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傳》讀後感1000字-偉大的智慧
《孔子傳》讀後感1000字-偉大的智慧
這幾天,我讀了朱老師推薦的鮑鵬山的作品——《孔子傳》,毫不虛假地說,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這個在世人眼中偉大的人物。
《孔子傳》這本書以“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為題,分析六章,為孔子作傳。這本書用平實的語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對一些事情真正的見解。透過閱讀這本書,我重新認識了孔子這位偉人。他不似人們眼中的那樣神奇,在我看來,他只是對於一些道德上的問題更加敏感罷了。無論什麼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而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卻總能讓我在困惑迷茫時茅塞頓開。如果你不瞭解孔子,你會說他很偉大,是中國主流思想的創始者。當你真正瞭解了孔子,就會懂得他的偉大之處不僅僅是開創了儒學思想,他更是一個有溫度的人。
人們通常認為孔子是一個道德主義者,這是因為自古以來孔子都是人們眼中對禮的要求最為詳細規範的學者,孔子對於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為,的確是非常痛恨的。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也一直認為孔子是一個道德主義者,但是,在作者鮑鵬山的筆下,孔子並不是一個道德主義者。他覺得孔子並不認為單一的道德可以解決社會問題,更不認為對人做嚴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變人的品行。同時,孔子堅決拒絕絕對道德主義。我非常贊同作者在這一方面對孔子思想的理解,一個國家不可能僅僅透過道德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否則法律豈不是虛無的存在了麼?因此,孔子並非是一個完全的道德主義者,從他對於絕對道德主義所持的反對態度就可以看出。
說到道德,孔子在這方面的突出貢獻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禮法。魯國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時被人嘲笑不懂禮儀而下定決心學習“禮”。他臨終時說:“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還囑咐兩個兒子要向孔子學習“禮”,可見,孔子對於“禮”的見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對老子的評價也是非常獨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實際上,這還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的思想。當孔子的學生問到老師對老子的評價時,孔子這樣說:“天上的鳥會飛,地上的獸會跑,水中的魚會遊。飛的鳥,我知道怎麼辦,用箭射;遊的魚,我知道怎麼辦,用鉤釣;跑的野獸,我也知道怎麼辦,用網抓。可是對老子,我真的沒辦法,因為他既不是天上的飛鳥,又不是地上的走獸,還不是水中的游魚。他是什麼呢?他是一條龍。”這還真是頗有味道的評價,也讓我從中感受到了孔子對老子的欣賞。
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憂樂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君子享有終生的快樂,而沒有一日的憂愁。小人則不然。他在沒有得到所求之物時,為不能得到而苦惱;等到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擔心會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終生的憂愁,卻沒有一日的快樂。這番言論讓我對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差別有了重新的認識。君子從不會因為害怕失去而憂愁,所以君子終生快樂,小人的患得患失讓他們永遠處在愁苦的困境裡,無法得到救贖。不得不說,孔子的言論和思想總能讓我對不解的事物豁然開朗。
孔子的眼光總能欣賞到真正有趣的靈魂。孔子欣賞曾皙逍遙自在的情懷,可見孔子並不是一個板正嚴肅的學者,他崇尚快樂,這讓我覺得孔子內心是個有童心的小孩子。
這本書確實讓我獲益匪淺,或者說,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實際上,讓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偉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會讓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