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1000字讀後感
《茶花女》1000字讀後感
《茶花女》是一部經典的流芳百世的小說,曾經風靡全世界,數以千萬的發行量,歌劇,話劇,影視作品數以千計。下面給大家分享了《茶花女》的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茶花女》讀後感1
我感受著瑪格麗特的悲劇,期間不知有多少回想哭的衝動,竟沒有流出一滴眼淚。這也許就是瑪格麗特在我心中的定格。讀完小仲馬先生的《茶花女》,我的心情許久不得平靜。也許是一口氣讀下來的緣故,又或者是由於作者是有過類似的親身經歷,整個故事異常真切。頭腦裡清晰地呈現著茶花女美麗聖潔的面容——因為“她的一生是罪人,而她死時是基督徒”。
瑪格麗特是個天使,她生活在最骯髒的領域,卻保持著茶花般潔白清新的氣質,她富裕奢侈卻又一無所有。命運待她不公,試問誰想成為人們蔑視的物件?一個軟弱的女子,在那樣的生活環境裡,哪有能力抗爭?直到阿爾芒的出現,才帶來了茶花女生命的陽光。偉大的愛情似乎總免不了缺憾,也許還是致命的。不是因為阿爾芒負擔不起茶花女的生活,而是茶花女竟然為他改掉了過去奢侈的生活習慣並願意與他過上樸實幸福的平淡生活。我所敬佩茶花女的也正是這一點。阿爾芒遭到父親反對後未動搖對茶花女由衷的愛,他立場堅定,甚至不惜與父親反目;茶花女對阿爾芒的感情也始終如故,但她表現得更無私,她為了阿爾芒的幸福,為了阿爾芒家庭的利益,毅然決定離開他。可想而知,茶花女離開小村莊的那天晚上,是多麼得撕心裂肺啊! 最不忍心讀的是茶花女臨終的日記。在日記裡,她向阿爾芒述清了一切,字裡行間到處可以體味到她對阿爾芒真切的愛。失去他,茶花女便覺生活已無希望,一切也可告以完結。於是,她放任自己,以至病情逐日加重。直到死神就站在她身前時,她還一心惦戀著阿爾芒,多想臨死前再見他一面,卻至死也未能如願以償。
在看看馮夢龍筆下的杜十娘,她的命運和茶花女驚人的相似,她的那個百寶箱裡還有著驚人的財富。從何而來,那是她血淚的見證。她是用她的屈辱換來了物質上的富足,心中卻無限嚮往美好的正常人的平靜的生活。她同樣聰明、美麗、善良。李甲對她的感情開始也是真的,但是自古以來,煙花女子的命運都是血和淚寫成的,杜十娘也不例外。李甲一面對自己的家人心存畏懼,一面是又把杜十娘看成了一個待價而沽的貨物。當孫富要高價購買杜十孃的時候,李甲的醜惡嘴臉就一覽無餘了!李甲的醜惡用心是一舉多得,既擺脫了負擔,又得了一大筆錢,這就是我們的謙謙君子!杜十娘終於明白,自己離開了一個小的醜惡的地方,最後還是逃到一個大的罪惡的地方罷了。她帶著她對命運的絕望、憤怒、屈辱跳進了江裡。她至死最終無依無靠。杜十娘是那樣的愛生活,可是生活到底又給了她什麼?——絕望!
杜十娘比茶花女不幸的多,因為她的一生沒有遇到人性的美好的東西,而至少茶花女遇到了,這一點美好的東西讓她的一生有意義。
還記得金庸名著頻繁出現的經典語錄:“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又或是作者的言語:“一顆只能用世間最澀的淚才能開啟的心,曼儂·萊斯特,面對瑪格麗特·戈蒂耶,最終只有慚愧。”
《茶花女》讀後感2
小仲馬筆下默默為愛付出的瑪格麗特曾一度感動著我的初三時代。淡雅純潔的茶花,帶著淡淡的雅香,哀怨惆悵的開放。《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正如平日與她形影不離的茶花一樣,帶著一片芬芳和馨香,默默的在風中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和渴望,然後帶著對社會的悲憤控訴默默枯萎凋謝。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
曾經的懵懂少年以為愛情只是默默,只在最後的一霎綻放出動人的華麗。
四年後的今天,再讀《茶花女》時卻有了別樣的感觸。一個是早已墮落的風塵女子,另一個是稅務局長的兒子——前程似錦的上進青年,兩人的戀情從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美貌的眷念開始,就註定了一場悲劇。悲劇的罪魁禍首不止只是當時社會對所謂階級間所謂純真愛情的扼殺,還是內心對不切實際的愛情不切實際的最求。阿爾芒是幸運的,因為他有瑪格麗特為他前程的付出,更有父親為他的現實著想,維護著他的姓氏,對他來說也許也只是“對一切和他情婦有過關係的人和事都懷有敬意”。而瑪格麗特則是不幸的,地位的卑劣註定了她即使真愛,也只能在默默的屈辱與煎熬中度過。彌留之際,雖然債主們來來往往,警察廳查封了她的房子,連普率當絲都偷走了她最後的那條項鍊,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她換取了聖潔的光輝。一切只留身後名,卻在不現實的戀情中逝去了一切。茶花,在冷風摧殘中只能衰敗。
