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解放前

青島解放前

  青島解放前,曾先後有10餘個國家在青建立領事機構,其中,日本總領事館是建立時間較早,存在時期較長的一個(參見本文後所附的“解放前各國駐青島領事機構一覽表”)。

  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經過“五四運動”及其後國人的不懈努力,中國政府於1922年12月10日收回青島,同日,日本在青島設立總領事館。

  日本總領事館原應以管理日僑(青島日僑眾多,最多時曾達到5萬人)事務為主要業務,但實際上這個總領事館比其它國家領事館享有更大的權力。該館建立之初即設有警察署,並在吳淞路、若鶴街(今臺東一路)、山東街(今中山路)、早舟街(今肥城路)、滄口街、臺東鎮以及四方、李村等處設立了派出所,擁有上百名武裝警察和憲兵,公開執行警務。同時,由於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日本一直憑藉著在華的政治特權和經濟優勢,繼續壟斷著青島經濟。青島的港口、鐵路、膠海關、運輸貿易,以及主要的工商業均操縱在日本人手中。從1922至1937年,日本總領事館不斷在政治上對青島市政當局施加影響,以期實現其政治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同日本人,尤其是同日本總領事館打交道成為歷任青島市行政長官最頭疼而又不得不做的事,這嚴重影響了青島市的行政秩序。在沈鴻烈任青島市長期間(1931~1937年),曾數次就各種爭端與日本駐青總領事館交涉,如日僑焚燬國民黨青島市黨部並搗毀《民國日報》社事件、收回國武農場、日商紗廠工人罷工、“8•14德縣路事件”等。為了不影響青島的各項建設,沈鴻烈給自己制定了一條原則:備戰交涉,大事不讓,小事不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