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800字範文

悲慘世界讀後感800字範文

  篇一:《悲慘世界》讀後感[800]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交談。自從治安大隊14中隊開展讀書活動以來,同學們積極配合,不僅增加了自己的閱讀量,更引發了讀者們各式各樣的思考。下面讓我們走進眾多優秀讀者中的一位14治安 五區餘科毅,看看他對《悲慘世界》一書的心得體會。

  在雨果數量眾多的文學作品中居於首位的是這部《悲慘世界》,它將我們的視線聚攏在19世紀的法國,一個本該是傳頌自由世界的國家此刻卻處在她最黑暗的時候。那時的雨果正在為革命到處奔走呼告,而拿破崙的稱帝 讓他大失所望,對此大加抨擊而被放逐。

  而我們的故事也便由此開始,因偷了一條麵包讓侄子勉強度命的冉阿讓被判刑19年,光陰似箭,冉阿讓年華已逝,心中的憤怒早已轉變為對這個社會的仇視。

  然而,雨果相信最高的法律是良心,於是小說出現了轉折,冉阿讓在主教的感召下洗心革面,成為那個黑色的悲慘世界裡唯一一絲亮光。

  追隨著冉阿讓的足跡不難發現有另一個人如影隨形警長沙威,他和冉阿讓的衝突成為了最惹人深思的部分,因為在他眼裡,冉阿讓永遠都是逃犯,永遠都是可悲的24601號囚犯。但是,冉阿讓救下芳汀,在她死後收養了 她的女兒等一系列善舉也不斷動搖著他。最終他無法調停理想與良心的衝突,選擇了自殺。

  在雨果眼裡,拿破崙稱帝扼殺了共和黨人的理想,枉費了他們的努力,並且這成為了民眾苦難的根源。而他所塑造的沙威這一形象則如同寓言一般,暗示著拿破崙的帝國儘管代表法律與正義,但不體恤民情,最終要走向 滅亡。而現實裡拿破崙最終也被推下臺,客死聖赫勒拿島。作者要表達的主旨再明顯不過:一個不能使人民幸福快樂,反而壓榨刀俎人民的悲慘世界註定是要消亡的!

  的確,珂賽特是冉阿讓生命的重要支柱,我實在難以想像當珂賽特有了心上人之後,冉阿讓內心那種巨大的失落與痛苦,在他生命的最後,他所能想起的還是和珂賽特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帶著如此美好的回憶,他離開了這個悲慘的世界。

  2012年上映的《悲慘世界》的音樂劇結尾處,冉阿讓在馬呂斯夫婦面前安然合目後,背景音樂緩緩唱到Do you hear people sing?這正是主人公以及千萬受壓迫的窮苦人對那個悲慘世界的扣問!

  篇二:《悲慘世界》讀後感[800]

  今天終於看完了《悲慘世界》,心中感慨萬千,激動不已,但卻不知如何表達我的心情。從前,我只知道這是世界名著,是雨果的作品,也有過幾次想嘗試閱讀,可是看到厚厚的四大本我就動搖了,終於我還是強迫自己認真閱讀,想不到我還真得入迷了,不知不覺,彷彿自己就生活在那個19世紀的法國了。這不愧是世界名著,它的美是由內而外的,越靠近就越理解,就越愛不釋手。

  主人公讓。瓦爾讓曾經說過:昔日,為了生存,我偷過一塊麵包;今天為了生存,我不願意盜竊一個名字。這是主人公悲慘的命運和崇高的人格。為了姐姐的孩子們活下來,不得已他偷了一塊麵包,卻被判為夜間盜竊民宅被送上法庭,做了19年的苦役。在這19年裡,他的靈魂上升了,也下降了,正如作者所說:陽光從一側進去了,黑暗也從另一側進去了。偷了幾次東西后,得到主教的感化和教誨,他開始行善,以馬德蘭的'名字救災濟貧,造福人民,撫養珂賽特健康成長,原諒沙威,救過馬利尤斯這一切好事都掩蓋了真實的自己讓。瓦爾讓。

