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讀後感

《師說》讀後感

  《師說》讀後感篇一:讀國學經典《師說》有感

  姜冠中(蘇子溝黃嶺小學四年一班 指導教師:姜成剛)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古之師與今之師有太多的差別。古人尊師那種真摯、心無雜念的純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早課前對孔子的頂禮膜拜也是極其虔誠的,那種九十度的鞠躬禮叫你不真誠都不行。 古之師是既嚴肅又嚴厲的,絕不像我的教師那麼和藹可親。我們早已沒有了體罰和訓斥,而我從國學經典的墨香中似乎聽到了戒尺打手板的啪啪聲,也聽到了再罰抄一百遍的斥責聲??今天的我們已經習慣於老師的表揚和再獎你一朵小紅花的呵護。

  古之師與今之師的工作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傳道、授業、解惑,只不過是方法與教學形式不同而已,那麼今天的師者又應擁有怎樣的胸懷呢?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得好,“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有陽光”。教師照亮學生心靈的陽光靠的是愛的暖意和人格的力量,就是現在提倡的師德。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更信服和尊重師德高尚的老師,那麼何為師德高尚呢?即師者對名利的淡,擁有行雲流水般淡泊的胸懷,從而嘆情感人,以德育人,以此照亮求知者前行的道路,啟迪了一顆顆求知的心。師者的心更是對事業的濃,潛心教改,勇於實踐,大

  膽開拓,不僅備好課,更給我們上好課,並善於總結反思,及時對我們進行輔導,用勤奮的心播種教育教學的春天。 像孔子那樣善於譬喻、循循善誘;像魯迅那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像魏書生那樣充滿睿智,用特別的方式實施特別的教育;像陳寅恪那樣追求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

  讓師者的內心閃爍出更美的光輝,照亮了我們,照亮了世界。讓我們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無私奉獻的普通教師。正因為有了他們,世界才變得如此和諧、美麗。

  《師說》讀後感篇二:讀師說有感

  韓愈先生是我國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師說》這篇文章是韓愈先生寫給他的學生的,論述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批判了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陋習,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

  韓愈的《師說》,再高中階段熟讀多遍,最近上課又提到這篇文章,於是又拿來重新閱讀,但我仍然不能說我對文章有很深的理解。或許我能把整篇文章流利的背下來,有時在寫文章時能引用其中一些名句,但正如偉大智者克里希那穆提所說的那樣,我們仍然是愚鈍的,因為我們還是沒能夠把這文章完全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或者是說還沒有能力掌握到文章的精髓,解讀師說對於閱歷尚淺的我來說還是無從下手,因為自己的思想不夠成熟,會把文章的中心思想給扭曲了。 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那是由於人有思想,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許多的疑問。從小到大,我們都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很小很小的時候,或許會問:我們是從哪裡來的?

  長大一點點後,我們會問:地球為什麼繞著太陽轉?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會開始對周圍的環境感到不可理喻,或許你會問:為什麼農村和城市的孩子會有區別,為什麼城裡人都要戴著有色眼睛看人?而現在的我們更多的是對人生問題感到迷茫和困惑。 人並非生來就充滿智慧的,而是在不斷地反思和求知中擁有智慧。當我們的腦海裡產生一個問題,然而我們此時現有的智慧卻無法解釋這個問題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能夠給這個問題配個合理解釋的人,至於這個人是美是醜是高是胖是老是少於問題本身是毫無衝突的,我們把能解答我們提出的問題的這類人一個代號:老師。師者之所以可為師,那麼他所擁有的學識和智慧是可以為我們所學習採納的。人在不斷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過程,其實就是一種不斷地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突破的過程,只有我們自己本身才能為自己所提出的問題一個合理的解釋,這跟上面的從師而問焉並沒有絲毫的衝突。

  因為即使別人的知識多麼偉大,那都不屬於自己,別人只能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式,別人的知識永遠都只是停留在別人的大腦中,而我們其實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答,沒有真正的從中有所領悟,真正的解答、真正的領悟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去發現。如果沒有認識到這點,那麼即使自己變得很博學,腦子裡的仍然都是別人的知識和智慧,並沒有自己的見解、沒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個知識系統,最終自己仍舊是愚鈍的,因為並沒有一個自己的只是系統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思考方式。

  人只有真正去思考才會發現問題的存在,當我們翻開一本書去傾聽一些偉大智者的輕聲耳語,去體驗形形色色小人物的人生百態,去感受一段歷史所帶給你的巨大震撼,當我真正開啟心扉去接受一切事物所帶給我的感動時,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如此的渺小,猶如浩瀚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有太多的問題值得去思考去解答。真正圓滿的人生並不是平庸地度過一生而是用一生的時間去完成一份沒有標準答案的問卷。

  文中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但在如今的社會中,卻早已超越了韓愈所說的那句話,週末形形色色的補習班,諸如奧數,英語,繪畫,唱歌,舞蹈等等。現在雖然早已超越了受之書而習其句讀,但真的就是多就有益了麼?那些孩子們,真的就有所收穫了麼?答案,我想應該是否定,也許會有人說真的有所收穫,那我相信也只是一小部分罷了。所以,現在的教育還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的,也一定要認清,真的不是教的多學的多就真的有好處,“術業有專攻”才是最好,也是最重要的。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只有那些愚昧得不自知的人才會取笑渴望求知的人,只有無知的人才會認為像別人請教問題是“恥”。現在我常常在想,究竟教師該以一種怎樣的方式來教導孩子,韓愈說的: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但我覺得教師不應是單純地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應該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讓自己的思想和孩子的思想碰撞出絢麗的火花,這才是智慧的光芒。教師應該交給孩子的不單單是書本的知識,還應該交給孩子一種感受愛和美的能力,只有當孩子內心充滿愛,他才會思考周圍的一切,去傾聽他人的內心,只有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美好事物,他才能富有創造力。

