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譜讀後感範文

紅旗譜讀後感範文

  【篇一:《紅旗譜》讀後感】

  《紅旗譜》,這是我國著名作家梁斌先生所寫的一部具有廣泛影響的長篇小說。由於是一次讀完作品,所以明顯倉促,何況本身對這類小說帶一些成見,雖然讀時儘量避免,但仍然花費了許多時間。

  《紅旗譜》透過在大革命失敗前後十年革命鬥爭的歷史背景下,冀中平原兩家農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兩代人的尖銳矛盾鬥爭,以“反割頭稅”和“二師學潮”為中心事件,生動地展示了當時農村和城市階級鬥爭和革命運動的壯麗圖景,獲得重大的成就。《紅旗譜》成功地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閃爍著奪目光彩的“這一個”,是長篇小說園地中不多見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顯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另外,綜合作品中“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傳統精神,充滿濃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廣背景等,該書稱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農民革命運動的史詩式作品。

  三代農民的不同鬥爭道路及其命運的歷史性變遷,深刻地勾勒出中國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道路的曲折歷程。這部長篇小說闡明瞭一個真理: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革命鬥爭才能取得勝利,人民才能徹底翻身解放。

  捧著書籍,我的眼前浮現出大革命時期冀中平原如火如荼的農民革命運動。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躍然紙上,其中有捨身護鐘的朱老鞏,飽經坎坷、有勇有謀的朱老忠,心地善良、忠厚老實的嚴志和,堅定沉著、善於鬥爭的賈湘農,以及充滿鬥爭精神的大貴二貴、運濤江濤,心向革命的春蘭等等……

  從小說中,除了看到“革命”,“土地”,“共產黨”,“民主”,“鬥爭”等字眼外,我更多的是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朋友間的關懷,以及自然環境、家鄉情懷對個人的影響。當然,也不可否認,“革命”、“鬥爭”等都是反應作者梁斌思想的集中體現。醬色的臉,臉上的紋路,藍粗布這些都是很清晰的農家印象。“家”,這個題材,無論是在梁斌的這本小說,還是在現代的很多電視劇、電影等,都有著何其強大的感染力,彷佛成了像“笑臉”那樣的世界永恆的主題。在小說中,無論是嚴家還是朱家這兩個小說中核心家庭的溫暖;無論是朱老鞏的死還是嚴老祥的下關東這些“離家”的情節;還是“土地是農民的命根,他們不想離開寶地”,但為了去看運濤,土地還是變賣了……這些情節都強烈地表現出“家”的凝聚力。

  從父輩的嚴老祥和朱老鞏再到子輩的嚴志和和朱老忠,無不折射出同鄉人,建立在友情之上的同鄉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是魯迅對瞿秋白的真誠剖析,而嚴老祥和朱老鞏、嚴志和和朱老忠不單單是經歷了我們現代人中非常“不顯眼”的“富貴”,更是共同經歷了數不盡的“患難”。

  在艱辛爭取革命中,江濤在賈湘農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探索如何開展宣傳,如何組織隊伍,如何開始這個廣泛的群眾活動。那是因為他深知農民生活在封建勢力的壓迫下。不僅要反割頭稅,更是在第二師範學校掀起了軒然大波。小說中有這麼一句話:“人,生在天地間,應當做一番有益於人類的事業。”小說雖是虛構,卻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看著,我想:是不是當時的人民真的都有一種想創一片新天地的新思潮?最近,在上黨課,受了黨的性質、組織原則……這些方面的心靈“洗滌”。誠然,在我們有生之年不能實現共產主義,但是我們現在社會主義國家所做的努力是正確的。中國的前途十分光明。

  在看小說的時候,我注意到“出水才見兩泥腿”這七個字,因為我覺得平平凡凡的字,卻讓我糊塗了。我並不明白它的意思。後來,才知道,有一點“天下烏鴉一片黑”的感覺,是在譏諷封建貴族,反面映襯出農民的堅韌。那是因為如果你在水裡待著的時候,岸上的人因為水的折射,覺得腿不髒。但是隻要你上岸腳干時,泥的殘渣沒了水之後就顯現出來了。

  從整本小說來看,我覺得像是在回憶一件事。就如,開篇所說的“那時小虎子才十幾歲”,“二十五年後的一個春天”等,我覺得作者是站在時間軸的末端來寫這部小說,像是在回憶那些事那些情,卻不失當時時代的先鋒力量;在彷佛在審視著所謂的“命運”,好像第一代人、第二代人都在經歷著似曾相識的坎坷。兩歲的距離並不遠,卻猛然懂得擱在腦子深處的那些曾經的點點、幕幕。每當我們往後看一次,所呆想的,不管是一句歌詞還是一個字,都是那樣的揪心。眼裡看著墨黑的字,感受到有時代痕跡的家庭、朋友、愛情、家鄉,抹去那小說中感動的情節,凸顯出那種時代的“悲”,或許那是我心中的自己對生命的“悲”吧。

