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王武更文的傳奇人生散文閱讀

嗩吶王武更文的傳奇人生散文閱讀

  因嗩吶曲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通俗性以及節奏、情緒熱烈明快的特點,所以深受群眾的青睞,在甘肅省靜寧縣的農村就有一位因吹嗩吶而出名的高手,他的名字叫……

  ——作者題記

  一生與嗩吶結緣,走村串戶已有30年的歷史,雖然至今家徒四壁,但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鄉村嗩吶手,他靠自己爐火純青的演奏技藝和傳奇般的人生閱歷,贏得了靜寧廣大父老鄉親的愛戴,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靜寧嗩吶王”。

  靜寧嗩吶王的名字叫武更文,如今因吹嗩吶而成名的他,已成為靜寧百姓家中的常客,在靜寧,百姓對他的愛戴幾乎要超過一些秦腔大家,現在靜寧百姓家中每有紅白事務總要請上聲名大震的他和他的徒弟前去吹打,而武更文所到之處,總能引起一陣陣騷動和一片片喝彩。

  痴迷嗩吶,少年不知愁滋味

  1953年武更文出生在人傑地靈,曾出土過大量文物的靜寧縣威戎鎮新華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曾是新華村一個遊走四方的嗩吶手,母親是一個善於持家,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在五個兄弟姐妹中,武更文排行第二。

  武更文的家坐落在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小山村,門前車輛穿行自如,站在大門口向公路一邊張望,一望無際的田野盡收眼底。自幼天資聰明武更文,也許受家庭傳統和自然山水的影響,他對家傳的嗩吶有著極大的興趣,在很小的時候,一吃過晚飯,他就搬一張小凳子坐在院子裡雙手撐著下巴聽父親吹嗩吶,父親如痴如醉的嗩吶曲常常把武更文的思緒引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讓他彷彿看到了蔚藍的天空,成群的牛羊,青青的綠草,還有流淌的河流……

  10歲進入威戎鎮新華村小學讀書的武更文,上學期間,雖然家境貧寒,夜夜點的煤油燈,吃了上頓沒下頓,但他知難而進,在完成功課並利用一切閒餘時間幫家裡幹活的時候,他會想方設法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到他所鍾愛的嗩吶上。因愛吹嗩吶,小時候有許多趣事發生在他的身上。一次放學歸來,他趁父親出門在外偷偷拿上父親的嗩吶坐在村頭的池塘邊,模仿著父親的樣子吱吱呀呀地從下午五點一直吹到月上柳枝頭,那天因誤了放羊被從不發火的母親狠訓一頓,並罰他少吃一頓晚飯,讓他像當天沒吃草的羊一樣嘗一嘗餓肚子的滋味。

  在六十年代,中國的農村還沒有電腦、電視之類的新鮮玩意,但卻有各種有特色的社戲和皮影戲,所以每年到了引人入勝的廟會,就成了武更文最愜意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廟會活動常常讓他流連忘返,以至於忘記了做功課,也忘記了害怕。有一天晚上他和小夥伴到幾里外的地方看社戲,出於好奇他竟然從後臺的梯子上爬上去站在前臺看別人吹嗩吶,看的入迷時冷不防被管戲箱的從前臺趕到臺後,慌亂中他一腳踩空,從後臺的梯子上摔下來,碰破了頭,扭傷了腳,被幾個小夥伴連揹帶抬的拖回了家。在上小學的許多快樂日子裡,他的童年是在嗩吶的夢幻中渡過的,在他多姿多彩的童年夢境中,好像有許許多多的嗩吶藝術家都與他夢遊神交過。

  雖然武更文從小鐘情於嗩吶,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學習,15歲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威戎中學,20歲高中畢業。在威戎中學就讀時,雖然當時的威戎中學條件簡陋,但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進入威中後,武更文不敢貪戀校園中那被歌聲和笑聲築起的一道道風景線,也顧不上去欣賞校園的角角落落,他一頭扎進知識的海洋,另一頭扎進對嗩吶的摸索中,一到課外活動,他就找一個不易被人發現的地方練習吹嗩吶,晚飯後一有空閒時間,他就鑽進樹林裡繼續操持嗩吶。中學時的武更文像一個流浪的藝人,田間地頭,操場邊緣處處都有這個痴迷嗩吶的少年倩影。經過不懈的努力,在上中學時,武更文已能吹奏一手動聽的嗩吶曲,並敢登臺獻藝,在每年舉辦的校文藝匯演或成百上千人參加的`慶典活動中,他的嗩吶曲總能博得師生和鄉鄰的陣陣喝彩,一次在縣裡舉辦的器樂比賽中他獲得了一等獎。

