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散文讀後感

丁立梅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影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丁立梅散文讀後感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丁立梅散文讀後感篇一

  散文總是那麼暖人心房,行雲流水般的文字像一束束陽光,慢慢滲入人的心靈。

  《暖愛》這本散文集,像正在緩慢綻放的花兒。閱讀它,就像是在聞花香,溫暖親切的文字,就那麼詩意地映入眼簾。每一句話,都蘊含深意,卻通俗易懂,直抵心聲。丁立梅的文字,處處都溢著芬芳。

  人生不易,有悲傷有陰霾,可因為有愛在,便有春暖花開。你的愛,我的暖。

  愛是世間生靈所特有的情感,若是用心感受,就會發現它是可見,可聽,可嗅,可觸的。暖暖的愛,是種無形的力量,慢慢融化人內心的冰雪。這種感受,是獨一無二的。人世間,因愛生暖,又因暖生愛。一顆愛的心上,住著的是善良是溫暖。你被暖著了,他被暖著了,整個世界便被暖著了。世界因此美好得讓人留戀,讓人不捨。

  《暖愛》共分為六輯,第一輯為“有一種愛,叫血緣”。親人間哪裡會不相干呢,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扯也扯不斷。這種愛,叫血緣。

  第一輯中的二十餘篇散文,是寫親情。篇篇暖人心。字裡行間裡血濃於水的親情,勝過千言萬語,只看見愛在心頭盪漾。此時無聲勝有聲。像是雨後,愛的陽光把大地包圍著,折射成七種顏色的彩虹。世界也隨著它而色彩斑斕。親情,是最真切的感情,最無私的愛,最動人的力量。

  散文之一《天堂有棵枇杷樹》,名字聽起來就很動人。一位年輕母親患上癌症,在快要走前為了讓兒子不會難過,她用善意的謊言,告訴兒子會在天堂種枇杷樹,使兒子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母親走後,孩子一點也不悲傷,他堅信媽媽是去了天堂,是去種枇杷樹了。媽媽真誠的母愛,在此刻顯得無限耀眼。

  一些年後,孩子終於長大,長大到明白死亡,原是塵世永隔。他沒有悲痛,有的只是感恩,因為媽媽的愛,從未曾離開過他。他也因此學會怎樣在人生的無奈與傷痛裡,種出一棵希望的枇杷樹來,而後靜靜等待幸福的降臨。

  這些浸潤著書香的文字,似乎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文中的母親以自己的愛讓兒子保持快樂,勇敢面對生活。

  丁立梅散文讀後感篇二

  在圖書館的角落裡看到了這本書。可能是緣分吧!就拿回家看了。

  遇見。生命中每時每刻都在遇見。路邊的小草,掉光了葉子的行道樹,遠處的山,天空中的雲。每一天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每一次都是新的遇見。

  遇見這本書講的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近看到一些書中,這本書是看到最輕鬆的。書中的文字很平淡,簡單易懂。不需要費腦子。還有就是時不時溢位來的滿滿的幸福感,讓讀著彷彿也切身的感受到了。生活有時候很簡單。一個微笑,一句關心的話,一個擁抱都是滿滿的愛。在你覺得他不會出現的時候,他卻出現了,這就是感動。或者說這就是真心。生活就像一塊磨刀石,慢慢的把青春的激情一點點的抹去,漸漸的生活變得枯燥、乏味。有人說愛情經得住磨難,經不起平淡。可見平淡是殺傷力有多大。什麼是平淡呢?為什麼經不起平淡?請允許我大言不慚。愛情經不起平淡是因為彼此的神秘感已經消失,對伴侶就像對自己一樣熟悉。缺點優點都已經暴露無疑。最後對方的優點視而不見,缺點卻一目瞭然。

  有些人還是守得住平淡的。就像想遇見這本書的作者,彼此的一些關心。生活好不好看細節。細節確實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問題。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處理方式是更方便自己還是更方便伴侶。

  只能說,對書中的作者是滿滿的羨慕。前幾章是秀恩愛,中間幾張秀美好的童年生活和曾經的老房子,最後幾張這是天南地北的到處去旅遊。時不時的插兩首詩。看的也是醉了。

  幸福是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的東西。那麼幸福是什麼呢?我覺得幸福是一種心境。簡單、純粹、快樂,就是幸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抓住此時此刻,享受此時此刻。

  以前只知道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前兩天又學到了己所欲勿強施於人。人人生而不同,你所欲非彼所欲。生活中還有很多的道理需要我去學習。一點點的成長中……

  丁立梅散文讀後感篇三

  拿到《遇見》,正逢週末,雙休日,抱著這本書看了三遍。

  後面的若菱有點像自己。

  讀後,有一些收穫:

  快樂,受外界條件限制,而喜悅,是由內而外的綻放,也就是佛說的“歡喜心”吧。

  我是誰?我不是我,你不是你,他不是他,而是自己情感、感受、思想、意念的見證。

  當下臣服,就是接受現實。現實中所發生的都是合理的,不要牴觸,要接受,然後放下,才是善待自身。

  跟自己的身體連線,傾聽自己身體的資訊,這個功課還需要繼續努力和完善。

  健走時,不要說話,要把注意力放到身體的感受上,達到步行禪的冥想。健走時說話,容易耗氣,不利於健康。

  不要擔心,擔心是負面能量;要祝福,祝福是積極能量。

  當指責和抱怨別人時,其實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所以,還得繼續剖析小我,不斷改進自己,完善自己。

  誰都有情緒障礙。先學不生氣,後學氣死人。這話不是書上說的,也不是我說的,而是聽一位大嬸說的,不知對不對,沒有實踐過。不過,不生氣這門功課,我已經學得快小學畢業了。

  開始,就是未來。央視一位著名的主持人說,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當看到老人要出外雲遊,在門口留給若菱的那封信,讀第二遍時,我的眼裡湧出了淚花,感覺自己就是若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有時候,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從而失去了真我。“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懣或心存恐懼,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我當然要把它當成禮物了,而且還要好好享用這個禮物。

  走出觀念,還原本來。這一節反覆看了幾遍,感覺比較深奧。也是自己需要靜心思考的部分。

  婚姻是一場修行。其實,不管婚姻也好,工作也好,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活著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志同道合,心靈相通,即便有這樣的知己做了你的愛人,也不標誌著婚姻從此完事大吉。在這個基礎上,還是需要倆個人在共同的生活道路上,不斷磨合,共同成長和進步。如此,才能琴瑟和鳴,恩愛長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