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高中散文

假作真時真亦假高中散文

  看小說,尤其是歷史小說或者以歷史人物為主角的小說,常常會陷入到作者為我們設定的圈套中,以為當時的歷史就是這樣,甚至有時候會以為那些文學作品中的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真的同臺較技過。

  這種情況,在武俠小說中表現的最為明顯。記得第一次看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就以為“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確實撫育過郭靖,郭靖與拖雷真的結拜為兄弟等。後來看《碧血劍》,為忠義之後袁承志的命運揪心。而事實上,袁崇煥的後人早就一個不剩了。金庸創作出這麼一個袁門之後,既是人們善良願望的體現,也為反清復明者提供了精神的領袖。不只是這些,在《書劍恩仇錄》中,乾隆也成了小說中一個重要角色,成了反清復明義士們最大的希望所在。而乾隆的身世,更是這部小說的中撲朔迷離的看點。雖然大家都知道,乾隆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真實的皇帝,這個小說中人顯然不具備那個皇帝的一切。可是,結局中乾隆的選擇,卻又是作為皇帝的他的唯一可選。在這樣真真假假的意境裡,乾隆也好,作者為他設定的弟弟陳家洛也好,都是為了小說情節的發展需要,是似真實假的人物。

  然而,讀者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感覺卻完全的不一樣。因為對一些歷史人物的熟悉,所以在文學作品中看到時,不只是親切,還有一種“看戲”的心態。當那些在正史中不苟言笑的大人物們,在小說中有了這樣那樣的缺點時,距離感一下子就拉近了。而且,正史野史的記錄,有時候是大相徑庭的,經小說家的再演義,就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了。因此,看小說是一種最輕鬆的文化事兒。作家們娓娓道來的故事,究竟有幾分真假,讀者一般不會認真的,看小說又不是讀歷史,管它是真還是假呢。

  臺灣有一個作家,叫高陽,基本上以歷史為題材進行創作,與金庸齊名。人稱:“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高陽的小說以清朝帝王歷史為主,間有一些其它朝代和人物的'故事。看高陽的小說,是另一種風格,幾接近於信史。與民國的蔡東藩演義系列不一樣。按高陽自己的說法,他是以做史的態度來作小說的。在小說以外,還有《紅樓夢》考證的文章以及《曹雪芹》小說。因為國內外對《紅樓夢》的研究已經有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各種觀點看法心得發現等,可以說是汗牛充棟,數不勝數。高陽能夠從中衝出一條路來,可見其研究的認真與獨到。

  這些真實人物的故事,按照現代人的理解,真的說不清楚是真是假了。我們沒有與他們同時生活過,我們的經歷與他們完全不一樣,即使他們當時就是這樣生活,我們今天也不能肯定。就算是讀歷史,有時候也不能肯定是否就是那樣。就是對同一件事情,也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這是大觀園的對聯。那個“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名應賜大觀園”的大觀園,同樣是個真真假假的存在。

  無論哪個年代的女孩子,要想過上大觀園中的生活,基本上沒有什麼可能。作者虛構出這樣一個所在,讓那些才華橫溢的女子們有一個不沾俗世的生活空間,是藝術的創作。然而,那個園子的結構、佈置以及沒有完全展開的建築過程,似乎又是寫實的。於是,幾百年來,關於大觀園的所在,是南是北等等,一直爭論不休。這樣一種結果,可能起曹雪芹於地下,也未必能說出子醜寅卯。真真假假,藝術欣賞的魅力就在其中。“說書的看見鬼,聽書的遭鬼迷”,也是一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創作手段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