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論文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

  現如今,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透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職業生涯規劃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在校期間系統地對未來職業進行有效規劃的過程。它包括了大學生自我認知、專業認識、確定求職目標、選擇職業發展道路等過程。及時有效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學生將自身興趣、特長、專業技能恰當地融入個人發展計劃中,從而確定出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之作出具體安排,進一步為學生順利就業以及全面成長成才夯實基礎。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1.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就業市場對求職者的要求越來越偏向於“個性化”。“能力”的體現不再聚焦於應試教育下由分數體現的“成績”,更多的融會了個人素質、思維、學識等方面因素。而一份針對於個人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就能從“個性”出發,幫助大學生更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同時幫助學生選擇自己擅長並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相對固定的培養方向,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減少大學生跨出校門後對社會的“茫然無知”感。我國高校教育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重能力、重分數的教育,而輕興趣、輕素質等方面的引導,大學生個體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有效體現,會對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思維創造力產生較大阻礙,許多畢業生拿著高分的成績單卻得不到企業的認可。

  2.幫助大學生髮掘自身潛力

  錢雲瀚等人[1]曾對武漢地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調研》,他指出,當代大學生在自我評估上普遍存在偏差,同時對職業資訊的瞭解過多集中在“職業是否適合自身”方面,卻忽視了“自身是否滿足職業要求”。在面臨求職問題時,不能提前、主動地開展培養計劃,個人潛力得不到最大的挖掘。而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利用學生在校時間,幫助那些在個人能力認識上存在誤區或盲區的大學生正確進行自我評估,將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特長等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發掘出個體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一些潛力,從而培養起相對穩定的職業志向。

  3.提升大學生應聘競爭力

  我國大部分大學生都是從“填鴨式”的基礎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習過程中都是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主動汲取知識的意識,因而缺乏“特點”是當代大學生最大的缺點。特點的缺乏就會導致一種“趨從”心理,即使到了求學環境相對自由的大學,這種心理也普遍存在。“趨從”心理下的大學生不僅無法培養自己的興趣、特長,甚至在找工作中也只能以“大家都想要的崗位”來作為自我挑戰的目標。透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科學地對每位大學生進行測評,結合個體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進行專業的綜合分析,幫助大學生確定職業傾向,確定其最具發展潛力的職業奮鬥目標,並幫助大學生擬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計劃。同時,幫助大學生逐漸走向自主化,有意識地尋求個性的發展,進而對個人的求職方向進行不斷的最佳化和調整,結合專業知識確定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從而有目的性地進行個人能力的培養,提高求職競爭力和職業匹配度。

  4.最佳化配置我國人才市場

  大學生臨時抱佛腳的求職狀態往往導致其盲目就業,為了就業而就業,造成人才與崗位匹配度低,大學生就業滿意度下降,人才資源得不到最佳化配置。這樣的情況不但不利於大學生個體和用人單位的發展,還會造成人才市場的混亂。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夠較早地介入大學生個人發展中,引領學生找到正確的求職方向,提高入職匹配度,合理最佳化人才流向,進而幫助理順人才市場。

  三、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1.重視力度偏低

  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90%的高校都很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2],卻嚴重缺少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部分學校僅僅將其作為應屆畢業生就業指導的一部分,因此職業規劃也往往與平時開設的課程脫節,使得職業規劃獨立於其他學習內容,往往得不到學生重視。大多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存在自我認知的片面性,在求職時目的不明確,極易隨遇而安。調查資料顯示[3],大學生對自身興趣、能力很清楚的只有667%,且這些特質並不完全能夠與個人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如果沒有興趣作支撐,在求職時也就缺乏了主動競爭的積極性,往往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應聘。這樣的心態也容易導致職業選擇功利化,因為對個人能力和特長缺乏深刻清晰的認識,最終只能以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功利性的條件來作為擇業依據。

  2.缺乏專業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需要嚴密計劃的教學內容,要在充分了解社會需求的情況下,結合學生自身特點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而目前我國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不足,許多職業規劃指導都是由輔導員來執行,作為輔導員一項附屬工作來開展。而大部分高校輔導員本身並不具備提供專業指導的能力,甚至不是專業的授課教師,自身的水平存在較大欠缺,無法站在宏觀的角度分析大學生應該如何挑戰社會就業現狀,無法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達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大部分高校對於建立專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機構還存在嚴重的滯後性,無法提供專業的指導。

  3.時間安排不合理

  時間安排的滯後性是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之一。“規劃”不同於“計劃”,前者應該具有更寬的時間跨度。職業生涯規劃應從學生大一進校時著手開展,讓大學生一入高校校門便能建立起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從而進行自主的培養,對自我的職業生涯進行清晰的規劃。學生對職業規劃不清晰,容易在大學期間存在一段漫長的“迷茫期”,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學時間開展興趣愛好、特長的個性化培養。很多高校大學最後一年才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門課程推向學生,其意圖就是作為就業前的一次短期培訓,這樣“臨陣磨槍”對就業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卻忽視了職業生涯規劃更重要的是應該作為一個動態、系統、分階段的引導過程,最終目的是透過規劃讓大學生髮揮出潛能,找到與自身匹配的職業方向。

