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問連嶽讀後感500字左右

我愛問連嶽讀後感500字左右

  首先感謝豆瓣的一篇文章,借給我如此貼切的一個題目。如非這個題目,我還真找不到寫出這篇讀後感的感覺。

  記得之前我在豆瓣上的評語是“當成一本書來看,缺乏基本的邏輯構成;當成一本散文集來看的話,又未免內容太單調了。畢竟問答的選集,總會有如此那般的問題。正如要打架打得好看,還需要好的對手。其他的,不說也罷。無非是紅塵多煩擾。結論是,這類書,買一本就好了。有空翻翻”

  也正是近期的“有空翻翻”才有別樣的感覺。

  第一次看的時候,是順著看下去的,一口氣看完,膩了。現在是每天睡前或者醒來後,隨手翻開就看。總覺得這篇好像昨天看過,或者前天還笑過,但是再翻開看,又總想不起連嶽的回答是什麼了,又是新鮮的一篇文章。平時看其他的散文、工具書或者小說不會有如此的感覺。或許這也是寫情感類文章的好處,讀者都如此的沒有記性,即使話題老套,但每篇都是新鮮出爐得如秋天法國的麵包。

  也有關注豆瓣或者部落格一些寫情感專欄的作家,每次看著讀者的來信,都饒有興趣地自顧自地分析一通,然後再看看作家們怎麼說的。我每次都會痛心疾首地想,這個問題不是已經說過了麼?那個情況上上上次不是已經分析了麼?但每個當時人都會想,我的當然不一樣啦,至少,至少這次的男主角是廣東人。

  當然,專欄作家如果像我這樣,早就被編輯部的扔出去順便同行黑名單了。不同的作家會有不同的風格,但是必須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將這些別人看來純屬雷同的案例文章裡面,寫出不一樣的`東西給觀眾看,同時點出同一樣的東西給當事人看。如同中醫和西醫的範疇。西醫是一樣藥治一樣病,中醫還要講藥理,那個季節用哪些藥材。

  而其中,我最喜歡連嶽。有人說,連嶽就像影子一樣。他不是你的明燈,也不是你的柺杖。他只是你的影子,顯示出光的來源。不同的人,影子也不同。而且加上連嶽含蓄幽默的語言,真是觀眾和當事人兩不誤啊。師承王小波和羅素,就像武當的道長般,與天地浩然一氣。

  作為一個觀眾,而且是反覆閱讀的觀眾,終會嗅出當中荒誕來。正如我所說的,每次看都是新文章,每個觀眾對這種專欄的印象會相同的,大家都像看熱鬧,看完就算了,沒有理由也沒有場地讓你將這些智慧去實戰,只能真的等到自己遇上問題了,就會寫信來說“我是你的忠實讀者,看你的專欄多少多少年了,幫別人解決多少多少單困擾了,但是輪到自己卻失手了。故事是這樣的…………”來來去去還是那幾個型別的故事

  其實連嶽的文章,翻來覆去地看就六個個字“平等、自由、博愛”,但卻是最難得六個字:有人愛得卑微,有人被房價要挾,有人只求利益最大化…………每個事件,都有不同的變數,幻化出不同的形態,卻有誰去深究本質呢?每個人都期待著預言師一語中的?當局者迷,這四個字,給了多少人逃脫的藉口啊?做到知行合一,這個到底要多難啊?

  想起廣東的一句老話結尾:錯要認,打要企定。國語是,玩不起的都活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