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讀後感範文
大學生的讀後感範文
大學生的讀後感範文一: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大學的第一年就這樣結束了。在這一年當中,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書上的知識,還有許多實際生活中該有的態度等等,反正對我來說受益匪淺。
漫長的暑假我該幹什麼呢?我經常這樣問自己。而剛好學校給我們下發了這樣一個任務,要求我們在暑假裡讀好書寫讀後感。我想:讀幾本有意義的書,既可以增長我的知識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的確也看了幾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透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里,高層首長卡列寧之妻安娜豔冠群芳,在火車上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伯爵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愛情悲劇就此展開。雖然安娜勇敢地告訴自己的丈夫一切實情,希望能離婚,但看重社會地位的卡列寧,難以忍受奪妻的恥辱,以安娜最心愛的兒子做威脅,此刻,安娜已離家與渥倫斯基同居,懷了他的孩子,卻不幸流產,得了後遺症,又對酒與藥物有了依賴性,經過重重困難波折後,安娜的精神壓力變得非常大。後來,渥倫斯基承受不了社會壓力開始對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高昂代價,而現在所謂真摯自由的愛情也開始要被遺棄,她內心無法獲得滿足和平衡拒絕和安娜離婚並逼她放棄兒子。最後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貴族婦女。她不滿於封建婚姻,追求真摯自由的愛情。但作為貴族社會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雖然只是個人的愛情自由,採用的也只是個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於面對整個上流社會,誓死不做虛偽的社會道德的俘虜。在衝破封建束縛,反抗社會壓迫方面,她做到了處在她那個地位和環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這對當時的貴族資產階級社會,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義。
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部小說。當時的社會是多麼黑暗,多麼殘酷啊!她容納不了安娜,很難說現在的社會能容納這樣的女人。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愛,最絢麗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註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柔弱的身軀,我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不是ròutǐ,而是靈魂。
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並非因為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因為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
然而產生這場悲劇的原因是(一)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動盪的社會和宗教及倫理道德摧毀了安娜的愛情,迫使她走上了毀滅之路。(二)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利用婚姻和兒子束縛著安娜的感情,使她身心倍受折磨。(三)安娜的情人渥倫斯基不能脫離所生活的環境和社會,對安娜感情淡化,萬般無助的安娜最終走上了死亡之路。(四)安娜本身:安娜的內心深處存在著激烈的爭取自由愛情和個人幸福與遵守貴族道德原則的衝突。她試圖掙脫封建婚姻的鐐銬,爭得享受生活、享受愛情的權利。因此,安娜一方面需要愛情,大膽地追求愛情,另一方面又信奉貴族社會的道德準則,這造成安娜的大膽反抗行為,不僅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同時也得不到她自己的認可,她靈魂深處這兩方面的內在矛盾至死都在折磨著她。
因為愛而對所愛的人產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種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為過,關鍵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的能力,嚴格來說是經營愛情的能力,並不是人人都與生俱來的,必須後天認真學習才能熟練掌握。於是我想,許多生活中的愛情失敗者會不會是由於他們自身缺乏愛情能力的培養造成的呢?在愛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為依據,既不求證,也不給機會解釋或改正,便開始實施不可逆轉的報復,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有人說:安娜的悲劇也是內涵豐富的社會悲劇。是啊,我們都期盼著理想、寬容、仁慈,都希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安寧,充滿人性,但悲劇總是一天天在我們身邊發生。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嚮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社會,這一則悲劇帶給人們的啟示,更是深刻且恆久的。
大學生的讀後感範文二:忠誠勝於能力讀後感
