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後的溝通,這樣做最明智

家長會後的溝通,這樣做最明智

  每次家長會,很多孩子都戰戰兢兢的,內心充滿焦慮,讓許多學生不禁仰天長嘆:求不開家長會!歸根到底,還是家長會後的溝通出了問題。

又要開家長會,幾家歡喜幾家愁

  小林和小路在教室外聊天。“今天又要開家長會了,你爸媽會來嗎?”小林問道。

  “來啊,不然老師一定會找我問原因的。”小路情緒低落地回答,“每次開完家長會,回家都是老一套,什麼要自我檢討反思啦,什麼再不努力就趕不上了。煩死了。考不好我又不是故意的。”

  對此,小林也有同感:“對,我爸媽也是。參加完家長會,回家就把筆記拿出來,一條條地把老師的話又說一遍。還會拿著排名一個個數,這次哪個又進步了,前進了多少名。我要是退步了,就會被他們說半天。低頭聽著,他們不滿意,說我心不在焉。我說知道了,他們又說我只有語言沒有行動。鬱悶啊!”

  這對話,其實在孩子中間再普通不過了,畢竟家長會過後被罵的,絕對不止一家。說到底,是家長的溝通不對。


家長不同表現對孩子的影響

  理智型家長

  面對孩子好的成績不會喜形於色,而是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並提出希望,給孩子進步的動力。

  當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家長會與孩子分析不足並找出問題,確定以後努力的目標。

  這樣會讓孩子有被信任、重視和關愛的感覺,也容易接受家長的監督。

  粗暴型家長

  受中國傳統家教觀念的影響極大,父母無視孩子的心理感受,如果孩子沒有考好,回到家後不是被辱罵就是一頓臭揍,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無地自容,對學習失去信心。


  嘆氣型家長

  這類家長往往表現得鬱鬱寡歡,認為自己的心血白費了,雖然對孩子沒有打罵,但家長這種精神狀態對孩子有著非常不好的影響,讓孩子的心理負擔更加沉重。

  作為家長,不應該只在家長會後關注孩子,平時應該多學習一些家庭教育和兒童心理方面的知識,改善與孩子的關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然後再逐漸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家長會後的溝通,我們應該這樣做

  1.要學會過濾

  老師在家長會上講的.內容,都是根據班級大部分孩子普遍存在的情況講的,所以並不適用於所有孩子。

  所以要準確地把老師提出的班級問題與孩子的個人情況有機地結合,從而準確定位出孩子在學校裡表現出來的優點和缺點。

  2.要學會補充

  家長對孩子總會有一些要求,這些要求許多時候與老師提的要求是基本吻合的,所以,趁機補充一些也就順利成章。特別是針對孩子的缺點,更可以藉助家長會,把家長的要求上升到家長和老師的共同要求。


  3.要學會會前反思

  正如孩子如果預習課本後,上課的效果明顯提高一樣。家長在家長會前對孩子這一段時間來的情況以及對家庭教育進行反思和整理,有準備地去開家長會,效果也會不一樣。

  4.不要全盤傳達

  如果把老師批評的話直接傳達給孩子,孩子會因為受到批評而傷了自尊,同時也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怨恨,認為老師很喜歡打小報告,認為家長會就是告狀會,這樣孩子既會不尊重老師,也可能會因此而討厭老師所教的這門功課。

  同樣,表揚是不應該全盤傳達的,對於信心不足或膽小的孩子,表揚應該稍誇大些,以便能樹立自信心。而調皮的孩子則可以把表揚和建議聯絡起來,提供努力的方向。


  5.不要秋後算賬

  在家長會後打罵孩子的家長,一定是簡單粗暴的家長。在家長會後簡單粗暴地處懲孩子,與其說想“教育”孩子,不如說只是家長平息自己心頭的怒火,出口自己在家長會上聽到看到想到的惡氣。但這隻能讓孩子的問題變得更為糟糕。

  記住算帳割裂親情,問題始終存在,秋後算帳要不得。

  最明智的做法是把家長會當成一次反思自己,不埋怨不憤怒,找到孩子問題的癥結,處理好,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