  《紅旗譜》這部革命著作給我感觸頗深,它不僅反映了歷史,更給了我們深刻的歷史反思。

  【篇二:《紅旗譜》讀後感】

  《紅旗譜》是梁斌1953年開始創作的一部三卷本長篇小說,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譽為反映中國農民革命鬥爭的史詩式作品,引起了強烈反應,並被多次改編為話劇,電影。《紅旗譜》講述了鎖井鎮農民的革命鬥爭,再現了那個軍閥混戰、日寇侵華的危急年代,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村農民真實而又複雜的生活和精神狀態。作品透過三代農民的不同鬥爭道路及其命運的歷史性變遷,力圖深刻地勾勒出中國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的曲折歷史。這部歷史的展開,立足於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鬥爭,反映了冀中農民運動的風貌,同時他們又與全國範圍的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北伐戰爭、四一二政變、秋收起義等遙相呼應。這樣,冀中平原的風雲,不僅成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革命的寫照,而且把農民的反抗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起來,透過農民反抗過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鬥爭的歷史,藝術地說明了億萬農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體力量,農民的反抗鬥爭,如不匯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洪流,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紅旗譜》成功地塑造了各種人物形象,其中有沉著歷練的朱老忠,貪得無厭的馮老蘭;有執刀仗義相助的嚴老祥;有糊里糊塗的朱老星;有莊稼正義的“樂天派”伍老撥;有狹隘孤僻的老驢頭;有封建頑固的老套子有變換花樣剝削壓榨農民的“新型劊子手”馮貴堂;有狠心手辣、貪得無厭的馮老蘭;有憨厚淳樸的嚴志和;有欺軟怕硬、甘當狗腿子的李德才;有為北伐入獄的嚴運濤;有被抓強迫當兵的朱大貴;有後繼哥哥道路的嚴江濤;有積極向上、嚮往革命的知識分子嚴萍;有出身地主門庭的革命青年張嘉慶;有熱情奔放、忠於革命的農村姑娘春蘭;有捨身獨擋惡霸的朱老鞏,附炎趨勢、好管閒事的嚴老尚等等。《紅旗譜》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讓我感觸頗深。

  朱老忠是一個跨越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兩個歷史階段的人物。在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裡,他從父輩那裡繼承了豪爽正直、剛毅不屈的鬥爭精神,傳統農民的英雄的性格特徵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鬥爭實踐中,他增長了鬥爭的才幹,提高了革命覺悟,在原有的農民英雄的基礎上增添了一種“新質”,使其最終成為一個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的農民英雄典型。而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謀的鬥爭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與父輩相比,他有著更多的鬥爭的智慧,懂得了鬥爭的策略和方式,恰當地處理“脯紅鳥事件”,便是他善用智謀這一性格特點的顯露。朱老忠有句口頭禪:“出水才見兩泥腿”。這可以說是他韌性性格中的一個凝結點,也是他不同於一般農民形象的一個顯著特徵。這句話除了蘊有韌性精神外,還有一種必勝的信念。尤其是他後來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之後,他的性格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朱老忠身上閃爍著奪目的光彩,他講義氣,重團結,救危扶貧,捨己為人,剛直不屈,堅韌不拔,敢於鬥爭,勇於反抗等等。這些優良的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學習,小說中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我們更要時刻銘記於心。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修養,爭取把品格不斷地提高,把覺悟不斷地提升,進入一個更高的精神境界。

  就人物而論,《紅旗譜》在特定的歷史內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礎上,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為醒目。家族乃至階級的世仇,孕育了他強烈的反抗精神;20餘年闖蕩江湖的傳奇經歷,造就了他“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不尋常的人生磨難,曲折的鬥爭歷程,使他逐漸加深了對現實生活的認識,養成了“出水才看兩腿泥”的堅韌性。總之,朱老忠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初葉,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農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春蘭是當代文學創作中最優秀的農村閨女形象,他與運濤的相愛過程,從兩小無猜到以身相許,再到忠貞不渝,都寫得樸實無華,真摯動人,表現出在北方保守的倫理下,農村姑娘對新生活的嚮往和美好感情,作品中最美的段落大多與春蘭有關,不僅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在濃郁的春野氣息中,包含著作家對農村生活的眷念。而江濤,運濤,大貴青年一代成為著作中革命思想的領頭人,反抗鬥爭的真正戰士,是中國革命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他們正是這烈火的領頭人,體現了中國革命思想根固人心,共產黨的精神無處不在。