讀過《忠誠勝於能力》一書,對忠誠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忠誠的面很廣,可以指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對上級、對朋友等真心誠意、盡心盡力,沒有二心:忠誠老實|忠誠勇敢|忠誠可靠|對祖國無限忠誠等。
忠誠既是古今中外予以讚譽的一種美德,又是事業成功的一塊基石。中國文化非常講究忠誠。“一臣不事二主”的觀念具有很深的影響力。在中國,幾乎到處都能見到關公廟,關羽因為“掛印封金,千里尋主”而成為忠義的化身,成為“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典範。關羽無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還是作為一個民間傳說的主角,都被罩上耀眼的光環。拿破崙曾經說過,不想當元帥計程車兵就不是好士兵。他還說過,不忠誠於統帥計程車兵就沒有資格當士兵。“士兵必須忠誠於統帥,這是義務”。
忠誠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缺乏忠誠,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現代企業竟爭激烈,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更多情況下是指“知識型員工,企業大廈的建構的支柱就是由知識員工所組成的。日本企業明確提出用人的基本原則是“忠誠第一,能力第二”、中國企業用人講究“德才兼備、西方企業用人注重“價值觀認同,其實質都是需要對組織、對企業的忠誠。應當說層面越高的成員就越需要其對組織的忠誠。知識員工一般處在企業內的中高層面,因此,如何提高知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就顯得日益的重要。
一個企業要有好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忠誠。那麼怎樣才能把工作幹好,才是對公司的忠誠呢?每天歡歡喜喜,熱愛他所做的一切,視其為享受,於是,生命就是一支悠揚動聽的歌謠。快樂工作是一種於已於人於公司都有益的職業態度,是一種高效的工作狀態,更是一種通往成功的捷徑與方法。你的笑容會感染你的上司,同事與客戶。為此你和你所在的企業都將獲益良多。只有帶著熱情的態度去工作,用一種快樂在於積極的心態,像億萬富翁般快樂工作,保持熱情主動的精神,以老闆的頭腦對待公司,甘於從平凡小事做起,專注使工作做得更完美,這樣才能把工作幹好。同時應確立明確的工作目標和計劃,為成功勾畫一個藍圖,量化工作,一步一步完成,及時修正目標的方向;最重要的是把握今天,做事追求高效率,管理時間,就是管理快樂,珍惜時間的每一分鐘,始終抓住重要的事情做,拒絕拖延,現在就去做;另外,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微笑帶來好人緣,建立雙方平等基礎上的尊重,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團結互助才會雙贏,服從上司是你應盡的天職,成為同事的知心朋友。
忠誠是成就優秀員工的重要的品質,當一個企業的員工都具備了這樣優秀品質,這個企業也會成為優秀的企業。忠誠是企業疑聚力之魂,動力之源;是員工在企業中實現自身價值,取得成就的助推器。像有些人為什麼會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真是工作枯燥乏味、薪酬體制不合理、甚至低得不能養家餬口、自己沒有被重視嗎?不是,是因為他們沒有搞清楚在為誰工作。這個最基本的出發點如果發生了偏差,那得到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截然相反的。就如同敷衍和認真這兩種工作態度一樣,敷衍的結果就像故事中的魯西一樣自己為自己造一所精製溢造的房子;而認真的結果得到的會是一麻精美的別墅。
人生就像一場沒有里程的馬拉松比賽,每個人都是場上的運動員。在比賽中,不僅要看你是否有速度,更要看你是否有耐力。只有具有強烈責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才會在馬拉松比賽中勝出,也只有對自己負責,對所作的每一件事情負責、對每個人忠誠,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在人生的馬拉松比賽中,責任是你必須具備的首要能力。缺乏責任,缺少忠誠,使你對到底在為誰工作、你工作的方向是什麼等問題永遠是一頭霧水。對於一個人的發展而言,需要明白你是在為誰而工作,需要知道人生的方向。就好像一個人在大海中行駛,如果不知道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對他來說都不是順風。相同的道理,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那麼努力地工作,到底是為何而做,為誰而做,那麼無論他換多少個工作,永遠都不會遇到更好的下一個老闆。只要抱持忠誠精神和負責態度,每個人都可為工作賦予全新的境界,從工作中找到尊嚴和成就感。
實質上個人、企業和社會是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共同體,有互為因果、互為依存的關係。你不忠誠於企業,企業必然不會對你有回報。就像昆明院蔡院長所言:“一個對社會沒有價值的企業必然被社會淘汰,一個對企業沒有價值的員工必然被企業所排棄,一個對員工沒有價值的企業必然被員工所拋棄”、同時三者之間又形成了一個“一個員工服務企業,企業服務社會,社會回饋企業,企業回饋員工的價值鏈”。
大學生的讀後感範文三:飄讀後感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而《飄》就是我人生的燈塔。——題記
依稀記得第一次知道《飄》這部作品是我在上高一的時候,看著同學拿著那麼厚的一本書在看,我不由的傻了眼,被那麼厚的書給嚇到了,但當我被告知說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很有哲理的時候,我卻又不由自主的捧起它,細細的閱讀了好久好久……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作品,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這本小說所塑造的人物頗多,人物的形象也非常豐富,每個不同的角色給人精神上的鼓勵也不同,正如主人公斯佳麗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精神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令我們每位讀者為之傾心。
