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龍應臺《目送》的讀後感

關於龍應臺《目送》的讀後感

  臺灣作家龍應臺一直以銳利的眼光觀察社會,針砭時弊,言語尖銳而辛辣。但這本散文集《目送》卻是她在理性之外飽含個人豐富情感的柔軟一面的展現,作為母親,作為女兒,柔腸百結,細膩如絲。《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各種感情的融合讓人很久之後想起仍然唏噓不已。

  同名主打篇《目送》觸動了很多人。文章裡仍然是母親到女兒的角色轉換,看著自己的孩子赴美國時離開的背影,回憶起小時的自己。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起初我並不太懂這種感情的,甚至在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覺得很平常。

  直到來北京念大學。這大概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在這麼遠的地方生活。送父母離開宿舍的時候,母親眼淚稀里嘩啦地流。我只能轉過頭去不看。當我離開的時候,我能感受到背後灼熱的目光,卻不敢回頭。我知道他們一定在背後看著我的背影。

  這種目光究竟包含了多少種感情?不捨、牽掛、擔心、期許?

  我時常會想起那天和父母分別時如芒在背的糾結,會想念溫熱的晚飯,想念一家人圍著桌子說說家常的日子。這種長久的一家人的日子至此大概是真的沒有了,已經成年的自己,未來需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完善自己,之後,去追尋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