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詩集》讀後感

《陶淵明詩集》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淵明詩集》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知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潛《五柳先生傳》

  晉代,無論是司馬炎的西晉,還是司馬睿的東晉,都可以說是不適合人奮發的:昏亂的西晉看到製造出的“八三之亂”,頹展的東晉容不下“聞雞起舞”。於是乎,才子們為了避免無盡的迫害,為了逃出黑暗的現實。抑制內心的進取心和胸中的才華智慧,選擇了“清淡”或“玄學”,而企圖改變的努力者,或鬱鬱而終,或自陷泥潭。

  相性之下,陶淵明似乎是既“淵”且“明”。他“淵”,所以他不將畢生才情用在一個昏暗的世道中,而是選擇了詩詞歌賦作為他揮灑才情的工具,他“明”,所以他不願將自然心境投在一片錦衣華服的汙泥中,而是選擇了世外桃源作為他度過餘生的淨土,後人贊他的才情無人匹敵,是田園詩派的一代宗師。可是,真正的他喝酒,瘋狂的喝酒,喝到每飲 必醉,醉了又醒,醒了又喝,喝了又醉。

  喝醉過的人都知道,酒中樂,在於醉,酒中苦,在於醉。苦不是要麻痺自己的.心靈,又怎麼願意承受大醉初醒的痛苦?李白喝酒,是因為不遇明主;杜甫喝酒是因為,心繫蒼生;李賀喝酒,是因為才無人知。他呢?苦 他當真已絕生俗,他怎麼會醉?只有一種可能,他也曾有“詩仙”之願,“詩聖”之悲,“詩鬼”之憾!

  他醉,其實是因為割不斷對君王的期待,對世道的希望,因為他不願,世人皆醉他獨醒,於是他也尋醉,詩之子陶淵明,不過是工具而已,他若是願意,他筆下的淑女一樣可以窈窕,君子一樣可以翩翩。可是,他寧可離開汙濁的人世,寄倚餘山水之間,他可以不做,卻不能不想,想到現實。想到汙濁的人世,他醒,他醉。

  終於,在那一天,他永遠醉了,再也不醒。他已然不願意重複那醉後復醒的痛苦,很快,使他醉去一切也都一醉不醒——

  二年夏六月壬戌,劉裕至於京師。傅亮承裕密旨,諷帝禪位,草詔,請帝書之。帝欣然謂左右曰:“晉氏久已失之,今復何恨。”乃書赤紙為詔。甲子,遂遜於琅邪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