當現在的我提起筆來寫這大學生的讀後感範文小說的讀後感時,思緒不由得把我帶回三年前看這部小說的時候,女主角斯佳麗的形象也忽然間浮現在眼前。我對斯佳麗始終持有一種敬佩之情。在美國南北戰爭發生的時代,戰爭,硝煙改變了當時美國人民的命運,但也是在這時候,戰爭讓一群女人勇敢地站了起來,她們變得很堅強,在戰火和硝煙中扞衛著自己國家的土地,尤其是斯佳麗,她更是秉承著不屈服的的精神去承受戰爭給她的生活帶來的各種變化,她堅信:Tomorrowisanotherday!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斯佳麗在面對因戰爭而變幻的生活時的勇敢,無疑是我們現在在校的每個大學生應該好好借鑑和學習的。在戰爭中,大火燒了她的莊園,她以前一切美好的生活也隨著熊熊的大火而消失殆盡,留下的只有一片令人絕望的黑色焦炭。更糟糕的是,就在這時,她還要承受母親病逝,父親發瘋的痛苦。在這關鍵的時刻,她並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堅強地站出來擔當起整個家庭的責任,表現出令人震撼的堅強的一面。她是如此的獨立特行,她果斷的`選擇迎接困難,擔當責任。這不禁讓我拿之與現在的我們進行對比,試想一下,現在的我們生活衣食無憂,有著良好的受教育環境,但是當生活給我們輕輕地一擊時,卻有多少人叫苦連天,承受不了,抱怨上帝的不眷顧?又有多少人可以站出來說,我要是也遭遇到這種情況,我也可以像斯佳麗一樣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21世紀的生活在給我們安逸舒適的環境的同時,無疑也在慢慢抹殺掉了我們心中那深藏的堅強的一面。多麼可悲的事情!
但是,斯佳麗在面對自己的愛情時的猶豫不決,卻是我不敢苟同的。但失去之後的淡然處之卻又是讓我欽佩。或許是因為她面對失敗時的不言敗,那種傲氣使得她在面對自己的真愛時不敢去承認,還是一路苦苦的尋找,卻是一次次的錯過。但是當自己心愛的人離開時,她也只是堅強地安慰自己: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她對明天永遠是充滿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她的堅強讓人為之動容,為之震撼!這種精神難道不正是現在的我們所缺乏的嗎?
大學,讓很多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流於平庸,每天渾渾噩噩的生活讓一切變得無力與蒼白。但是,殊不知一個正確的目標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啊,不要因現在安逸的生活而沉淪,因為這樣只會讓你在面對挫折時顯得不堪一擊,誰能保證自己在面對困難時像斯佳麗那麼堅強,那麼勇敢?我們要珍惜當下,更要感恩當下!
大學生的讀後感範文四: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我對阿富汗以及周邊連年征戰的國家和他們的歷史毫無興趣,對我而言,那裡的人民是可憐的,那裡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當《追風箏的人》這個故事一點一點展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並沒準備好接受一個平靜的,也曾春暖花開,羊肉串香飄整條街的畫面,更沒想到那裡的孩子也可以無憂無慮的追逐風箏。
所以當身為少爺的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畫面一出現,所有讀者不禁感嘆,友誼是那麼充滿力量,乾淨而持久的。他們總是並肩而行,每當阿米爾被人欺負的時候,哈桑總是義無反顧的站出來保護,我看見他們之間有一道友誼的光芒在閃耀。
當阿米爾問哈桑為什麼確定自己一定會知道被切斷繩線的風箏的掉落地的時候,哈桑肯定的對阿米爾說,我就是知道,然後反問,我什麼時候騙過你。阿米爾輕聲說,我怎麼知道有沒有騙過我。哈桑發誓,為了你,我寧可啃爛泥。阿米爾進一步確定,你真的會為我啃爛泥?哈桑堅定的說,我肯定,然後又說,但是你又怎麼能忍心讓我啃爛泥。所以讀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潮溼的童年印象,總是和自己最親密的夥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發誓為對方,甘願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著笑臉對阿米爾說的那樣:為你,千千萬萬遍。
然而事實上卻是這樣的:他是主人,他是僕人;他是普什圖,他是哈扎拉;他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被這些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標籤所分隔開來,儘管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儘管他們事實上擁有同一位父親。無論是平凡的阿米爾和哈桑,還是高高在上的查希爾國王或者卡爾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會為他們預定的座位——阿米爾不再是阿米爾,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們必須戴上社會分給他們的面具。
我們少年的時候,總是意氣風發,三五結伴,促膝長談。那是在我們其樂融融的環境中構建的虛擬場景,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在微弱的友誼遇到挑戰的時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綻,友誼的橋樑必然坍塌。
於是當阿米爾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負甚至猥褻的時候,他選擇沉默和逃避;與此同時,哈桑卻為了阿米爾的風箏堅定不動搖的和對手較量,對手殘忍的揭示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主僕關係,哈桑大聲反駁說兩個人是朋友。躲在角落裡不敢出現的阿米爾聽到這句話不但沒有一點激勵也沒有絲毫感動,他心底裡的怯懦終於將他的靈魂吞噬,於是悲劇發生。
