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章太炎》讀後感範文

《閒話章太炎》讀後感範文

  “《章太炎先生的國學講演錄》是研究國學的人不敢不讀的一本書,章太炎是真正的大師。他的學問太大,有成就的弟子遍天下,可是敢稱古文大師,沒有第二人。”“有人問章太炎,他的學問是經學第一,還是史學第一。章太炎笑了笑,說都不是。他的問答讓提問者大吃一驚,說自已是醫學第一。藝高人膽大,口氣也大,這種大話,只有大學問家才會說,才敢說。”

  作家葉兆言一連用了偌多“大”來盛讚章太炎的學問,其欽佩之情真是無以復加。對於章太炎,我的心頭也飛揚出兩句話:學問是他的招牌,學問是他的氣魄,學問是他的命脈。不信請看——“學問和資歷真到了章太炎的份上,狠毒如袁世凱也拿他沒辦法。------要不是因他的學問和資歷,怕是早就讓袁世凱當蟊賊一般殺掉了。”“章太炎被移往龍泉寺關押,陸建章親自騎馬在前開道以示恭敬,人們都感到奇怪,沒見過如此禮遇一名囚徒。問陸,陸回答說:他日太炎為我若能為我草一檄文,則我可少用十萬兵馬,安得不尊重。”“披陸建章謂得太炎一篇文字,勝過十萬兵馬,猶輕視太炎耳;我則謂太炎一語,足定天下之安危也。”是他章太炎讓讀書人大出了風頭,是他章太炎讓讀書人大出了怨氣!綜合袁世凱、陸建章、陳宦和章太炎的言行,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句話:無他,最是學問行天下!

  文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幾句話是:“有人問章太炎,他的學問是經學第一,還是史學第一。章太炎笑了笑,說都不是。他的問答讓提問者大吃一驚,說自已是醫學第一。藝高人膽大,口氣也大,這種大話,只有大學問家才會說,才敢說。譬如齊白石先生就稱自已詩最好。”這幾句話讓我想起賈平的幾句話:“既有條件,讀書萬萬不能狹窄。文學書要讀,政治書要讀,哲學,歷史,美學,天文,地理,醫藥,建築,美術,樂理------凡能找到的書,都要讀讀,若讀書面窄,借鑑就不多,思路就不廣,觸一不能通三。”根深才能葉茂,要想學問大,就得多讀書。

  從章太炎、齊白石、賈平三人對讀書的觀點來看,實可謂英雄所見略同。讀書最有效的藥品——《閒話章太炎》有感初一八班寇喜壯文中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稱帝,章太炎曾擬模仿明朝的方孝孺故事,身穿麻衣、手執方杖、痛哭於國門,以此哀悼共和的滅亡。後來經一幫朋友的竭力勸阻,章太炎才打消這念頭。”明白我為什麼說這一句麼?我想說:那麼大的學問家也得仿效方孝孺,或者說,那麼大的學問家也得仿效個歷史上的某一個人。厚厚的地層,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悠悠的歷史,締造著後人的智慧,導引著後人的方向。再偉大的學問,也是發益於歷史。再聰慧的頭腦,也離不開歷史的補給。經學,史學,醫學,美學,哲學------哪一門學問不是歷史的“地層”?天文,地理,建築,美術,樂理-----哪一樣學問不是歷史的沉積?假如沒有歷史,我們怎能知道我們從何處來?假如沒有歷史,我們又怎能知道我們該向何處去?飽學的人不會迷茫,迷茫的人也定然是無知的人。無論是誰,當你真的不知何去何從時,而且還不想讓人知道你無知時的尷尬,那麼,就請你偷偷地讀書,讀史書,讀古書,因為現在與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也就是說,當你的心智“病入膏肓”時,你都可以透過讀書找到最有效的藥品。自信助你成功——《閒話章太炎》有感初一八班梁高峰不知大家是怎樣理解章太炎“說自已是醫學第一”這句話的,讓我說,他的意思是包涵了三個第一:經、史、醫。當然,從其回答中我還讀到了另外兩個字:自信。

