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談的讀後感

菜根談的讀後感

  暑假閒來無事,將一直閒置於書架上的《菜根談》取下來讀了一遍。

  《菜根談》書是古人在個人修省,交際應酬等方面的一些人生感悟,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說,大抵勵志類書籍之屬。

  書中的文字,卻並不如別的一些書的鄙俗,清麗雅正,可當之矣。

  然而文辭的修飾會帶來內容上的一些缺憾恐怕難免,有些話說多了,有些話則說矯情了,讀者不能不細細分辨之。

  可能是小時侯詩詞念得多了,喜歡工整,機巧的`句子。《菜根談》雖非典型的文學作品,然而箇中文字頗有可喜之處,值得玩味的亦不少,下舉一二示之:"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鍊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是處一化奇之妙",又有"操存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應用要有圓機,無圓機則處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化大道於鳶魚,比人情於事理,意趣天成,煞是可愛。

  然後要說到《菜根談》書所要傳達的為人處事的要旨。草草一觀,並不敢說明其精髓,若干心得還是有的。

  一者,古人於為人和處事,是很分明的,這一點多見於"應酬"篇。為人指的是個人的修省,那是半點也來不得馬虎,一刻也不能放鬆的,即所謂"操存要有真宰",如是還有"己之情慾不可縱","持身如泰山九鼎"。

  而處事是指交際應酬的道理,則無非要"圓",要"恕",如此大抵應用無礙,人情通達耳。乍一看下,似有虛偽之嫌,其實不然。所謂虛偽者,心面不一,言行相抵之謂也,然君子之於內與外,一也,只不過於己與人,原則異耳。此非大聖賢大智慧,不能行也。若待人如待己之嚴,則多不見容於世,遁而隱,言"世與我而相違",高則高矣,其實獨善而已,空墮兼濟之志,達人所不取也。。待人如待己之寬,則無有真人品真性情,轉圜於觥籌之間,混跡於名利場上,可則可矣,然一世為人,心,顛沛不得安,終是赤裸裸地來又赤裸裸地走,亦枉為人也。故曰:君子之風,使人心慕。

  二者,古人所重,中庸之道也。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也乎?(語見<論語。雍也>)程子曰:不偏之為中,不倚之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心所在,洪夫子將其與個人修省結合起來,則另有一番很有見地的發揮。上述"學者"一句,即是很好地體現,又比如"身不宜忙,而忙於閒暇之時,亦可警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美女不尚鉛華,似疏梅之映淡月;禪師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蓮",如是,不勝列舉。有些話可能打了些機鋒,學者自有不同的理解。以我看來,洪夫子所言之中庸者,有內外之分。又有高下之分。內,高者修養至深,譬如大海,投以千鈞之石,難起些波瀾,下者譬如方塘止水,鑑萬物己不動,然一旦於己有所擾,則起漣漪,然經之以時,可復歸平靜。至於何以成大海之氣魄,當納百川,歷世事,惟"學"字而已。外,有高者,能不為內外所惑,靜觀大局,方成就旋乾轉坤之大事,下者則喜怒不形於色,愛憎不露於外,則不為人所窺,如是而已。想來學者不能不明辨其內外高下而於己有所進耳。

  以上二者,乃是讀後一點菲薄的感悟,作文草草,聊付達人茶餘酒後一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