼間,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就戳進去了,一注殷紅的豬血便汩汩地流了出來。跟著年豬就被放在滾燙的開水鍋或池子裡左右翻騰,或者在大水缸裡被人抬著上下撲騰。好了,趕緊上案。人們團團圍住年豬,火燒火燎似的,嘴裡哈著氣,好七八雙大手縱橫交錯著,鉗子似的,快速地拔著豬毛。一會兒工夫,一個白生生、赤條條的年豬,就被七手八腳地倒掛在了架子上。殺豬老把式手拿草抹布,一遍又一遍,狠勁搓洗著年豬美白肥碩的酮體。要開膛破肚了,有人趕緊端來一個大方盤,一刀子豁下去,豬的腹腔就被提前準備好的木棍撐開了。老把式便將手伸進熱氣騰騰的腹腔掏摸著,肚子、腸子、心肝肺一下子就被有條不紊、乾淨利落地掏到盤子上。人們挽著袖子,有的倒髒,有的翻著腸子,有的給豬肚子灌著熱水。
這時候,我們這些看熱鬧的孩子,也湊上去,幫著大人灌水,翻腸子。只有老把式心裡最清楚,我們是想著那個豬尿泡玩呢。他摘下豬尿泡,毫不猶豫地扔了過來。“給!拿去吧!”小夥伴們撂下手中的活兒,狗搶骨頭似的,一下子就撲了過去。揉啊揉啊,吹啊吹啊,一會兒就弄出個明晃晃的氣球來,大搖大擺地挑著玩,招搖過市,簡直快活極了。
殺豬飯是村裡人老幾輩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天剛擦黑,殺豬的人家挨家挨戶叫人去吃肉。人緣好、人氣旺的人家,能坐幾大炕。管你殺豬幫沒幫忙,你去了,主人家總是滿面春風,眉歡眼笑,熱情招待。有白酒的話,總要先喝幾盅。然後,就是一大鍋肥膘膘滾豆腐,或者煮蘿蔔片、熬白菜,滿盤子滿碗往上端。泡上又綿又暄的大白蒸饃,呼哩呼嚕刨上幾大碗,心裡真是熱乎透了,舒服極了。飯後,通情達理、善良賢惠的女主人,還要給村裡德高望重、年老多病、行動不便的老人們,端一碗殺豬飯,拿幾個饅頭、幾塊血饃,送到家裡去。
總之,在我的記憶裡,不管家裡過年殺沒殺豬,我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都吃到了白雪雪、油晃晃、香噴噴的殺豬飯。一想起那個味兒,就止不住舌下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