  但在當今中國的社會背景下,實現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有很多專家學者對中國的教育制度提出批評和不諒解,但大多數的批評都只是隔靴搔癢的“溫柔巴掌”,但卻沒人能夠真正提出一個確實可行的改變中國教育現狀的方法,我想在中國這樣的大背景下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還缺乏一點魄力,實現自由教育的方式還有一段路要走。

  《師說》這樣一篇不算很長的文章,卻引發了我以上的思考。對於知識,我不僅要從他人那裡尋求,最為重要的還是需要我們將那些知識轉變為我們自己的智慧,只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頭腦的人,如果我們不求甚解,那些所謂學來的知識也永遠都是別人而非自己的。同時,當今的教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需要我們現在的那些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們,認真思考和解決。同時,我們以後作為一名教師,也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師說》讀後感篇三:《師說心語》讀書筆記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中小學教學名師論壇這門課從不同層次、角度促使我們對教育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幾堂課下來,透過辨析教育矛盾的焦點,詮釋經典的教育名言,各位教師闡述自己的教育觀點等方式,使複雜問題簡單化,糊塗問題明白化,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問題淺顯化,及時有效地探討教書育人新方法。

  課程接近尾聲,讓我頗有感觸:

  “太崇高的理想教育使大多數學生既當不成偉人,也當不好普通人”—— 在小學,你隨便問一個學生的人數理想是什麼?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科學家、藝術家、總理。而一個學生如果說自己的理想是做工人、農民、廚師等普通勞動者,他一定會被說成胸無大志,難成大器。這就是目前我們的“以成偉人為榮,以當常人為恥”的精英教育。這種教育使學生樹立了只有成為名人,才是成功人生的觀念,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產生瞧不起普通人的不健康心理。然而,現實世界絕對是平凡人的世界。當遠大的理想變得遙遙無期,絢麗的美景還是那樣的虛無縹緲,從一個壯志凌雲的學生到最後做一個普通的勞動者,心靈上定會備受挫折,導致高不成低不就。

  大多數學生不可能成為大人物,但將來必是國家的公民,為人父母,去過平凡人的普通生活。我們的理想教育應為大多數學生服務,應教育學生樹立正

  確的公民觀、平民觀,帶著一顆平常心去做普通人,在平凡的崗位上踏踏實實一步步向上攀登,每前進一步,心中都會感受成就、成功,收穫幸福和快樂。

  有些事往往很奇怪,你越想把孩子培養成偉人,但是最可能的結果卻是平庸,甚至連普通人也做不好。如果你按照平常人的模式培養孩子,做普通人,幹平凡事,盡最大力,發最亮光,經過不斷歷練,孩子最後真能成為燦爛星空中一顆奪目的明星。

  “學生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愛生之心,師皆有之,差別在於愛什麼樣的學生。可愛的學生人見人愛,不足稱道,愛“不可愛”的學生才是真正的愛。不可愛的學生之所以不可愛,是因為他們時常為了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故意惹事,犯一些美麗的錯誤。他們這樣做事因為缺少愛而叛逆的表現。面對這些不可愛的學生,如果一味地批評指責,學生可能會對你更加反感,甚至對你的教育形成逆反心理,師生關係越來越僵。

  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此時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學生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恰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他們迫切想得到的就是寬容、理解和幫助。這不需要太多的語言,或許一個批評的眼神,一個無聲的撫摸,一句理解的話語,就可以使他們感受到被愛的溫暖。教師的表揚或鼓勵,對可愛的學生而言或許只是錦上添花,而對這些不可愛的學生而言卻是雪中送炭。

  教育的藝術魅力就在於用愛幫助這些不可愛的學生改正身上的缺點,把他

  們變成可愛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沒有理由挑選學生,孩子們無論是可愛的或者是不可愛的,只要他坐在我的教室裡,就是我的學生,我就要對他的成長負責。愛所有的學生是教師的天職,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裡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信和自強。 “教師要學會用孩子的眼光看問題”

  時刻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能把我們的心與孩子的心融匯在一起。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問題,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我們會發現一個光彩奪目的世界,我們就會感嘆孩子“荒唐”中隱含的創造力,就會欣賞孩子”惡作劇“中包含的純真,就會載遇到問題時,放棄成見,傾聽孩子的心聲,與孩子產生思想共鳴,取得孩子的信任,真誠地與他們做朋友。

  日後,作為一名教師,或為人父母,都應該意識到,教育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緩慢的、需要等待的藝術。望子成龍不能“揠苗助長“,要遵循孩子的天性,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糾正孩子的錯誤不能期望”立竿見影“,要平和地看待學生成長中的錯誤,留給學生寶貴的反思時間。教育不可”目中無人“。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生命,都是單獨的個體。我們要努力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