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讀後感
巴金的《家》讀後感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大家很熟悉吧,《家》便是其中一部。暑假裡,我品讀了它,它給予我許多道理。
《家》描述了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族的悲歡離合。全文是圍繞覺慧從一個封建家族的三少爺轉變為一個支援人道主義的青年的過程來寫的。為了支援人道,他最終離開了家,踏上他的人道主義之路。
巴金在《家》中寫的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和結局。覺慧是“五四”之後覺醒的年輕一代代表,是封建家庭的第一個叛變者,他痛恨封建的迂腐、陳舊,對鳴鳳的死無能為力,他的性格是大膽但幼稚,具有叛逆精神。覺新是封建社會和傳統習慣的犧牲者,但同時也有意無意的`幫助封建勢力製造別人的悲劇,他性格懦弱、順從、逆來順受。覺民在書中是一個略具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和琴表妹之間的戀愛成為他在書中的基本內容。在“五四”熱潮的影響下,他開始抗拒封建婚姻的先例,經過努力,最終得到了自由婚姻的勝利。
我個人喜歡覺慧,他敢愛敢恨,抗拒封建思想,追求人道,能在“五四”中很快覺醒。他對鳴鳳矢志不渝的愛讓我感動。
當覺慧知道鳴鳳自盡時,他痛苦不堪:“‘怎麼?鳴鳳自盡了?’覺慧恐怖地站起來,絕望地抓自己的頭髮,他在屋子裡大步踱來踱去……‘告訴我,鳴鳳是怎樣自殺的!’這些時候陰沉著臉不說話的覺慧忽然走到劍雲身邊,抓住他的一隻膀子瘋狂地搖著,說了上面的話。”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生動的寫出了覺慧的激動和痛苦,也是鳴鳳的死讓覺慧更加堅定了他要支援人道主義的決心。
1925年魯迅曾經這樣滿懷悲憤地抨擊封建社會和當時的黑暗現實:“於是大小無數的人肉的筵席,即從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更不消說女人和小兒。這人肉的筵席現在還排著,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家》生動展示了這血淋淋的事實,它告示人們貌似莊嚴溫情的高公館其實是一個摧殘人的青春、意志和生命的黑暗王國。這個黑暗王國否認人的權利和意志,那些受著支配迫害的青年男女無所作為,只能無奈地被隨意傷害摧殘。
透過對高公館的崩潰沒落的描寫,揭示出了整個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滅亡的命運,寫出了這個黑暗王國裡的一線光明,使人們有了信心、希望和力量。《家》除了覺慧三兄弟外,還有高老太爺,丫頭鳴鳳,小姐梅芬等等,這些不同階級、地位、思想、性格的人,共同在高公館這個黑暗王國裡上演著腐敗或新生的人生戲劇。
《家》所揭露的舊家庭的腐朽激發了人們反封建的決心,促進了舊制度的加快滅亡;《家》所揭示的抗爭之路則給人們希望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