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00字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以風箏為線索,講的是男主人公阿米爾與樸實堅強的哈桑之間的故事,以追風箏展開的故事情節,將友誼、贖罪、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我被書中的很多情節都感動到了。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

  風箏,一個用棉紙、膠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卻始終交織著親情、友情……等等。如若有人問我,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什麼?我現在脫口而出的一定是這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在《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中知曉這句話。直至我合上這本書是,只是覺得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從前讀書前所未有的感覺。就好像你在深呼氣,卻沒有撥出氣來。我從來不知道一個人被背叛之後,還可以若無其事的繼續為對方盡心盡力;我從來不知道一個人的愧疚可以轉為仇恨,我從來不知道友情可以無私到這麼偉大。從口中發自內心的說出:“為你,千千萬萬遍。”

  我為哈桑那無私而善良的愛所折服,為阿米爾的懦弱與自私而感到失望,為年幼的索博所遭受的罪行所揪心,為跌宕起伏的情節所著迷。

  很多夜的夢裡,時常眼前會漆黑一片,耳邊總是聽見有人在淡淡地說:“為你,千千萬萬遍。”或許是我內心的呼叫,然後星光慢慢亮起,緩慢地令人感覺不到存在,卻又是真實的,無比真實的。我閉上雙眼,然後猛地睜開,就會發現,一顆有一顆,小而無比璀璨的繁星點綴了整片天空。天藍色的風箏在天空中翱翔著,我發現自己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背後是繁星點點。我總是在不停的奔騰中醒來。我相信,夢是人認知的表現。

  “為你,千千萬萬遍。”彷彿還在迴盪,那是孩子的稚嫩聲音,卻又是男人低沉的聲音。它們重疊在一起,相仿又不同。是那樣的真摯而真誠,卻又是那樣的傷感。從前的他們啊,稚嫩美好宛若個夢,生活在阿富汗。童年的時光,總讓人不忍去打碎,看著它散落一地的心碎。是朋友,還是主僕。他們說不清,誰也說不清,卻是那麼簡單。風箏伴隨了他們的童年,卻又是被已知風箏無情地劃條一生無法彌補的傷痕。

  這本書裡,哈桑註定是個悲劇人物。在一場追風箏的比賽中好哈桑總是為了阿米爾什麼也願意去做。但是當哈桑正真需要好朋友的幫助時,阿米爾怯懦的選擇袖手旁觀。於是曾經的好朋友就這樣留下了傷痕,阿米爾也陷入了沉重的自我救贖當中,阿米爾在知道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阿米爾接受不了父親的謊言和隱瞞,但是陳年舊事是可以被埋葬的,阿米爾為了彌補心中的缺失,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然而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他歷盡艱辛,與當年侮辱哈桑的那夥流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花盡心思,讓受到嚴重創傷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並將他帶回美國的家。

  而阿米爾,也同樣不是個懦弱的人。懦弱的人怎會二十幾年之後,再次重返動亂的家鄉,為了哈桑。懦弱的人又怎會為了一個哈扎僕人的兒子,而與多年之後強壯的.阿塞夫相爭鬥。懦弱的人又怎會在索博割腕自殺後,在醫院裡的毯子上做著多年未曾做過的行禮,重新願意相信神的存在。他並非聖人,也並非惡魔。他並非勇敢,也並非懦弱。他只是那個願意為別人追逐風箏的人。

  為你,千千萬萬遍。當年缺失的勇氣,多年後為你尋回。當年為他追風箏的人,如今你正為他追著風箏。追趕著內心,追逐著過去,追逐著曾經的你與他,追逐著請求寬恕的勇氣,追逐著那屬於愛的救贖。如此殘忍而又美麗,這不正是生命?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那隻迷失的風箏。但我卻願意為你拼死去追逐。只為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2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她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卻給我以震撼,當僕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裡施以暴力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裡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可命運的指標並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訊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故事的最後,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後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於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他終於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譁眾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3

  “我追”讀完最後兩個字,我輕輕將書本合上。眼淚浸潤了我的眼眶。這是第一次那麼認真的讀一本書,不再是戲謔,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靜靜地用心讀。

  “為你,千千萬萬遍。”反覆咀嚼著這句話,內心彷彿迷失在縱橫交叉的十字路口,不安的旋暈佔滿心扉;像落入蜘蛛網的飛蟲,無力的掙扎,像踩在玻璃碎片上,穿越腳心的疼痛,像掉入萬丈深淵,不安的情緒像芥末,嗆入鼻腔,嗆入大腦。這是第一次那麼靠近一個陌生人——阿富汗。不再是45°的仰望,而是站到了它的左邊,離心最近的地方。除去那些動盪,除去那些戰亂,我45°仰望天空,咧開嘴角,看,那些曾經飛揚在阿富汗上空的風箏,那些執著的單純的追風箏的人。

  哈森,阿米爾,兩個十二歲的少年。最初的最初,他們是最親密的朋友,一起嬉戲打鬧,一起憧憬未來。那幢房子,那堵“病玉米之牆”,那株石榴樹,那個地方的一切一切都是他們友誼的見證。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他們彼此互相靠近的心。有時候會想:是不是隻要長大了,過去那些單純無比的東西都會變質。時間過去,他們在一點點長大。阿米爾發現爸爸對自己的冷淡,而對哈森卻總是給予鼓勵和讚賞。他開始慢慢感覺到失落,偶爾也會發發脾氣,卻總是被哈森的寬容所化解。有時候想:如果這種歡樂時光能一直持續到永遠該多好。可是沒有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災難早已籠罩在這個城市上方,隨時能將他們的友誼無情摧毀。

  一次追風箏的比賽打破了寧靜的一切。阿米爾親眼目睹了哈森被阿塞夫教訓。他本可以挺身而出的,就像哈森每一次為他挺身而出一樣。可是他沒有,僅僅因為他的懦弱。他就這樣把哈森落在了那個小巷子裡。從此,哈森成為了他生命裡的一個惡魔,他處處躲避哈森,最後還設法趕走了哈森。後來,自己也跟父親遠離阿富汗,去了美國。就這樣,帶著纏繞了一生的負罪感去了美國。

  四分之一的世紀過去,父親也因疾病死去。他回到了阿富汗,回到了那個曾有自己無比歡樂的童年的地方,那個記錄了他與哈森友誼的故土。只因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他決定勇敢的邁出救贖的第一步。可是,一個驚人秘密被揭開。阿米爾與哈森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那一瞬間,他似乎明白了過去的種種,似乎理解了過去父親的做法,而他,竟然用最卑劣的手段,傷害了哈森。經過深刻的反省後,他決心找回那個遺失了過去的自我,找回遺失已久的善良。他收留了哈森的兒子,雖然最後自己傷痕累累,但他找回了那些遺失已久的東西。

  那片飽經苦難的土地上,風箏再一次高高飛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