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吃吃泥沙美文
讓孩子吃吃泥沙美文
阿靈和阿盈母女倆劍拔弩張,時起勃谿。
在聚餐會上,阿靈氣呼呼地說:“小孩才三歲呢,她卻事事講求教育原則,荒唐!孩子不肯吃飯,她便把飯菜倒掉,還振振有詞地說,孩子已經三歲了,當然知道飢和飽的感覺,逼他,是違反生理需求的。她忘了,我以前是怎樣喂她的。她不吃,我便把食物盛在保溫盒裡,帶她到兒童遊樂場去,當她忘情地玩著時,我便一口一口喂她,整一大碗的飯啊菜啊肉啊,吃得個一乾二淨;一頓飯,得花上一兩個小時耶!照顧孩子呀,沒耐心,能行嗎?最氣人的是,小豪豪不肯吃飯,我刻意做了小點心端給他吃,她居然還大發雷霆,說孩子已經三歲了,我這樣慣他,等於是放縱他使性子。唉,可憐的小豪豪,才三歲啊!”
有一回,小豪豪攀著陽臺的欄杆,好奇地俯瞰樓下眾生。阿盈喝令他下來,然後,用藤條打他的手心,把他打得哇哇亂哭,阿靈罵她:“你瘋了啦,孩子才三歲,你竟用體罰!”阿盈理直氣壯地應道:“我一再告誡,叫他不準攀欄杆,萬一跌了下去,連命都不保呀!他已經三歲了,這樣重要的話都沒放在心上,難道不該打嗎?”阿靈心痛地說:“他才三歲呢,用藤條嚇唬嚇唬就可以了,幹嗎真個使勁去打呢?”阿盈叫道:“媽媽,你以為我在和豪豪玩遊戲啊?不讓他吃痛,他會記取教訓嗎?”阿靈生氣地應道:“以前你小的時候,就算再調皮,我也不曾鞭打你啊!”
我注意到,在阿靈的敘述裡,有幾個“關鍵詞彙”,那就是:“才”和“已經”、“以前”和“現在”。這幾個詞彙,恰好反映出兩代之間對教育截然不同的看法。阿靈認為豪豪“才”三歲,還處於懵懂無知的年齡,需要呵護,所以,百般遷就;然而,阿盈卻覺得豪豪“已經”三歲了,早已進入需要紀律對付的階段了,所以,嚴立家規。母女勢如水火,只因為教育理念不同。
曾經讀過一則短文,文中透過一個有趣的小例子,寫出了兩代之間迥然而異的.教育哲學。有一回,一位老媽媽遠到澳大利亞去探望她的女兒和四歲的小孫女。三個人到海邊去玩,老媽媽和女兒坐在陽傘下納涼,當她看到蹲在沙灘上的孫女將一把泥沙塞進嘴裡時,大驚失色地嚷道:“別,別吃!”說著,便要衝過去阻止,但是,女兒卻一把扯住了她,氣定神閒地說:“吃泥沙,有什麼關係呢,就讓她吃啊,如果她覺得不好吃,一定會吐出來的,以後,自然也就不會再吃啦!”
年長一輩的父母,實施的是間接的教育;年青一代的父母呢,強調的是直接的體驗教育。直接教育所帶來的不愉快經驗,會讓孩子銘記終生,永不再犯。間接教育呢,沒有切膚之痛,父母循循善誘的語言,也許會成為孩子耳邊一股無關痛癢的風。
爺爺和奶奶,應該與時並進,放心、放膽、放手,讓親愛的孩子以他們的理念和方式去教育他們的下一代。吃過泥沙的孩子,當會懂得“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