  或許博愛才是《悲慘世界》的主旨,一個容忍貧窮的社會,一個容許地獄的宗教,一個容許戰爭的人類,這真的是一個悲慘的世界。讓。瓦爾讓因偷盜被判刑19年的悲慘命運,芳婷因貧困孤寂而扔下孤女淪落風塵的悲劇,調皮機靈無家可歸的少年加弗洛什的犧牲這一切的悲劇都與這個悲慘的社會息息相關。因此在這樣一種社會里,愛就如同冬夜裡的一個暖爐,溫暖冰凍的心。讓。瓦爾讓對珂賽特有愛,才會使得珂賽特純潔美麗的如百合花。芳婷為了給養他鄉的女兒,賣掉了自己漂亮的門牙,賣掉了自己美麗的頭髮,到最後,竟然賣了自己的身體和尊嚴,這種愛令人肅然起敬。

  他把馬呂斯從死亡絕地救出,並向馬呂斯坦白了自己的身份而遭至誤解,從而一個人孤獨的承受痛苦 和屈辱。幸好,作者做了巧妙的安排,在冉阿讓生命將要走向終點時,馬呂斯得知事情真相後和珂賽特及時出現在老人的面前,讓老人在愛的守護下從從容容地走完了最後一程。

  自己沒有寫讀後感的習慣,往往都是食而不知其味,但這本書讀後收穫甚多,因此就留個紀念吧!19世紀法國的世界是悲慘的,但有像主人公讓。瓦爾讓那樣撒播愛的人,因此,悲慘就會過去。今天,我們的世界是美好的,博愛更是我們的信念。

  世間萬物,有生有滅,輪迴不息;

  人世百態,有哭有笑,才是人生。

  篇三:《悲慘世界》讀後感[800]

  雨果這部名著的題目就讓人感覺沉重,悲慘世界,就像我們的人生,歡樂的事情總是那麼少,而憂愁的事情又是那麼多。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存本身,到底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還是一件無比沉重的事呢。

  這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的《悲慘世界》共五部,每一部都有一個名稱,最後一部的名稱便是《冉阿讓》。雖然這部書塑造了許許多多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比如芳汀、珂賽特、馬呂斯、德納第夫婦等等,但最打動我的人,還是冉阿讓。

  他曾經是一個苦役犯,他從監獄裡逃了出來,一生揹負著罪的包袱,但他有著善良的心,一顆比任何人都善良的心。他熱心地幫助別人,他關心被生活所迫已經淪為暗娼的芳汀,他前去解救被德納第夫婦任意欺凌的小珂賽特,他甚至放走了一直想要抓他的沙威。

  可是,當他撫養長大的珂賽特嫁給了馬呂斯後,他卻感覺自己仍然是一個有罪的人,無法和珂賽特生活在一起,因為這樣,他的良心會感到不安。於是,他讓珂賽特不再稱呼他父親,自己離開了珂賽特一家。

  得知真相的珂賽特和馬呂斯迅速找到了冉阿讓,而此時冉阿讓已經快要死去了,這位內心強大的人,在生命的最後說出的是這樣充滿溫情的句子,因為他看到了珂賽特,他唯一的親人,他對珂賽特說:

  珂賽特,你還記得在孟費眉,在樹林裡,你多麼害怕,你還記得當時我提起水桶把嗎?那是第一次我接觸到你可憐的小手,它是冰涼的!啊!當時你的手凍得通紅,小姐,現在你的手是雪白的了。還有你的大娃娃!你記得嗎?你叫她卡特琳。你後悔沒有把她帶進修女院!有時你真令我發笑,我可愛的天使!下雨的時候,你把草莖放在水溝裡看著它們漂去。有一天,我買了一個柳條拍子和一個黃藍綠三色的羽毛球給你。你忘了這些事了。你小時候多調皮!你玩著。你把櫻桃放在耳朵裡。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我和我的孩子經過的森林,我們一起在下面散步的樹木,我們一起藏身的修女院,種種遊戲,童年時代歡暢的嬉笑,都已經消失了。

  他一生不曾娶妻,不曾生子,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後,卻有著珂賽特相伴,從這個角度看,他又是幸福的。

  在冉阿讓的墓碑上,寫下了這樣的幾句話:

  他安息了。儘管命運多舛,

  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喪生;

  事情是自然而然地發生,

  就如同夜幕降臨,白日西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