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桃花源記讀後感
最新桃花源記讀後感
作者對通往桃花源的過程描寫非常科幻,彷彿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等都很寫實。那麼最後見到的理想國是怎樣的呢,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都是物,從今天來看,土地代表空間,屋舍也許就是高樓大廈,良田是農業,美池可以垂釣,可以洗浴,可以泛舟,桑竹都是可用的東西,而雞與犬,都是家中必備的東西,就像是現在的電腦和汽車。理想國裡的人,都忙著種作,顯然都不是閒人,衣著嗎,很潮,很哈秦,老人小孩都很快樂。
然後就是相遇了。乃大驚,外星人見到地球人也會驚恐的,但是非常有禮貌,非常豪爽,殺雞作食。很溫暖的是村中聞有此人,感來問訊說明大家都很相識。然後大家竟然都不知道外面朝代的更迭。村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真是好客,都爭著邀請到家中來,招待他。但最後還是有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說明他們也是很滿足於現在的生活。
那麼離開的時候,漁人還是不捨這個地方,希望能回來。所以處處志之最後他很功利地叫太守來,但是迷路了,理想不適宜於功利。
劉子驥,高尚士也,這一段只是為了增加整個故事的真實性,就像電影的最後要加上一段,某某多少年後怎麼樣了。
桃花源是與現實世界不同的另一個世界,是一個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誕生於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辭去縣令歸隱(405年)後的第16年。桃花源裡的此情此景也許就是陶淵明歸隱生活的寫照。其實,桃花源是當時人們逃避現實社會的避難所。
詩人把它描繪成一個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國,形成了與現實社會並存的,又相對立的與世隔絕的理想樂園。這不能不說這是陶淵明的偉大創舉,詩人描繪出人類理想社會的雛形。它有點類似於英國作家莫爾筆下的烏托邦(莫爾的《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書》寫於1515-1516出使歐洲時期),但要比烏托邦早一千多年。
以作家的年齡比,陶淵明是莫爾的爺爺的爺爺了,所以,可以說陶淵明是人類理想王國的鼻祖。世外桃源至今已流傳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現在許多人嚮往不已。這樣的藝術效果和社會作用,是陶翁當時創作時做夢也想不到的(文學的社會作用往往會大大地超越作家當時創作意圖),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文學本身!這究意為何呢?經過反覆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嚮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諧快樂的幸福生活。這也許就是人生的真諦之所在!人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第二、在人類社會里,只要有私慾的存在,就始終存在剝削、壓迫、侵略、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等等背離人性的行為。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就在所難免。強者為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亡者不逃則死!俗話說: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計,走為上。躲到那裡去呢?!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第三、桃花源是一種意境,是一種理想,是一個美夢,是一個精神樂園。未必要苦苦尋求!只要心中有佛,與世無爭,天下為公,樂在其中!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難免有現實和理想的衝突,當你對現實感到無奈的時候,就會想跳出這個圈子,尋求自己的理想王國。這也許就是桃花源流芳千古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我想,在共產主義實現之前,桃花源也許永遠是正直而失落者的追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