  《紅旗譜》是真實的,它將生活氣息和革命鬥爭精神達到和諧的統一,它既寫出了祖國曆史的風雲,農民心裡的演變,又再現了中國農民走向革命的過程,總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農民階級鬥爭的歷史經驗,形象地說明了中國農民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組織起來,革命才會勝利。

  梁斌說:“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小說,首先是小說的主題。在我來說,主題思想又是和小說的內容同時形成的。”《紅旗譜》所描寫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對農民的生存狀態、鬥爭方式和歷史命運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學創作中是不多見的。小說所寫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農民革命鬥爭史詩的性質,帶給了讀者無與倫比的情感體驗。

  【篇三:《紅旗譜》讀後感】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清澈響亮的歌聲放佛迴盪在耳際;“出水才看一腳泥”,憨厚老實的朱老忠形象依稀浮現眼前。暢遊在紅色書籍《紅旗譜》的字裡行間,思緒飄回那動盪不安的年代。

  作品開篇於清朝末年,長工朱老鞏、嚴老祥阻止惡霸地主馮蘭池毀鍾侵田大鬧柳樹林,揭開了20世紀冀中農民鬥爭的序幕。馮蘭池得勝,朱老鞏嘔血身亡,嚴老祥漂泊異鄉,朱老明串連28戶窮人三告馮蘭池失敗,埋下了兩個階級的世仇,孕育了子輩朱老忠、嚴志和與馮家的矛盾。朱老忠帶著復仇的火種走出關東,挖參、打魚、淘金、歷盡磨難。25年後重返故土,繼續與馮家抗爭,並讓兒子大貴去當兵,資助嚴志和次子江濤去讀書,他憑直覺,寄希望於“一文一武”報仇雪恨。但殘酷的鬥爭,使他遭受一系列打擊,給予他很大的教育。後來他找到了黨,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進行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集體鬥爭,才真正改變了與馮家乃至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形勢,結束了悲劇命運。

  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活,愛恨分明,透過對人物語言的描寫刻畫,生動的展現了北方農民的豪放粗獷的性格特點。朱老忠,那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出水才看兩腳泥的堅韌,不得不令人欽佩。但幾次鬥爭的失敗,也不得不引人深思。只有找到正確的道路,在黨的.帶領,才會取得鬥爭的勝利,真正的使廣大農民翻身做主人。

  現在,我們生活在物質富裕的年代,但精神食量卻見一般。沒有書籍的年代,是貧瘠的。沒有書籍的思想,是無知的。做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多讀紅色經典,常讀紅色經典,瞭解歷史,瞭解黨。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學習,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個性,學會理解、學會忍耐、學會珍惜。緊緊擁護在黨的周圍,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篇四:《紅旗譜》讀後感】

  梁斌的《紅旗譜》講述了鎖井鎮農民的革命鬥爭,展現出幾代人誓死與黑暗社會抗爭的堅強不屈、英勇無畏,塑造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紅旗譜》再現了那個軍閥混戰、日寇侵華的危急年代,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村農民真實而又複雜的各種形象。有捨身獨擋惡霸的朱老鞏,執刀仗義相助的嚴老祥;有狠心手辣、貪得無厭的馮老蘭,附炎趨勢、好管閒事的嚴老尚;有沉著歷練的朱老忠;有憨厚淳樸的嚴志和;有變換花樣剝削壓榨農民的“新型劊子手”馮貴堂;有欺軟怕硬、甘當狗腿子的李德才;有為北伐入獄的嚴運濤;有被抓強迫當兵的朱大貴;有後繼哥哥道路的嚴江濤;有出身地主門庭的革命青年張嘉慶;有熱情奔放、忠於革命的農村姑娘春蘭;有積極向上、嚮往革命的知識分子嚴萍;有糊里糊塗的朱老星;有莊稼正義的“樂天派”伍老撥;有狹隘孤僻的老驢頭;有封建頑固的老套子……

  從鎖井鎮農民的革命鬥爭方式,可以明顯看出一代比一代進步。朱老鞏是赤膊上陣,拿起鍘刀拼命。朱老明他們採取所謂對薄公堂、和地主打官司,這注定要失敗的,就像馮貴堂說的:“好像吃炸焦肉、蘸花椒鹽兒。吃不完咱的炸肉,就把他們那幾畝地蘸完了!”到了朱老忠和江濤,他們接觸了黨,黨教導他們要團結群眾,走群眾路線的道路,於是所發起的反割頭稅的鬥爭就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說明中國農民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戰勝階級敵人,解放自己。