  四、對策及建議

  1.設立專業的規劃指導隊伍

  各高校可成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辦公室,配備專業指導教師,駐點接受學生的電話、當面諮詢,為大學生提供科學性、人性化的指導和服務。確保學生在自主選擇接受教育的時間下,指導教師能夠及時提供合理的引導和指導。對專業指導教師的管理施行激勵與考核相結合的模式。高校不僅要把職業規劃指導教師放在與其他專業理論教師一樣重要的位置來對待,還應該給予職業規劃指導教師精神上的鼓勵,使其能夠對個人職業產生榮譽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提升他們對學生指導的責任感。同時,對專業指導教師進行技能考核,建立“學生考核教師”的制度,根據學生反饋和學校領導班子意見,對專業指導教師進行綜合測評,施行考核上崗,根據考核結果決定教師的職務晉升,對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取消其上崗資格。

  2.幫助學生建立生涯規劃理念

  提前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植入學生的課程表,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課、專業課等將職業生涯規劃潛移默化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逐步建立起學生規劃的理念,讓大學生能夠從大一開始就對未來職業有規劃意識,引導大學生自主培養、個性規劃。定期面向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講座。學校還要開設相應的選修課,選修課要著力提升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性,從大一到大四分別設立不同的課程,在內容上突出針對性和連貫性,讓大學生從大一開始接受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3.因材施教地開展個性化培養

  相關調查顯示[4],大三、大四學生比大一、大二學生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在對未來職業認知和探索方面比大一、大二學生相對成熟,但是低年級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的期待卻遠遠高於高年級。因此,必須對不同年級學生施以不同的培養。對大一、大二低年級學生要以意識培養為主,鼓勵其多參加相關講座、討論會等,培養起自主規劃的意識。同時,要引導低年級學生培養個人興趣,透過職業生涯規劃正確認識自己,發掘自身潛能。對大三、大四學生要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提供專業的職場需求資訊和專業的就業指導等,提高大學生在求職和工作過程中的競爭力。

  4.配套開設相關課程或者社團

  大力發展校園文化,開展第二課堂。比如為有從政志向或興趣的學生開設公文寫作、時政解讀等選修課程,為有翻譯興趣的學生開設專業翻譯的選修課,為有志從事律師職業的學生成立模擬法庭社團等。將職業規劃與課程、業餘活動結合起來,讓不同的學生接受不同的培養。

  5.多手段強化大學生社會實踐

  實踐是理論的支撐,只有實踐才能讓理論發揮出效果。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要結合時事、當前就業形勢、國家發展形勢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將實踐課作為必修學分納入學生成績考核中。積極鼓勵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開展實習,可以考慮按照學生實習時間長短折合成不同的學分,將實習經歷作為選修課程來考核,強化學生自主實踐的積極性。同時,學校要積極主動與企業建立人才輸送的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的綠色通道,透過實踐建立起企業—學生之間的互惠關係。

  6.重視大學生創業積極性的培養

  將創新創業課程逐步納入學生必修課和選修課範圍,透過討論式教育、啟發式教學等形式,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頭腦風暴”,相互碰撞、相互激發,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同時,政府、高校要主導建立起創新創業資訊共享平臺,在高校、學生、企業間形成三方交流平臺。

  五、結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過程,它貫穿大學生的整個求學生涯乃至職業生涯。在高校中營造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氛圍,幫助每位大學生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透過職業生涯規劃幫助每位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專業,認識求職環境,從而幫助其全面成長成才,順利完成學生到職業人的蛻變,提高社會競爭力。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規模越來越大,大學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呈現出供大於求的`現象,直接導致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和難度提高。要想從根本上推動高職院校的發展,高職院校要努力做好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指導工作,透過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高職學生要透過職業生涯規劃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透過大學時間更好地發展自我,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專業素養,為未來的人生職業生涯奠定一定基礎。本文闡述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的有關內容。

  一、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1.職業規劃意識薄弱。高職院校的教育培養過程沒有和市場較好接軌,很多學生在學習時缺乏積極性。學生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被動接受知識,沒有充分重視大學階段的發展。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把握不夠,單純重視概念,忽視具體操作,導致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職業的規劃和未來人生的發展。

  2.職業目標定位不明確。對高職學生來說,他們的目標定位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角度:第一,學生的自我評價太高,過於自信,導致就業目標定位存在問題,如果和實際不相符合,他們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反差,導致在工作中會失去信心;第二,很多高職學生自我評價太低,自信心不夠,難以發現自身優點,不能激發自身潛能,不利於個人發展。

