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之美讀後感高中
漢字書法之美讀後感高中
篇一:漢字書法之美讀後感
兩週前花一個下午讀了蔣勳的《漢字書法之美》,倒是想起安史之亂和神宗變法虐得哭哭,也沒正經寫個讀後感。中午趁午休搜了搜書評,看到江弱水的《撕扇記二:美言還是不信的蔣勳》有點意思。
我對蔣勳其人不熟,初讀《漢字書法之美》的時候覺得文筆大抵就是“主觀浪漫主義”吧。江弱水引用張大春的《書法之美是知識,不是呻吟》也是蠻有趣。不過我已把此書定位為主觀的文化隨筆而非嚴肅作品後,對“臺灣文藝腔”也不怎麼排斥。
有了對於這本書的總體定位後,讀起來就很順利。在煽情的文字下看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甲骨差點遺失,看《祭侄文稿》哭安史之亂什麼的……反正就是發散發散思維,自我昇華一下。
本書細節處的問題江弱水那篇文擇了好多,雖然也看到有人罵江弱水酸腐炒作,但是我還是贊同嚴謹對待細節。不過把《漢字書法之美》當做別人主觀的文化隨筆,外加自己的歷史常識還在,其實這些細節也不是太困擾。
說個總體印象,《漢字書法之美》一書文字浪漫煽情,歷史細節有含糊處,漢字演化部分不夠嚴謹,書法賞析有認字錯誤並且偏作者主觀,後附雲門舞集和書法教育的部分寫得空泛主觀。
作為文化小品可讀,淺顯瞭解漢字書法可讀,假日消磨時間自我昇華可讀,不必認真當做學術著作來讀。
看完本書我還是有個人收穫的。作為一個膚淺觀眾,我一直喜歡端方小楷,對行書與草書不太會欣賞。本書對於我的益處是稍微提升了一點對行書的理解和欣賞力。
還有年底雲門舞集有一場在廈門的演出,我會考慮去看看。
篇二:漢字書法之美讀後感
從小開始,練字對某而言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小學上書法課時,老師總會把大家寫的字貼牆上,然後把亮點圈出來。那時候,某是惟一一個作業上沒有圈的孩子。初中時某很羨慕班長的一手好字,到了高三閒著沒事就天天練硬筆。下了早讀第一節課前的十五分鐘全用來描塑膠模板上的正楷了。一年後生生刻出一幅鋼板字型。後來某花了很久去改變自己,有人說某現在寫字沒高中時漂亮了,但某倒不這麼認為。因為那是有活力的,比當初的一團死板多出了幾分生氣。而看蔣勳的書就有這樣的感覺。
他說書法,總是先從人說起。在中國傳統的書法觀中,寫字是件很莊重的事情。而且,寫字的頭一件事是做人。講究的是“心正則筆正”,中國人喜歡講品格,書法更是人品的體現。若是練得一手好字,便在人才濟濟的科舉考試中也是有加分的——由此可見書寫之重。
事實上,賞析任何書法作品,離了那個執筆者,就會陷入雲霧之中。比如天下行書第三的《寒食帖》,某一直無法真正的喜歡它,直到看了蔣勳的《蒼涼的獨白書寫》才明白,那是怎樣的一種複雜心境才造就出來的名帖啊。而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竹簡,總會讓人聯想到恪盡職守的城吏們。至於顏真卿的穩重筆鋒更是令人印象強烈的想起那段大唐盛世——任何字型都是和那個時代無法割裂的,書寫本身就是在一段歷史。而那沉澱下來的墨跡既是本人的私有歷史也是公共的書寫歷史。
所以不能不認真的去書寫罷。只有練好了規矩才能“隨心所欲而不愈矩”。
可是在那整體的歷史中,更無法忽略的是個人的筆意——那生動的變化又重何而來?
那些生動的筆觸,在蔣勳的筆下是那麼美好。在點化它們之前,僅僅是紙上死板的一團油墨。書法是形象的藝術,蔣勳的書上會在一開始就介紹這種字型的來龍去脈,附上相應的帖,讓人明白它們之中蘊藏的歷史,同時又輔以個人性質介紹,一點點的點拔讀者如何從那些細節中體會它們的歷史、它們的.情緒、它們最打動人心的部分。
大凡講述藝術史的書,不是流於瑣碎就是自我陶醉。而蔣勳的書法史裡。沒有傳統的審美書慣用的四個字四個字那樣空洞乏味的不知所云,也沒有四平八穩的照本宣科,有的是觸及讀者靈魂深處的悖動。
那,正是因為蔣勳從書法的美感中把人類最基本的感情萃取出來了罷。美學是抽象的,然而美的載體和審美本身並不是抽象的——尤其是書法,那是緣於人與社會的共鳴所產生的豐富意蘊的藝術啊。
篇三:《漢字書法之美》讀後感
作為一名小學書法老師,為了讓中規中矩的書法課生動有趣、為了讓深奧的書法知識淺顯易懂,我發現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法文化之書-----《漢字書法之美》。這本書是臺灣著名美學家、文學家、畫家蔣勳的大作,分別從漢字演變、書法美學、感知教育、漢字與現代四個章節介紹漢字書法之美。透過閱讀這本書,讓我對漢字文化又有了新的認識。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器表上的一個符號,上端一個圓,下端一片曲線,最下端一座五峰尖山,這就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文字出現了。結繩、倉頡、毛筆、石鼓等等像放電影一樣在眼前一幕一幕閃過。
而書法美學又讓我對書法的五種書體的歷史有了新的心得體會:波磔與飛簷的隸書線條、碑帖的厚重與飄逸、行草到狂草的平正與險絕、宋代書法的意境與個性、元明書法的形式與表現及清代書法的古樸與拙趣。
又讓我對衛夫人的《筆陣圖》細細感知。“高峰墜石”的點是形狀,是體積,是重量,也是速度;“千里陣雲”的橫是水與墨在紙上的互動律動;“萬歲枯藤”的豎是一切看似枯老卻毫不妥協的堅強生命。
以小見大,讓人看出漢字書法之奇,不僅在指腕之間,甚至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終乃臻而為「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一如瑜珈、太極、舞蹈,乃至慢跑,由靜轉動,動中見靜,成就了一種肢體韻律之美。
篇四:讀後感《漢字書法之美》
買蔣勳的《漢字書法之美》,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碰到了好久沒有看到的同學,他是語文專業的博士生,現在也很我一樣做初中語文教師,一有機會,我就向他諮詢又讀了什麼書,他向我推薦了《漢字書法之美》。
我馬上在噹噹網下了訂單,並且給他回覆說:“向我這樣臭字,很需要看這樣的書。”我的同學發過一句話:“距離生活還是很遠,不過你讀後一定會愛上漢字的。”
真的是這樣,一邊讀完說實在的我還不能一一細數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
不過僅看那些圖片,都讓人流連忘返,僅是撫摸那書的質感,都讓人回味。
在這一個月的零散閱讀裡它給我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勳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實裡的記憶,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