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輕叩詩歌的大門作文:詩海拾貝

關於輕叩詩歌的大門作文:詩海拾貝

  【篇一】

  在兩千年前,古詩就已經流遍各地了。古詩就如一片茫茫的、一望無際的大海,而我們就是那淘氣可愛的孩子,在海的沙灘上拾那璀璨、閃閃發光的貝殼,學習那金閃閃的。我從古詩《滁州西澗》這首詩瞭解到了古詩所擁有的格式。例如:《滁州西澗》有標點符號和必須的規律,必須要七個字。而現代詩《太陽的話》沒有很多的標點符號,格式也不是特定的。古詩的語言也很精煉,可現代詩卻不是那麼精煉的。在老師的教導下,我還懂了些有關於詩歌的知識。

  古詩是一種主情文學體材,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古詩也是最早、最基本的文學形式。它的表現手法有對偶、擬人、比喻、排比、誇張、象徵和烘托。古代詩有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懷古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和山水田園詩;而現代詩只有敘事詩、抒情詩、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和童話詩。

  在語文書裡,有死四首古詩,第一首《詩經•采薇》採用了四言詩,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第二首《春夜喜雨》採用了五言律詩,細緻地刻畫了春雨的夜景,表達了詩人對春雨來得及時的喜悅之情;第三首《天淨沙•秋》是一首小令,句子長短不齊,有一定的押韻,有秋景的清肅,卻沒有悲涼的情緒。透過這幾篇詩歌的學習,我瞭解到了詩歌的廣大與神秘,這些指引著我們通往詩歌的道路。當詩歌被我們讀完時,就要將它們映入腦中,與詩歌一起行走!

  【篇二】

  牙牙學語時,母親就教我讀詩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是我最早學的`詩。再大些,母親就讓我背詞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後來,便是現代詩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我會的第一首現代詩。

  再後來,我上小學了,要寫,眾所周知,小時候我的作文是不太好的,母親就教我:“你應該把要寫的景像想象出來,就像讀詩那樣。”我點點頭,獨坐在沙發上,“花中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腦子裡像放電影似的放出這樣的景像,寫作文時,也就運用上去了。

  再到三四年級左右吧,老師要求我們借物抒情,這我就傻眼了,我問母親:“我應該怎樣做呢?”母親笑道:“你看,詩人常常借物借景抒情,特別是中國古詩,你可以學習學習呀!”噢,我明白了,我跑到書櫃那兒,把《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都翻了出來,果然有不少這樣的句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南唐後主李煜借江抒愁緒;“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這皆是婉約詞宗李清照借花思念丈夫;“桃花落,閒池閣。”這是陸游《釵頭鳳》中的名句……我明白了,拿筆就開寫,思緒如泉水一般湧出,我又學會一種寫作方法。

  五六年級,我讀的詩多了,隨手便能找到一些詩句用在我的文章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些詩句總能給我的文章增添不少點睛之筆。

  回到家,勞累了一天,我找來一首小詩,誦讀幾聲,立刻疲勞都消失了,我做起作業來似乎增添了不少勁頭。

  我走在詩海邊,拾起那一個個美妙的詩句,把我的作文增加了幾分神采,多少美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