  3.缺乏對自我的合理認知。對高職學生來說,他們在大學期間缺乏對自我的思考,沒有對事物的合理認知和考量,心智上存在一定的不成熟。部分高職學生的職業規劃不合理,主要是因為對自己的認知不清晰,沒有明確未來的職業目標。每個人的特點存在差異,所以在工作選擇上會有一定差異。因此,學生要從個人角度出發,結合自身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一定的工作,除此之外,要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有這樣才可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

  4.職業價值觀過於注重利益。個別高職學生的職業目標過於注重利益。特別是一些畢業班的學生,他們的就業觀裡主要為追求經濟效益,選擇職業時認為最好的職業是收入高的職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職學生的職業價值判斷問題,從過去的理想主義發展成現在的務實主義思想。對一部分高職學生來說,他們追求職業的經濟性,沒有關注職業的理想性,過於關注職業選擇時的工資水平、職稱和住房等問題。這樣一來,學生選擇職業時會出現錯誤的職業觀,不利於選擇恰當的職業。

  二、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實施步驟

  1.實現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對高職學生來說,只有實現對自我的正確認識才可以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高職學生的自我正確認知可以利用有效的職業測評工具進行,透過相關的評估工具把個人的職業興趣加以明確,把個人能力進行深層次量化,分析自身的人格特徵。這不僅是學生更好認識自己的正確方式,同時也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對高職學生來說,開展自我探索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正式評估法,另一種是非正式評估法。對正式評估法來說,它是按照標準化的評估技術進行科學評估。它的評估形式主要有兩種技術支撐,一種是紙筆答卷,另一種是計算機測評法。對非正式評估法來說,它是透過非結構化的方式尋求相關資訊,選擇具體的方法時,各個職業規劃師必須按照自身經驗和水平合理分析評價結果。對非正式測評方法來說,主要有興趣島測試法、想象引導方法和生涯傳記法等。

  2.分析職業世界。分析職業世界時,首先要分析的是職業數量和具體分類,進一步分析職業資訊的來源和自己所想要從事的職業發展前景等。對職業資訊來說,它不僅包含工作性質和工作條件,還包括工作地點和工資狀況等。除此之外,學生要關注的是這一行業所需人才的人格特徵,進一步分析行業的僱用前景。除此之外,學生要分析在工作裡所獲得的滿意感,不同行業對個人發展的有利之處和不利之處。對職業資訊來說,它的來源主要有書籍和論文等出版物,電影和幻燈片等視聽材料,電子資源庫和網際網路等為主的計算機系統,還有一些在現場考查和訪問工作現場等形式的直接考察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進行兼職和實習獲得職業資訊。

  3.把握職業環境。要想合理分析職業環境,學生必須分析自己理想職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實際狀況,它不僅包含社會地位,還包含職業的技術因素和未來發展前景,只有這樣才可以合理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對於職業環境的分析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體現:首先,分析社會總體環境;其次,分析經濟環境;再次,注意分析組織環境;最後,分析職業周圍環境。透過對多種環境的共同分析,學生進一步瞭解理想職業的環境狀況。

  4.合理評估職業生涯機會。學生要想更好地認識職業世界,對自我有正確認識,不僅要分析外部環境,還要分析外部環境因素對自身未來發展的影響,按照自身的興趣愛好,結合自身的特長,充分考慮到自身能力和性格等內在因素,分析自己是否和職業環境發展相適應,進一步評估職業發展的多種機會。

  5.明確自身職業目標。對高職學生來說,其職業生涯規劃要有一定的具體性,要有利於更好的操作。學生透過確定的目標實現時間和實現程度,進一步明確自身發展目標。目標設定不合理,職業生涯目標問題會有失平衡。高職學生通常會設定很多目標,但在制定過程裡要和生活目標有機結合。一個人的人生不僅要在事業上樹立目標,還要在健康等方面上設立目標,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學生制定目標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6.職業生涯目標執行。確定好個人的職業生涯目標,就要付出一定行動。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來說,它需要科學的行動方案以實現自身的提高。具體來看,這種行動方案包括工作層面和訓練層面,還包括教育層面和實習層面。高職學生必須依據自身職業目標,把目標劃分成小目標,進一步實現目標。具體來看,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目標主要有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對職業的探索期,就是大學一年級上學期階段,這一階段中主要是為更好地規劃職業生涯;第二部分是職業定向期,這一階段指大學一年級下學期,學生要針對未來理想職業提高個人素質;第三部分是職業準備期,就是大學二年級,這一階段中學生要掌握一定的求職技能,有利於更好就業;第四部分是衝刺階段,就是大學三年級時期,學生透過最後的衝刺階段提高就業成功率。

  三、總結

  對高職學生來說,現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其必須透過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就業成功率。本文分析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進一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透過具體步驟分析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鑑。

  參考文獻:

  [1]張再生.職業生涯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xx.

  [2]湯耀平,羅明忠,穆 林.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務[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xx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