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楊瀾20年的採訪生涯,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況,就是“問”。 在她的傳記作品《一問一世界》中,她用自己20年的奮鬥歷程,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對夢想堅定執著的女人的勇氣與智慧,以及一名資深傳媒人從事電視行業的心路歷程。或許是因為一直仰慕楊瀾的努力與真誠,或許是源於我自己十年前作為一名記者和編導的經歷,對這本褒貶不一的書,我付出了少有的熱情。

  全書六個章節,也是六個問題——“你真的那麼有遠見嗎?”、“你不想贏嗎?”、“誰能在石頭上輕鬆睡覺?”、“為什麼總問女人這個問題?”、“奧運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嗎?”、“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臺?”。楊瀾希望經由這一個個問題,串聯起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採訪,亦希望以這些採訪談話的記錄去接近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共同的記憶。

  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這本書的開篇所說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世界是用來問的。楊瀾眼中的世界,皆源於她的“問”。她把每一次採訪都比作一次探險,一種對人心的探險。特別是做專訪,常常是交淺而言深。一個從未見面的人你希望挖掘出一些更深層的東西。可是,人家憑什麼要告訴你呢?這就好像進入一個叢林,你只是大概知道一個方向,並不知道前面會遇到什麼。但是,不管遇到什麼,都應該想辦法到達目的地。因為好奇,因為專業,因為執著,因為誠懇,楊瀾讓一次次訪談變成了一次次有趣的.叢林之旅。我想,這是楊瀾的成功之道,也是她對“問世界”樂此不疲的原因。

  曾經,由於工作的需要,我也是把提問作為獲取資訊的主要方式。從害怕提問到能夠與採訪物件暢快的交流,我也經歷了許多坎坷,克服了許多障礙,有心理上的,有技巧上的。但我知道,必須不斷嘗試各種提問的方法,不斷的問,而且,只有知道得越多,才能夠問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問得好,得到答案,問得不好,積累經驗教訓。楊瀾的這本書進一步印證了我的這種感覺。我深信,只有在問的過程中,才會有思想的火花不斷的閃現,才會有更多有價值的問題誕生,才會讓自己更好更快的成長。

  作為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因為對周遭世界天生的好奇,我們會本能的問。就像我們的孩子,牙牙學語能喊“爸爸”“媽媽”之後,就逐漸走入了“為什麼”的階段,就開始透過各種形式的“問”來認識這個世界。後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才慢慢的學會了主動的問,開始真正的瞭解世界、改造世界。楊瀾回憶到,在我們從小受的教育當中,幾乎鮮有環節是在訓練我們問問題的,一直受到的訓練是回答問題,先把老師教的答案記住,然後在考試的時候再還給老師。其實,“思考-發問-思考”,才是一個完整的探索過程。提問,代表著你在積極的思考和參與,從被動的接受到積極的探索,這個過程,本來就是伴隨著欣喜的。成為母親之後,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對兒子進行這方面的引導和影響,希望他從小就學著“問”。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一問一世界》是楊瀾入行20年的傳記作品,也是《楊瀾訪談錄》10週年的紀念,其實10年也好,20年也罷,在人生中不算太長也不算太短,她說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停下來,回頭看看走過的路,再望望前面的天空,這是件好事。於我而言,今年正好20歲,似乎這前20年沒有太多可以回顧的,但是卻正應該好好望望前面的天空,明確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尊重個體的生命體驗,而不是簡單武斷地貼標籤,這種能力叫分辨力,它不只去迎合某一種思潮,而是有一種相對清醒和獨立的思考能力。”對於我們當代的大學生,需要的正是這樣一種相對清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最近很多網路“紅人”紛紛被證實散播謠言,惡意中傷他人,但是這其中是不是也有一些人不明是非隨意跟風呢?我們不能簡單武斷地就給那些從來沒見過的人貼上標籤,不能喪失理智。我們的社會從要求個體無條件地服從群體,到讓人們理直氣壯地做自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而這恰恰來源於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每個人能夠在追求個人成功的同時,一起推動社會變得更開放、更公平、更溫暖,這是不是一種更了不起的成功?

  我們剛滿20歲,而20多歲,正是做夢的年紀,是追逐理想的年紀。總以為追逐理想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讀了書才發現,我們高度的理想主義要和高度的現實主義結合。你一個人,沒有理想就沒有激情,一定要有高度的理想主義,一定要有一個很深的想法去做。但是在具體做事的時候,也一定要有高度的現實主義。看到殘酷的現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有幻想。我不斷地告訴自己,擁有夢想是一種智力,但實現夢想是一種能力。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才能真正實現自我。

  楊瀾說採訪其實像是一次探險,是一種對人心的探險。做專訪常常是交淺而言深,對於那些從未謀面的人坐在你面前,短短的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你希望挖掘出一些更深層的東西,人家憑什麼要告訴你呢?這就好像是進入一個叢林,你只是大概知道一個方向,並不知道中間會遇到什麼河流,什麼溝壑,是否會在山窮水盡之際突然柳暗花明,眼前開闊。如果一直能有一份好奇心,訪談就變成一次有趣的旅行。這也是為什麼她一直樂此不疲的原因吧。其實從書中可以看出楊瀾是一位很大膽的女性,她身上有著職業女性的幹練,同時又有著一位成熟女性的知性魅力。在這個時代,女性的“權利”與“權力”需要被重新定義,女性的“成功”與“成長”需要有不同的選擇。關鍵是,女性應該怎樣突破過往給人的刻板印象,是複製男性的競爭模式,還是在賢妻良母的慣性思維中內疚不已?楊瀾為我們做出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靠固定的模式,只有具備判斷力和抉擇力才不會成為隨波逐流的犧牲品。一個完整的女人,應該是既會穿優雅的高跟鞋,又可以腳踏平底鞋在泥土地上接地氣而生活。既可以在工作中挽起袖口,懂得自我奮鬥的價值,又能夠在某一時段,懂得適當地轉換身份,輕盈地走入家庭。

  一問一世界。在探索世界的同時,我們有機會更好地認識自己。在生命的旅程中其實我們每個人自問的問題可能比問他人的問題更重要,簡單的問題比複雜的問題更重要。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希望在20歲出頭的生命裡,做一件到80歲想起來都還會微笑的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