  章太炎好比一個武林高手,其武功修煉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地步,武功達到那個高度的人,再也無所謂大言不慚,再也無所謂譁眾取寵,其一舉一動都是表裡如一的陳述。章太炎太大,而且我所知匪多,所以我不敢再對他說三道四,我只想說說在讀本文時我想起的一個故事。美國有一個青年人,非常想成為一個好萊塢名星,但是沒有進行過正規的培訓,即使要培訓,身上的錢也不夠,雖然有這樣的惡劣條件,但他堅信自已一定能成功,於是他每當看到電視裡演的一些動作,就跟著學起來。就這樣,他模仿了兩年,而且在這兩年裡,他也為自已寫了一個劇本,當時好萊塢有500家公司,為了實現自已的名星夢,他就帶著自已的劇本和向各個電影公司逐一訪,一天跑100個公司,但是5天下來,沒有一家公司願意接受他,但他沒有灰心,又開始第二輪的訪,5天下來,還是沒有什麼結果,但是他還是不信邪,又開始第三輪的訪,還是無結果。這時他開始悲傷,但想當名星的慾望又鼓起信心去進行第四輪的訪,最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訪到第50家,那家老闆願意看他的劇本,最後同意這個劇本的拍攝,並讓那個青年人做文中的主人公,這就是著名的《洛奇》。但可能人們在看它時,並不發現背後隱藏著1860次的拒絕和那們年輕人所擁有的1860次的自信不疑。可以說兩個人都是自信的,但其自信的背後,我們似乎還能讀到他們的自知之明,大概只有源於自知之明的自信,才能成其為最美的風景。

  魯迅竟然是尺子——讀《閒話章太炎》有感初一七谷洪超章太炎“的學問太大”,到底他的學問有多大呢?由於對章太炎所知甚少,所以我怎麼也想像不出章太炎的學問有多大。但文中有兩句話讓我找到了測量章太炎的尺子,這個尺子是我們熟知的人——魯迅先生。文章開頭說“魯迅應該算是章太炎的弟子,因為他在日本留學時,正經八百地聽過太炎先生的課。”僅憑這一句也不能斷定章太炎就比魯迅的學問好到哪裡去,因為有句經典的俗語: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傅。但再讀下一句就可以把魯迅定為丈量章太炎的尺子了:“他的學問太大,有成就的弟子遍天下,可是敢稱古文大師,沒有第二人。”如果有人還不能接受我的觀點,那我們就共同看一個例子:“學問和資歷真到了章太炎這份上,狠毒如袁世凱也拿他沒辦法------要不是因他的學問和資歷,怕是早就讓袁世凱當蟊賊一般殺掉了。”而魯迅呢,卻不得不“識時務”: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慘案後,北洋軍閥政府曾擬通緝當時北京文教界人士魯迅等五十人,因此魯迅曾先後避居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處,在《朝花夕拾·小引》魯迅也說了:“前兩篇是寫於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院和木匠房,後五篇卻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擠出集團之後了。”章太炎是“真正的大師”,到底多大我們不能盡知,但從魯迅先生身上我們可以略知一二。當然了,我沒有貶低魯迅先生的意思,只是想藉以理解“沒有第二人”。

  就是到現在,我也沒有讀得太懂,但是,我對章太炎卻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敬意。這是為什麼呢?不怕您笑話,我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只有兩個字:坦率。也許您也有所領悟,章太炎並不是一個善於把自已的想法深埋起來的人,他想做的事,總是不顧生死地做去,他想說的話,不論後果怎樣,總也要毫無顧忌地說去。也許這就是大家常說的胸無城府,但我稱之曰:坦率。

