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下的小人》五年級讀後感
《地板下的小人》五年級讀後感
起初,我看著《地板下的小人》樂得哈哈笑。心想地板下的袖珍生活場景,只有作者瑪麗·諾頓的腦子才會想像得這般煞有其事。這些靠被人們忽略、忘卻的小零小碎過活的小人,用廢信糊牆,郵票成了裝飾畫,藥瓶蓋當凳子,火柴盒做五斗櫃,吸墨紙成了最好的地毯,別針是門閂,也可以當晾衣繩;澡盆也有,是個小蓋碗,冷熱水呢?他們用管子接上了上面廚房的鍋爐!總之,家裡想不起來的東西他們全派上了用場。吃的'?更不愁,人們掉下的土豆渣、麵包屑,夠他們吃上半載,還有酒喝; 女兒有書看,爸爸還楦鞋子——日子過得簡陋,倒也衣食不愁——所有這些,都是他們趁人不備,向上面的人“借來”的。這些描寫還配著具象的插圖,形象著呢。
可細細讀來,我又讀出了心酸。住在地板下的這個小人家庭,他們的身高大概還不如我們小拇指的一段吧,因為他們沒有生產能力,所有生活必需品都要悄悄地到地板上來“借”,他們離不開人類,而又要每天提心吊膽地謹防“被看見”。不勞而獲的日子終究過不長,不久,厲害的女廚師終於發現了家裡頻頻失竊的元兇,叫來了警察和狗,要把地板下的這一家子像耗子 樣給消滅掉。關鍵時刻,男孩冒險弄開了通風格柵,為他們開啟一條生路……好危險的一幕。
最後,我要說:假 如 你 也 常常為找不到針頭線腦、鉛筆橡皮之類的小玩意煩惱,沒準你家的地板下也住著這樣一家小人,噓,彆氣勢洶洶的,驚擾了他們——他們不過就是藉藉東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