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書論持久戰讀後感

兵書論持久戰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兵書論持久戰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持久戰》的問世,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在此之前毛澤東就提出了抗日的民族統一戰線問題;1937年,又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為提高全黨幹部素質、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毛澤東還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了《實踐論》、《矛盾論》的演講。

  文中首先對於“速勝論”和“亡國論”予以否定並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會淪為亡國奴,我們必然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全文總結起來原因有四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由於敵強我弱,所以這場戰爭一定不會很快結束。而後三點則可說明我們一定會勝利,只不過要經過持久戰。文章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據理力爭的推翻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無科學理論,使人們對這場戰爭持正確的態度。同時,條條闡述我們會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增強了我們對戰爭的信心。

  隨後文中闡述了我國將採取的.戰略,分析了戰爭趨勢。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同時強調“兵民是勝利的根本”,應團結廣大農民群眾,只有人民戰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可見他把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許日本在武器上比我們先進,但是勝利最終還是屬於我們的。而歷史也足以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

  最後,而對於戰爭的趨勢,他預測將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不能預斷,總體趨勢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這一點是我最為佩服的,當時毛澤東寫這篇文章時剛處於戰爭初期,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對戰爭的推測準的讓我們吃驚。足以顯示了他對戰爭獨特而敏銳的洞察力和他的軍事才華,也難怪這篇文章會被奉為經典,成為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同時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

  有人說,這是當代的《孫子兵法》。 也有人說,這是中國的《戰爭論》。毛澤東的特色,是以弱勝強。這是軍事上最難做到、又是軍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具體而言,“《論持久戰》,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兩個首次。” 一是首次把游擊戰提高到戰略地位,二是首次提出開闢敵後戰場。由此,“形成了一種犬牙交錯的戰爭。”國民黨正規軍大步退卻時,我們依然在敵佔區的每一個角落,拖住敵人的腳步,靠的就是游擊戰,全民皆兵!這是個奇蹟。奇蹟的創造,得益於信任群眾、廣泛發動群眾,這正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