  小說開頭加寫了楔子,回憶了三十年前發生在鎖井鎮上的“朱老鞏大鬧柳樹林”,對塑造朱老忠這個人物來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這樣就把朱老忠從小就放進強烈的階級衝突的環境中。寫他父親朱老鞏和馮老蘭衝突,不久吐血身亡;寫他姐姐被人強姦,然後又寫她懷著不共戴天之仇逃走,到北京當小工,在天津學織毯子,他想到:這一條線一條線的,織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呀!於是背起鋪蓋卷下了關東,在關東挖參、淘金,積攢了一些錢,回來安家立業,準備報仇。在此之後,朱老忠參加反割頭稅運動,給二師學生送糧,到思羅醫院營救張嘉慶,充分表現了他在統治階級壓迫下的叛逆性格。同時,作者又在細節上加了穿插,如脯紅事件;老奶奶暴死,朱老忠主持嚴家喪事;代嚴志和去濟南探監;探監之前,又在家裡作安排,對濤他娘、春蘭等都囑咐了一陣;拿錢給江濤上學……這些生活細節都烘托了這個人物的高尚品質。

  與朱老忠的性格不同,嚴志和則表現的比較“軟善”。當他聽到朱老明說要和馮老蘭打官司,為了朋友,心裡不平,毫不猶豫的說了一句:“有我一份。”結果官司打輸了,他也跟著輸了一頭牛。他因為怕回去見了濤他娘不好交代,便不聲不響的離開了鎖井鎮。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樸實、善良。他幫助朱老忠建立家園,糧食不夠,互相湊合一下過去。愛朋友、講義氣,捨己為人,這些地方他和朱老忠是相同的,但他沒有朱老忠的明朗、豪邁、勇於鬥爭的氣魄。江濤回來動員他反割頭稅,他就說:“算了吧!咱們別革什麼命了……”運濤遇到賈湘農,回家和嚴志和談起,他就不想支援運濤。朱老忠就不同,不但鼓勵運濤去找賈湘農,還說他在關東時就聽說過蘇聯是無產階級掌政,打倒了資本家和地主……江濤要到城裡去上學,嚴志和顧慮重重,朱老忠說應該去,他也就認為可以去了。朱老忠和嚴志和的性格在種種事件當中,透過對比的方式展現的淋漓盡致了。

  作者在刻畫張嘉慶與嚴江濤時也採用了對比的手法。同樣是賈湘農教育成長下的革命青年,但他們在性格上卻截然不同。張嘉慶,一個地主家庭少爺出身的革命者,入二師以前曾領導窮人搶自家地裡的棉花,開展秋收運動,性格暴躁,人稱“猛張飛”。而江濤則是貧苦農民出身,父兄的苦難、老奶奶的暴死,許多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對他刺激很大。再加上家庭經濟的困難,花錢讀書不容易,逐漸形成了他穩妥慎重的性格。這兩個青年在一起工作,人物性格就鮮明的表現出來了。江濤性格比較柔和,做事細微沉穩;張嘉慶則有些楞手楞腳,做事莽撞,幹了再說。江濤家裡雖窮,身上則穿得乾乾淨淨;張嘉慶則不修邊幅,破鞋破襪子,買了新鞋子就把舊鞋子擱在人家花磚地上。江濤在鬥爭中往往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而張嘉慶的革命觀點比較“左”,多少帶有些左傾盲動情緒,有時論調很偏激,如批評江濤不該談戀愛,革命者不能有愛人。在二師學潮中,對是堅守學校陣地與敵人硬拼還是撤回鄉村開展敵後抗日救亡運動,張嘉慶與江濤的辯論充分表現了他的“左”。

  再說說春蘭和嚴萍這兩個女主角吧。春蘭這個農村女孩,性格開朗、潑辣、熱情,熱愛勞動,要求進步。運濤走上革命的道路,她也受到了影響,儘管捱了父親一頓毒打,她始終鍾情於運濤,對革命的信心毫不動搖。春蘭與運濤的相愛,在當時的農村社會里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她甘願冒著父親的毒打,頂住村民的指手畫腳妄加非議,向封建世俗禮教發起了挑戰。儘管她的生活周圍是黑暗的、碰壁的,但她始終是進步的、幸福的。春蘭不僅在戀愛上追求自由,思想上更是如此。為了宣傳工作,她把“革命”兩字用白色的絲線繡到懷襟上,表示她一心向往革命,不怕困難;又表示她迎“新”返“舊”。正當藥王大會上,她把這件新做的褂子穿出去,這一下可把整個大廟哄起來,收到了強烈的宣傳效果。可見她是多麼的天真聰明,又是多麼的敢於反抗舊社會。嚴萍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的小姐,剛開始思想上沒有春蘭進步。但在江濤的帶動下,她一步一步走向革命,思想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她冒著隨時都有可能被捕的危險,和江濤一起散佈標語、發放傳單。二師學潮中,江濤他們被困,她又積極組織救濟會,給二師同學們送糧。正是由於她,二師同學們在最危急的時刻吃到了“天上掉下來的燒餅”。當人們細細咀嚼這救命的燒餅時,眼前不禁浮現出一個足智多謀、勇敢無畏、謹慎細心的革命女青年。