  章太炎曾擬模仿明朝的方孝孺之身穿麻衣、手執訪杖、痛哭於國門,以此來哀悼共和的滅亡。也許有人要說這是章太炎之譁眾取寵,但我卻稱之曰:坦率。章太炎“乾脆在窗壁上遍書‘袁賊’二字。這還不過癮,便在院子裡掘樹根,挖了一個洞,寫無數詛咒袁世凱的紙條,扔進洞裡去燒,一邊燒,一邊大呼‘袁賊燒死了’”。也許有人要說這是章太炎幼稚可笑,但我卻稱之曰:坦率。坦率的章太炎“說過陳宦這人是第一等人物,然而日後滅亡民國者,必此人無疑”;坦率的章太炎“搶過錢往來人的臉上便砸,瞪圓了眼睛大罵‘袁奴滾走’,坦率的章太炎“又捨不得朋友走,想了一會兒說,我陪你吃”。坦率,就是脫去了虛假的外衣;坦率,就是迴歸了任情率性。坦坦率率才是真。知識的威力有多大初一七班何魯坤文中陸建章有句話:“他日太炎若能為我草一檄文,則我可少用十萬兵馬,安得不尊重?”陳宦也有幾句話:“彼陸建章謂得太炎一篇文字,勝過十萬兵馬,猶輕視太炎耳;我則謂太炎一語,足定天下之安危也。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嘗認為是海口,今以二人之言行,以及“狠毒如袁世凱也拿他沒辦法”,方知知識威力之巨大。其實知識之威力到底有多大?我也說不出來,能否讓我把別人的高論轉述一下?高爾基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左拉說:“只有知識才能構成巨大的財富的源泉,既使土地獲得豐收,又使文化繁榮昌盛。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們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於知識,知識會使精神和物質的磽薄的原野變成肥沃的土地,每年它的產品將以十倍的增長率,給我們帶來財富。”托爾斯泰說:“沒有知識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俗話說:“用力氣舉百斤,用智慧能舉萬斤。”“和知識在一起,就是和勝利在一起。”“太陽給世界帶來光明,知識給人類增長財富。”“有學問的人如浩瀚的海洋,沒知識的人象患了夜盲。”知識的威力有多大?勝過千軍萬馬,能使寸心成海洋,可與太陽爭高下。

  你說知識的力量有多大?何以章太炎?嬉笑怒罵、桀驁不馴者,是章太炎;縱橫捭闔、孤獨求敗者,是章太炎。翻開歷史,我們能找到隱跡山林者,我們能找到淡泊寧靜者,我們能找到明哲葆身者,但像章太炎這樣毫無顧忌地痛斥當局,而當朝統治者也無可奈何者,尚且沒有第二人。何以章太炎?一言以蔽之:筍為落籜方為竹,魚為奔波始化龍。在知識的海洋裡,章太炎所向披靡,成了個真正的弄潮兒,他在知識的海洋裡練就的功夫,讓他放之四海而皆準。治學的.最高境界初一七班聶亞超我最欣賞章太炎的“以大勳章作扇墜”。大勳章,這是多高的榮譽啊,可他章太炎不把大勳章當回事。為什麼?說到底,還是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愛因斯坦用鉅額大鈔當書籤,居里夫人把獎章給孩子當玩具------大如章太炎、愛因斯坦、居里夫人者,還把什麼名利當回事呢?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不把自身考慮在內了,他們所達到的大概就是治學的最高境界。

  從來文人性皆耿耿,是古今文人的標誌,是古今真正文人的標誌。屈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也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由於他的政治主張和措施嚴重地觸犯了楚國舊貴族利益,因而一開始就遭到他們的嫉恨和抵制。但他自始至終都以祖國的興亡為念,始終不改的是對國家對人民的強烈的熱愛感情。這就註定了他的潔身自好嫉惡如仇矢志不渝與朝中小人的競進貪婪妒賢嫉能變節乏德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無奈中的屈原含恨而死。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偉大傳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嚮往大同之世,卻降生在天下無道的春秋時代。他一生遊歷許多國家,希望能遇見明君,以施展自已的政治才能,實現自已治國平天下的宏願,但其學說備遭當時統治者的冷落。他所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君子謀道不謀食”等言論無不凸現著他難與當權者同流合汙的志慮。

  李白,有著安社稷濟蒼生的宏願,也曾希望得到引薦而實現抱負。但他平交王侯,傲視群小,終於招來忌恨,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讒毀。傲岸不屈的李白,不願謹小慎微屈已下人,於是毅然自請還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充溢著至死不渝的報國壯懷以及理想不能實現的痛苦。文天祥,兵敗被俘,且被迫目睹陸秀夫負主投海和南宋朝廷滅亡,按理說也算對得起大宋王朝了。看他元世祖忽必烈不惜降尊紆貴,親自向文天祥勸降。但遭遇了五次勸降的文天祥硬是不投降,以致於元世祖下詔將他戮死時不無惋惜地發出了“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的慨嘆。章太炎,更是集歷代文人之耿直於一身,於是上演了一出獨一無二的壓軸戲:狠毒如袁世凱也拿他沒辦法。於是只好將就著把章太炎軟禁起來。他被囚時,有人奉袁世凱的命令,送錢給他,他先是一言不發,隨後突然站起來,搶過錢往來人的臉上便砸,瞪圓了眼睛大罵“袁奴滾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