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旱船的來歷現代說明文

劃旱船的來歷現代說明文

  跑旱船又名採蓮船,其來歷有二。一是相傳歌頌禹王治水的。當時洪水橫流國中,堯命禹一面治水,一面大力製造船筏,拯救災民。洪水退後,船筏便擱在陸地上。農民每於耕作之暇,在空場上推船玩耍,叫做“跑旱船”。不料這個遊戲被堯的兒子丹朱看到,便傲慢地坐在船上,經常逼著老百姓推“旱船”供他取樂。為了統一步伐,只得喊出號子。後世在玩這項活動時,嫌木船太笨重,就改用布帛或彩紙糊船,並吸收現實生活中採蓮的動作,因而取得為“採蓮船”。二是相傳於蔡狀元監修某座橋的傳說。相傳蔡狀元領工修造某大橋時,由於資金缺乏,無法按期完成,但自己貧窮,又拿不出銀子,心裡焦愁不安。有一天,觀世音菩薩路過橋樑工地,見蔡狀元領工修橋,方便大眾,乃善舉一樁,想助他一臂之力。於是暗中變化為一個民間女子,貌若天仙,體態嫵媚,向蔡狀元當面說明,想在人多眾廣的橋樑工地擇婿。自坐船艙漂游水面,讓願為婿者以金銀為彈打彩,朝她身上擲去,打中者即婚配不悔。所擲船艙金銀一律歸民工造橋花費。蔡狀元喜出望外,親自組織選婿活動。gao示貼出後,當地城裡的公侯世子,員外富翁紛紛雲集河岸。誰知三日內竟無一人打中,卻集攢了數以萬計的金彈銀丸。此時女民不見蹤影,隨風而去,眾民工瞠目驚恐,後來得知原是神女下凡資助,結果那座橋按期修成了。如今群眾耍綵船時要挑選俊俏的`船姑娘,即緣此而來。

  後面的說法比較合乎情理,因為後世的採蓮船表演,不論南方北方,船內的主人都是女性,只有撐船的艄公才由男子扮演。他們的關係也因地而異,有些地方是“父女關係”,有些地方是“夫妻關係”,也有反映“兄妹關係”的,其服飾、化妝均按人物關係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這項民間舞蹈活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喜聞樂見。首先是船的工藝水平較高,絕非一般人所能製作。造型、裱糊、剪紙和繪畫都需要專業性知識和技巧。就表演來看,生活性很強,一系列水上動作,使人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如果搬上舞臺,襯以天幕水景,更加優美如畫。唱的內容也很豐富,音樂曲調悠揚婉轉,以民間小調為主,除了表演者同唱、對唱,還附帶一個坐咱隊,大約十多人左右。因使用的是管絃樂,又叫“絲絃班子”。可以隨船坐唱,也可單獨活動,專唱民間各種小曲。城固縣的原公、許家廟、楊家灘、上元觀、文川等地都有這種班子。其中原公鄉西壩村最為活躍,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他們的採蓮船表演,極富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