  儘管武更文在中學時就顯出了驚人的稟賦,但六、七十年代的運動,卻讓他正待揚帆遠航的生命之舟,在一夜之間化為泡影,命運之神安排高中畢業的武更文只能回家務農。

  青年時代,放不下的還是嗩吶

  因歷史原因,高中畢業的武更文只能揮淚告別學生時代,把曾經的美好和希望深埋在心底,讓遙遙無期的藝術事業來陪伴自己終生,讓苦澀的命運穿過歲月的激流永遠召喚自己。

  73年放下書包的武更文走進了新華村瀰漫著牛糞味的飼養圈,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飼養員,在每天陪著牲口們進進出出的日子裡,武更文常常帶上乾糧,懷揣一把銅嗩吶走進與世無爭的深山老林,面對座座青山,片片綠地和成百頭牲口,他揚起嗩吶,用一首首嗩吶曲來表達自己對未來充滿的希冀和渴望。這樣的日子從73年8月一直持續到75年3月。75年前半年因修石咀鄉牛馬岔水庫需要人手,武更文被時任村團支部書記的楊正強選進民兵排,擔任文化教導員兼任記工員和管100多人灶的掌櫃。在紅旗招展,人來人往的工地上,武更文的嗩吶曲曾讓工地上的人們鬥志昂揚,幹勁十足的順利完成了水庫修建任務。水庫修完後武更文進到村戲班子做了半年二胡手,隨後又進到皮影班,吹了半年嗩吶,後因家庭實在太困難不得不到附近的工程隊抱磚頭謀生,結果和帶工的頂了一仗,便結束了他6天的打工生涯,76年後半年,因村小學缺一名代課教師,武更文經楊正強再次推薦做了一名代課教師,能當教師這是武更文一生中最大的願望,但他仍然離不開自己心愛的嗩吶。在完成教學之餘,在精心指點學生如澆過水的麥苗健康成長時,他仍日復一日讓那激昂的優美的嗩吶曲在校園上空飄蕩,在鄉間小路回應。在教學的過程中,他有幸被縣教育局抽調到靜寧一中參加聲樂進修。77年——79年的兩年進修雖然時光如白駒過隙,但他借兩年校園生活如飢似渴,廢寢忘食的學到了許多嗩吶新曲,他找來陝西民間嗩吶曲譜一遍又一遍的研習,又跑到縣秦劇團向吹嗩吶的前輩求教,週末,當別的同學相約在校園的花前月下互訴衷腸,或聚在一起歡歌笑語搞聯歡活動時,武更文則獨自坐在教室的一隅,或校園一角,反反覆覆地練習著剛剛蒐集來的嗩吶曲,在校兩年時間,他把自己對嗩吶的愛好發揮到了極限,時至今日他仍忘不了那段難忘的歲月,忘不了在那段歲月裡痴心不改苦苦求索的經歷,因為那段時光讓他多了一份對藝術底蘊的深層積累。

  在校教書6年後,生活又和武更文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82年春季,縣上統一命題,讓所有在崗的代課教師考一次試,然後擇優聘用。考試的當天,武更文正好不在家,那天的考點設在新華中學,當時曾任威戎文教幹事的楊生明因武更文沒有在場,而把考試推遲了整整兩個小時,但兩小時後仍不見武更文的影子,楊幹事不得不宣佈開考,那天等武更文從外面趕來時,考試已經結束,當老師的機會又一次與他失之交臂,幸運之神再次與他擦肩而過。

  遊走四方,他把嗩吶當歌吹

  人生總有不如意,當做教師的一腔宏願化作葫蘆河水緩緩而下時,武更文的鼻腔裡湧上了一縷酸楚的感覺,但自家窮困的生活狀況和父母蒼老,妻兒纏身的事實只能強使他把凝在眼角的淚滴再次溶進眼眶。在農村的幾年拼打,使武更文早早地掂出了農家生活厚重的分量,在教書無望的情況下,他想到了自己的嗩吶,他要用這嗩吶去澆灌故鄉源頭的高天厚土,去點燃靜寧大地被成紀文化包裹的千里沃野,他相信只要用自己的寸草之心去報答故園的三春朝暉將不再是一個久遠的夢想。

  82年的夏天,武更文隨父親踏上了謀生之路。第一次,他和父親還有父親的師弟李百靈到威戎北關的一戶人家去吹嗩吶,起初他只能隨著父親們的曲子慢慢吹,後來他竟放開聲音,鼓足勁和兩個老藝人比著吹,結果那天的效果出奇的好,滿院子的人竟忘了做事,呼啦啦一下子全圍上來聽他們吹。首戰告捷,得到了父親的讚許和眾鄉鄰祝賀的武更文,更加堅定了他從事吹嗩吶這門職業的信心和決心。