  讓人忍俊不禁的要數老驢頭和老套子了。他們是一些典型的小門小戶。老驢頭這種人性格狹隘、孤僻,有著濃厚的封建禮教觀念。他不多與別人往來也不願求人,這是小農經濟下的產物。運濤和春蘭的事發生後,他狠狠地打了春蘭一頓,並在通往運濤家的小路上挖了三道壕,壓上棗棘針,斷絕了行人,誰在那裡一過他就張開嘴大罵。這表現了他的蠻橫無理、封建迂腐。但是他也有一定的自尊心,過分損傷了他的自尊心,他也要反抗。比如李德才替馮老蘭去說春蘭的事,開始他還以為是說笑話,聽明白不是說笑話以後,上去就給了李德才幾個耳光……關於割頭稅,他最關心的是給多少糧食,一聽說要合三小鬥糧食,他就不幹了,火起來罵街,說這是“路劫”,是“砸明火”,又去找老套子商量。老套子是一個正統觀念佔統治地位的人,腐朽灰塵,他提議老驢頭這年頭官法不容情,先別自己殺豬。他告訴老驢頭一個竅門,說朱老明和朱老忠正在反割頭稅,他們不給咱們也別給。朱老忠他們要給,咱們就趕快給人家送過去,千萬別落人後。老驢頭再三琢磨後,還是決定與老套子偷著幹,於是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殺豬鬧劇。笑過之後,不難想到像他們這樣落後的小農,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與廣大民眾團結在一起,連殺豬這件事都做不好,差一點過不了年。

  還有許多人物,如嚴運濤、賈湘農、嚴知孝、大貴、朱老星、伍老撥……就不一一細說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就請翻看《紅旗譜》這本小說吧!

  【篇五:《紅旗譜》讀後感】

  梁斌的《紅旗譜》是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農民革命鬥爭的史詩。

  作品開篇於清朝末年,長工朱老鞏、嚴老祥阻止惡霸地主馮蘭池毀鍾侵田大鬧柳樹林,揭開了20世紀冀中農民鬥爭的序幕。馮蘭池得勝,朱老鞏嘔血身亡,嚴老祥漂泊異鄉,朱老明串連28戶窮人三告馮蘭池失敗,埋下了兩個階級的世仇,孕育了子輩朱老忠、嚴志和與馮家的矛盾。朱老忠帶著復仇的火種走出關東,挖參、打魚、淘金、歷盡磨難。25年後重返故土,繼續與馮家抗爭,並讓兒子大貴去當兵,資助嚴志和次子江濤去讀書,他憑直覺,寄希望於“一文一武”報仇雪恨。但殘酷的鬥爭,使他遭受一系列打擊,給予他很大的教育。後來他找到了黨,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進行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集體鬥爭,才真正改變了與馮家乃至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形勢,結束了悲劇命運。

  這是一部中國農民尋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歷史。這部歷史的展開,立足於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鬥爭,反映了冀中農民運動的風貌,同時他們又與全國範圍的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北伐戰爭、四一二政變、秋收起義等遙相呼應。這樣,冀中平原的風雲,不僅成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革命的寫照,而且把農民的反抗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起來,透過農民反抗過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鬥爭的歷史,藝術地說明了億萬農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體力量,農民的反抗鬥爭,如不匯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洪流,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就人物而論,《紅旗譜》在特定的歷史內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礎上,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為醒目。家族乃至階級的世仇,孕育了他強烈的反抗精神;20餘年闖蕩江湖的傳奇經歷,造就了他“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不尋常的人生磨難,曲折的鬥爭歷程,使他逐漸加深了對現實生活的認識,養成了“出水才看兩腿泥”的堅韌性。總之,朱老忠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初葉,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農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作者說:“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小說,首先是小說的主題。在我來說,主題思想又是和小說的內容同時形成的。”《紅旗譜》所描寫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對農民的生存狀態、鬥爭方式和歷史命運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學創作中是不多見的。小說所寫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農民革命鬥爭史詩的性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