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玩的教育在美國讀後感
著作玩的教育在美國讀後感
《玩的教育在美國,玩——素質教育的搖籃》這本書是著名作家黃全愈繼《素質教育在美國》後的又一本暢銷教育書籍。整本書是以他自身在美國生活的一些體驗及他兒子在美國受教育的經歷來分析玩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本書主要從美國居民對孩子玩的態度以及玩對於培養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玩是孩子發現自我的橋樑,玩是孩子感情發育的實踐基地,玩是孩子走進社會的模擬訓練場,玩是孩子道德養成的搖籃以及玩是孩子必需的生長維生素等七個方面來闡述玩——素質教育的搖籃這一觀點。
本書的第一頁寫的是一句引用一個古樸的水桶定理——一隻水桶的裝水量,取決於最差。最短的那塊桶板。這句話我是贊同的,一個人的成功的高度取決於他的弱點,所以一個人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必須克服自己的那塊最短。最差的桶板。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也是一樣的,不僅僅要學習好學校的知識,也要體會到生活的樂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所以總想什麼都嘗試,但在中國很多父母就是要孩子整天待在家裡學習學習學習,使得孩子失去了去了解這個世界的機會,他們所知道的都是父母老師告訴他們的。所以說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等知識競賽中都能獲得好成績,但是在動手和創新等方面的競賽中獲獎人數就寥寥無幾,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別人告訴他們問題答案的習慣,而缺少了自己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思維。
這本書中提到“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象力為孩子創造了成人所難以進入的幻想世界。”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前提,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成就超乎尋常的科學家。然而想象力要在孩子的世界中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如“辦家家”“打野仗”等遊戲。但是在現在中國,由於高考的壓迫,很多孩子都失去了他們該有的孩子的童年——玩。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好的初中,高中或大學,逼迫孩子一天十幾個小時坐在課桌前學習,久而久之孩子喪失了對新事物的好奇,失去了對世界的想象,只會一味的學習做題考高分。有些家長會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是欠他一個成功的成年”。其實我想說快樂的童年和成功的成年是不矛盾的。現在社會需要的不是隻會會理論的秀才,而是有技術,有創造力的人才,要有創造力,打破常規就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豐富的想象力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教育出來的。
讀完這本書後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裡的是我的童年。因為那會爸媽出去工作,只有爺爺奶奶在家照顧我,我很慶幸我有很開明的爺爺奶奶,他們不怎麼管我個學習,覺得考個過的去的分數就行,他們認為孩子就應該多出去和朋友玩。所以我的童年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和小夥伴們在小溪捉魚,在山上摘野果……即使這樣每天瘋玩但我的成績還是每次班裡第一,而且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大自然的秘密,比如下大雨前螞蟻會搬家,原來小草也可以編出好看的花環,有一種草的葉子一碰就會縮起來(那是還不知道這種草叫含羞草)……到現在我很感謝我的爺爺奶奶,如果他們在我童年時像現在有些父母一樣整天逼迫我在課桌前寫寫練練,那我現在應該也是個只會考試的機器。(.)
說了那麼多玩的好處,不是說孩子就玩就可以了,不用學習。現在中國的教育制度決定我們還是要努力學習的,雖然現在很多人抨擊高考制度,但這一制度也是較公平的選拔制度了,高考對於窮人家孩子來說是少數的能走出大山的一條較公平的路。一個教育制度的改革需要時間,需要摸索,所以對於現在孩子的教育我認為玩是要玩的,但是學習也是要學的,父母要做一個引導者而不是獨裁者,放寬孩子的自由時間,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自由發展,相信快樂的童年和成功的成年不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