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讀後感
《詩經》的讀後感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以下是小編帶來《詩經》的讀後感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經》的讀後感【1】
《氓》是我高中時所學的一首詩,由於當時對背景知識知之甚少,即便學完了《氓》,我也並無太多感觸。但是瞭解了此詩成詩的背景之後,我卻深覺此詩寓意深刻,即便是在三千年後的當代中國,仍然適用。
“什麼是喜歡?旺盛分泌的多巴胺,期限,三十個月”。《氓》中所描述的女主角,因為愛情,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顧周代的法律,毅然與所謂的戀人出奔,最後被冷遇、被拋棄,只能長嘆“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而如今,微博上諷刺渣男的文章多不勝數,關於未婚媽媽的報道也不少見,和《氓》這一篇講述的這個因為所謂的愛情被衝昏頭腦的故事何其相似!此時熾熱的美好的的愛情真的可以長久嗎?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中有一句話:“任何一樣東西,你渴望擁有它,他就盛開。一旦你擁有它,它就凋謝。”不管愛情能否長久,但我相信在說出愛的那一刻,真正有愛存在過。正在愛,正在被愛著的人吶,我希望你擁有他(她),並且珍惜他(她)。
培根在《論求知》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讀《詩經》,感受先秦時代人文之美,不亦樂乎?“浮生哪的常無事,願讀人間未讀書”。
《詩經》的讀後感【2】
“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不是從前那天真到可恥的誓言,而是我們心裡曾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唱過的歌謠。唯美中帶有一點淒涼,讓人回味無窮!
輕輕地翻開《詩經》那本冰封的古書裡,蘊藏著厚重的感悟。靜靜地讀著悠揚的`詩詞,飽含著的是哀婉與悽豔。細讀這本書,你會發現,豪放是外骨,憂傷才是靈魂。思無邪只不過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夢。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做筆記,因為這本書濃縮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與思潮。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悄然落淚,因為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懂得了真諦,學會了去面對,去等待。如果說詩三百是前人要我們明白得到,那麼後人也應該懂得珍惜。這本書裡記錄著許許多多地寂寞和不捨之情,總演繹著悲劇,但它敘述的令人驚歎不已。也許是這樣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瞧這動人的描寫,清澈如泉水,豔的讓我想起了一位絕代佳人--息媯。她被世人稱之為“桃花夫人”,因為她長得猶如桃花般嬌豔欲滴,靜婉美約,容貌絕倫,可她的命運卻不堪回首,他的豔美而亡三國,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傾國容貌,都使後人無法忘記。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媯一個?紅顏薄命的佳人數不勝數!再看看,詩經裡的“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很短的一首詩,但卻情意深長,悼亡之音沸騰在詩中蔓延。這就是《鄴風·綠衣》。起初還不能理解透徹思無邪這種一點點的玩世不恭,又有一點點的心花搖曳的感覺。我總說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觀絕決,現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寶釵的任性激昂。思無邪,一本前人著傳,後人追捧的書,其實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慾望總會佔領人心的某些領域,但並非無法觸碰。當我們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來人世間為了什麼,一切就會清楚了。經典之作,固然有經典之處,而《詩經》卻恰恰寫盡了人心所向,世間所惱。
這是一本受益終身的良書,它沉浸在人類內心深處,並得到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