  在鄉下吹了幾年嗩吶後,隨著父親年事已高,武更文只能獨自一人遊走四方,在幾年走南闖北的人生經歷中,他深深體會到,一個吹嗩吶的鄉村藝人,要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不但要有絕妙的演奏技藝,還要在尊重中國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打破保守思想,在表現現代人的美學思想和審美要求上下功夫。

  武更文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使嗩吶曲的花樣不斷翻新,他從民間嗩吶曲《祭靈》、《哭長城》、《抱靈牌》、《告慰》中入手,然後從《喜洋洋》、《豐收曲》、《說句心裡話》、《好人一生平安》等現代民歌中汲取營養,經過填骨加肉後把民歌變成優美動聽的嗩吶曲調。

  經過武更文對嗩吶藝術的不斷追求,對舊曲的改進,他的嗩吶曲內容更加豐富,花樣更加繁多,這既為他今後謀生營造了更大的空間,同時也進一步奠定了他作為嗩吶藝術家在靜寧百姓中的地位。

  隨著武更文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如今他已成了靜寧農村百姓心目中的紅人,百姓家中一旦有事務,必請武更文和他的吹打班前去吹打助興,而武更文對人們的邀請,不論貧富,他總是有求必應,車能到的地方他去,車不能去的地方他也去,他始終把別人的事看得比自家的事情還重要。

  武更文出行時的衣著打扮很獨特,他常常戴一頂壓舌尼子帽和一副淺色茶鏡,著一套深藍色西裝然後登臺亮相。武更文的到場必讓主家增色不少,而他的即興發揮常常會引來滿場喝彩,在沒有聽武更文吹嗩吶之前,除了主家,一般的村民只像對待普通的藝人一樣待他,而當武更文的嗩吶響起,滿院子的人都會丟下所幹事務,或坐或站,睜著大大的眼睛興奮的朝武更文吹奏的嗩吶上瞅,一曲結束人們便一湧而上,遞煙敬酒叫嚷著讓武更文再來一曲,因為許多村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好聽的嗩吶曲,他們聽了還想聽。

  由於武更文為人豪爽,所以酒也與他結了緣份,在主人家的事務中,武更文雖好酒,但絕不會醉,在吹嗩吶的間隙,常有房下主家向他敬酒,而他向來是來著不拒,接過酒杯一飲而盡,頗有壯士風度,再者武更文極善言談,也極易入鄉隨俗,所以每到一地,不到五分鐘,他便能與周圍人打成一片,且很投機,如果逢上主人家辦喜事,主客很願意聽他講一些鄉村趣聞,或山鄉野史,而武更文的娓娓道來常常惹的主客捧腹大笑,抹淚不已,而一旦嗩吶響起,一時間彷彿連空氣都會凝聚,或悲或喜的嗩吶曲會把人帶進另一種境界,如泣如訴的曲子會讓亡者子女親屬肝腸寸斷的放聲大哭,而一曲喜洋洋或別的喜慶曲調,則會把事務上的氣氛調劑到高潮。最為獨特的是,武更文能在事務中間變換許多民間曲子,這些曲子讓人彷彿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回到了山清水秀的故鄉,又像回到了似曾熟悉又很陌生的地方,那深沉悠揚,娓娓動聽,極有穿透力,且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藝,大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功效。

  武更文在嗩吶曲的田園裡已是芬芳四溢,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與奮鬥圓了自己童年那個刻骨銘心的藝術之夢,步入了民間藝術的神聖殿堂。遊走四方,足跡遍佈省內外的武更文憑著自己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他把生命中所有的熱情都耗散在了他那鍾愛的嗩吶事業上,他是靜寧民間文化的傳播者,他是活著的阿炳、王洛賓……如今他依然風度翩翩,步履匆忙地在探索民間藝術真諦的漫漫長路上行進著。

  今天在靜寧縣威戎鎮新華村,在那個舞臺背面寫著“龍王池”的地方,有一個叫武更文的嗩吶王,正站在成紀文化的大背景下,用那把古銅色、曲小腔大的嗩吶盡情演繹著自己的輝煌人生。

  作者簡介:雷金生、筆名雷詩摩,男,漢族,生於1971年1月,甘肅省靜寧縣李店鎮店子村人,大專,靜寧縣成紀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靜寧縣文化志願者服務隊隊長、靜寧縣戲劇家協會秘書長,靜寧縣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人從學生時期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在《中國青年報》、文化部《中國文化行業資訊網》、《光明日報》光明網、《中國戲劇網》、《甘肅日報》、《甘肅文明網》、《甘肅工人報》、《甘肅農民報》、《甘肅文化》、《蘭州晚報》、《青少年攝影報》、甘肅電視臺、甘肅人民廣播電臺、《平涼日報》、靜寧政府網、靜寧電視臺等報刊電臺發表各類作品600多篇(幅),有多篇作品獲全國及省、市、縣徵文大賽獎,有部分作品入選作品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