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為什麼-關於物質的三十六個實驗》讀後感
《超級為什麼-關於物質的三十六個實驗》讀後感
暑假裡,我利用空閒時間閱讀了《超級為什麼——關於物質的三十六個實驗》一書。這本書教我們如何使用最簡單的材料,認識物質的秘密。
以前,我總認為科學就是指宇宙的起源、能量的轉化、生物的繁衍等枯燥而乏味的東西。而這本書卻告訴我:科學充滿魅力。
那麼,科學的魅力體現在哪裡呢?
科學的魅力體現在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家家戶戶都要做菜,油鍋著火也是常見的事。那麼,汕鍋著火時該怎麼辦呢?大家都會用鍋蓋蓋滅。這裡蘊藏著什麼科學原理呢?原來火焰燃燒需要氧氣,隔絕了空氣也就隔絕了氧氣,火焰自然就熄滅了。
科學的魅力體現在平平常常的生產勞動中。當布穀鳥歡唱的季竹,農人們會選用一定濃度的食鹽水來選種。實際上這裡運用了科學中的密度常識。乾癟不飽滿的種子的密度比鹽水的密度小,浸在鹽水中會上浮;而相對飽滿的種子,密度比鹽水密度大,在鹽水中會下沉。如此可以挑選出粒大飽滿、營養物質較多的種子。
科學的魅力體現在豐富有趣的實驗室裡。怎樣使紫色石蕊試液改變顏色呢?其實很簡單,只要把紫色石蕊試液滴入鹼性溶液或酸性溶液中就行了。這裡蘊含著紫色石蕊試液遇鹼變藍、遇酸變紅、遇中性溶液不變色的科學原理。將白色的硫酸銅晶體放在空氣中,你會看見一種奇異的現象——內色的硫酸銅晶體逐漸變藍,最終變成藍色品體。將二氧化碳氣體充入澄清石灰水,你將發現澄清石灰水變得混濁,有白色沉澱生成,水面有時還會出現一層白膜。
多麼奇妙的科學啊!大千世界,存在著無數的科學規律。所謂“天有不測風雲”,是因為有許多規律未曾被人們發現和掌握。大自然中的許多反常現象,其實都向人們預示著什麼。人們從螞蟻紛紛搬家、燕子超低空飛行等現象可以樸素地推斷出大雨即將到來,從井水泛渾、禽畜極度暴躁可以預判驚心動魄的地震即將來臨。也因此,人類極度重視科學的觀察和預測,而準確地預測,使人類躲過一次次毀滅性的劫難。
記得太平洋的'海嘯嗎?悲哀的眼淚如潮水般奔流;記得強風暴席捲家園嗎?多少鮮活的生命在汪洋中掙扎。人類面對天災,掌握的知識還太少。假如流星侵襲地球,假如太陽的能量耗盡,人類將何去何從?我們是否可以駕馭飛船,從綠色的地球趕往下一個綠色的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我們是否能提前在襲擊物體到來之前建立起嚴密的防護罩,或者將之摧毀?我們是否能夠尋找到新的能量,無限延續人類的健康生命?這是科學,是未來的科學,是我們追求的科學。
愛科學吧,無數的先驅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愛迪生一生獻身科學,發明了無數物品,被稱為“發明大王”;霍金身殘志堅,積極探索宇宙,被譽為“輪椅上的科學大師”。他們為人類的向前邁進舉起了火把,他們是永恆的星辰。而我,正在讀著他們的故事,正在學習他們帶來的科學知識。然而,終有一天,我將接過他們的火炬,將前行的路照得更精彩。
《超級為什麼》,雖然只有三十六個物質實驗,但給了我許多啟迪,給了我許多遐想,給了我追求科學魅力的無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