作者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在寫作中有一種博大寬廣的悲憫之心承載了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所有歡笑和悲傷。沒有因為對故土的愛而回避了阿富汗社會的種種不公和鄙陋,卻也沒有刻意嘲諷,只是去還原並且理解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的選擇,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快樂。這使得整本小說有了37度2的體溫,甚至能聽到書頁裡的心跳。如同流水,故事徐徐展開。()然後奔騰或是嗚咽,越過急灘,衝出峽谷,最後變成寬廣的河流,沉靜而包容。
即使是存在這樣的問題,《追風箏的人》也還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主和僕、貴族和賤民、朋友和兄弟,歷史和現實,種種轉變都被刻畫得生動而細膩。放在歷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見人生和人性的複雜。
誰敢真的站出來舉起右手發誓,我從來沒有辜負過任何一段純粹的友誼,誰敢真的抬頭挺胸說自己對朋友忠心不二。
我們總是太自信,對友誼誤解,對自己的愛誤解,對不可能的事信以為真。
大學生的讀後感範文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剛看到這個書名時,讓我笑出了聲。三天光明,太容易了吧。後來獲知是殘疾人的故事,笑聲停止了,更多的是沉思:作者會是個多麼堅強、認真並且努力的人啊!拜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部外國名著,我的心靈震撼了許久。其中儘管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事件,卻還是深深地打動了我。
文中的主人公是海倫。凱勒,也許有人認為凱勒是不幸的弱者,19個月時她就失去了聽覺、視覺和說話的能力。幼小的她,從此與整個世界失去了溝通。但是,凱勒又是堅強的、幸運的。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在導師安妮?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學會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並從中得到許多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因為她心中明白,只有知識可以讓她擁有自信,走向光明之路。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海倫。凱勒她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學。還寫出了許多著名書籍。她還多方奔走,建立了許多家慈善機構,她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
海倫。凱勒成功了!我為她的成功而歡呼雀躍。由此,我更加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在我們每個人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時,就是要學習的。每分每秒,從呀呀學語,慢慢走路起就在學習。也只有學習會讓我們成就輝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予每人的也不應該只是震撼,還有感動吧。這本書用一個弱女孩的目光看世界,來教導人不要輕生,請珍惜生命。這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海倫。凱勒一個殘疾人都可以那麼堅強地創造美好,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荒廢生命呢?
我常想起海倫說過的話:“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到陰影”,我做為一個正常人是太幸運了,我擁有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健全的體魄……我可以很輕鬆的做到很多事情,獲得許多知識,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但是我從來不覺得有什麼,總認為是理所應該的,當遇到困難時就退縮,往往喜歡找客觀理由來為自己開脫。
海倫。凱勒的這一生都是不平凡的,如果,凱勒向命運屈服了,那麼,凱勒的一生都將在平凡中度過,並且孤獨、自卑。相信,每看完這本書的人,他的心靈一定會接受一次可貴的洗禮,從而醞釀出一股巨大的向上的力量。
現在我知道了:人們的精神遠遠超過了時空的限制,無論在哪個時代,勇氣和愛都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基礎。所以,生理上的殘疾一點兒也不可怕,如果心靈上受傷了,“殘疾”了,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殘疾。我們要學會勇敢,學會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我們依然能挺直脊樑去譜寫完美的人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內容令我受益匪淺,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有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有了這種品質,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就不會在困難面前低頭。在今後的人生道路和求學的道路上,我將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學習她永不放棄的人生信念。罪馬讀後感範文《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範文親子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