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裡的儀式感多一點,孩子感受到的愛就多一點
家庭裡的儀式感多一點,孩子感受到的愛就多一點
生活中,儀式感無處不在,親情愛情友情都需要儀式感。儀式感不僅存在於大人之間,對小孩來說,儀式感更重要。
在孩子過生日時,為他舉辦一個儀式。生日前幾天,和孩子聊一聊,讓孩子意識到,他即將長大一歲,新的一歲,需要有點新變化。
大人和孩子一起商量,在尊重孩子個人意願的基礎上,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的目標,再想想具體用什麼方法。孩子希望寫字更漂亮,就要買字帖,每天臨摹;想學會游泳,可以報興趣班。
目標不用過多,3到5個足以,這些目標就是孩子的生日願望。生日當天,吹滅蠟燭前,把幾個目標重複一遍,在場的家人一起為孩子作見證。
這個儀式既能帶給孩子目標感,也賦予他們使命感,孩子會認為這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事情。到時,不用家長催促,他們也會自己努力。
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儀式,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是臨睡前的一句晚安、一個故事。睡前故事能夠有效地解決孩子不按時睡覺的問題。每天晚上睡覺前,大人握住孩子的手,念圖畫書給他聽。
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到安心,一個有趣的睡前故事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好的入眠,也會帶給孩子安全感,使親子關係更加融洽。當“睡前故事”成為習慣之後,不用大人提醒,孩子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故事聽完了,現在我該睡覺了。”
別缺席那些對於孩子來說充滿儀式感的日子,家長會、親子運動會、彙報演出等。在這些活動中,孩子特別渴望被人重視,家長的出現會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和認同感。而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會成為我們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憶。
告訴孩子,在玩耍後,收拾好玩具,各歸各位;在吃飯後,收拾碗筷,這些也是儀式。這些小小的儀式感,讓孩子知道做事情要有始有終,而不是任其雜亂,置之不理。
儀式和傳統,是寶貝安全感的來源,尤其是當寶貝小時候,它們顯得更加重要。
儀式和傳統可以培養歸屬感,這是所有的寶貝,甚至成年人所渴望的東西。它們同時還有助於加深寶貝們與自己文化的關係,以及與家中長輩的關係。
在特殊的`紀念日去照相館拍全家福。比如孩子生日,讓孩子知道自己有一個穩定、有愛的家。
早起互道“早安”,睡前互道“晚生活中,儀式感無處不在,親情愛情友情都需要儀式感。儀式感不僅存在於大人之間,對小孩來說,儀式感更重要。
每晚的睡前故事、親子閱讀。讓孩子帶著愛和溫暖進入夢鄉。
在孩子不安或者害怕的時候,用同一種特殊的話來安撫寶貝。一遍一遍重複這些小的舉動會給他們一種安全感。
家人圍坐一起關掉電視聊天。互相說說彼此的事情,讓孩子學會傾聽與傾訴,學會分享與分擔。一家人一起準備晚餐,共進晚餐。
愛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要付諸於行動。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給予更多的關懷,更多的儀式感才會讓孩子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