如果不切實際的愛情只能是悲劇,只有最後一瞬綻放出的動人華麗留下一絲欣慰,那麼何必只求那最後的一絲欣慰呢?愛情不僅以人為主體,還充滿了社交,脫離於人與社會的愛情就註定掙脫不了悲劇的糾纏。不管是瑪格麗特所生活的19世紀,還是我們現在的21世紀,不管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愛情中若存在懸殊的地位等差便有了悲劇之源。不管是瑪格麗特,還是安徒生筆下的小美人魚,地位的懸殊都註定了她們愛情的失敗。辛德瑞拉被王子眷顧只是童話,現實生活中門當戶對已習以為常。
社會是公平的,瑪格麗特的墮落與風塵為她的悲劇埋播下惡種,阿爾芒不切實際的貪圖愛情也只會為這場悲劇點下導火索。瑪格麗特的死亡帶走了一切偏見,墳墓前茶花盛開。也許正如小仲馬在第一章所說——死亡已經淨化了這個富麗而淫穢的場所的空氣。然而只有死亡才能淨化的一切偏見,何必只用死亡去淨化呢?只有死亡才能得到愛情的理解,為何就不與不切實際的愛情到來之前就扼殺掉呢?現實一點的愛情,理性一點的愛情,才能品嚐到日後的香醇,而不是茶花在冷風中的凋零,或是死後盛開的一霎。
茶花不應盛開。
《茶花女》讀後感3
一直以來,都聽說過小仲馬因為《茶花女》而出名,一直也都想看,可是總是因為總總原因沒看,終於,在最近的時候翻起這本書,就翻來看看。剛開始看的時候有種錯覺,總是覺得不是在看名著,因為我感覺沒什麼特別的,或許說很多的部分連現在的連載小說的情景設定都不如,但是當我耐著性子把這本書看完,才發現其實這本書真的令人著迷!
這本書寫的是關於一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一個交際花與一個正派年輕人的糾結的愛情故事,這段感情中用墮落掩蓋了隱藏在人內心的美好善良,用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來現實社會的.殘忍。瑪格麗特是一名交際花沒錯,可是這也不妨礙她尋找自己人生幸福的道路吧,當時間地點甚至男主人公都存在的時候,當她用盡全力去為自己的將來努力時,現實卻給了她重重一擊!在那個社會,交際花的身份就註定了她以悲劇收場的結局,曾經,她也試著努力去戒掉以前的生活,藉著“撿來的”父親生活,可是,流言蜚語卻可以毀滅一個人。在那個社會,你的過去決定你的未來,就因為瑪格麗特是交際花,所以沒有人會相信她她和“父親”之間的純潔的父女情。試想,如果當我正在為改變我的過去而做出努力時,缺卻發現沒有一個人相信我時,那我要改變的還會有嗎?
還有,當我努力想徹底的改變生活時,卻發現其實生活中並不是或者只要考慮自己。就像瑪格麗特在死的時候才告訴阿爾芒她離開的原因,不是不愛,而是真的太愛,所以才沒辦法因為自己的過去去阻礙他的未來!這本書,直到最後,我才懂為什麼叫做茶花女,因為它象徵著一種純潔,一種高尚,是瑪格麗特的化身。
第二我覺得這本書好在它的手法和描寫上,總的來說,他用了一種烘托的手法,用瑪格麗特純潔的外表與她的職業作對比,用充滿愛的瑪格麗特與整個黑暗的現實社會作對比,從而不動聲色的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一種不滿,和批判。而且這本書在描寫人物情感的時候多次對環境做了描寫,以營造作者想要的結果。最終這本書就以真情實意的表達贏得了我的心。因為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文字不在華麗,而在感情。
最後,我想說用茶花女的故事來告訴我自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我們要給與別人足夠的信任,不能因為別人的過去而主觀臆斷的覺定別人的未來。不能給別人希望,但是也行為上留情,不要在無形中扼殺了別人的未來!
《茶花女》有著不可保留的藝術力量,小仲馬用他的寫作才華描繪出了一個個扣人心絃的片段,使讀者紛紛落淚,《茶花女》的藝術價值是無可厚非的,這也是它流傳至今的理由,也證明了他的作品不論在世界的東方或西方,都沒有人遺忘,也記住了這個可憐又可親,可悲又可愛,可嘆又可敬的瑪格麗特。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天下蕩子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