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小說自深深處讀後感

外國小說自深深處讀後感

  《自深深處》是2016年1月雅眾文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奧斯卡·王爾德。外國小說自深深處讀後感,一起來看看。

  外國小說自深深處讀後感1

  王爾德最被俗世所議論的,當然是他的私生活。人如果從巔峰直接墜入谷底,究竟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王爾德提供了一個具體而生動的標本,信的開頭嘮嘮叨叨,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情人又愛又恨的感情,讓我們驚奇於這個渣男的無情和王爾德的痴情。事實上他的情人甚至沒有認真讀過他的這份“情書”就扔在了一邊,作為旁觀者,我看見的是王爾德的自戀和低到塵埃裡的卑微相互的交織和糾纏,他時而居高臨下地批判著波西的奢靡和膚淺,時而又不著痕跡地懇求著波西的愛。他出獄的幾個月以後,雖然他和波西在義大利那不勒斯一起生活了幾個月,但很快又一次分道揚鑣。因為他們畢竟不屬於同一個世界,有很多種愛並不被對方所理解,甚至厭惡,就像波西直到暮年才放下對王爾德的憎恨,漸漸開始懂得了那種愛,但無論如何都已經太遲,當時的他根本只是在肆意地揮霍著王爾德的愛,甚至可以說是再利用著他。

  在倫敦的王爾德紀念碑上,只有這樣一句:“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我想是他一生最好的詮釋吧。

  朱純深的翻譯真的很好,譯到精彩之處,讓人有時候甚至忍不住往後翻看原文,究竟是什麼樣的原文才會讓譯文變得如此精彩。

  外國小說自深深處讀後感2

  王爾德的自深深處在圖書館不得不說還挺緊俏。借了幾次才借到。

  初始翻了前幾頁,有點兒摸不著頭緒,以為他信中的愛人是《道林雷格的畫像》的原型。後來得知遇見羅斯是在之後,驚歎命運的契合,居然讓他遇到,他本來就愛美麗的事物,顏值即正義。因為不太明白其中的始末曲直,先去看了電影,電影帶有美化的戲劇效果。但王爾德的書信也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也有人說羅比有撰改,這些早已被歷史掩蓋我們無從考證。

  王爾德的呻吟、憤懣、不甘,我甚至感覺猶如深閨怨婦般在吐訴衷腸(有人透過這一點判定他是受^( ̄) ̄)^)。這些我並不感冒,翻來覆去的你花了多到使我傾家蕩產的金錢、你和你爹連同你那軟弱的母親共同謀害了我使我大才子淪入如今羞辱不堪的局面,身敗名裂,可我絲毫感受不到你的愛,你是如此的沒有想象力和冷血,粗鄙不堪。可是驕傲如我,就是愛啊~,你這個磨人的小妖精。

  撇開這些,王爾德剩下不到百分之三四十關於宗教、藝術、倫理等等的討論,讓我異常深刻,嘖嘖稱奇,大段大段的摘抄下來。特別是藝術一塊兒的見解,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專業的學習,我需要再琢磨。還有宗教與藝術的關係,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瞭解到中世紀的藝術家們為何如此熱衷於宗教的表達,這個角度十分新奇且乖張。正好手頭有一本房龍的《聖經的故事》,王爾德的這一番敘述更讓我迫切翻開這本書。

  我啃書有個很奇怪的習慣,習慣很多本同時讀,有時候書籤都不夠用,隨便抓來一張票根便卡入頁間。有時候分時段,分心情,分大腦耗損精力的程度來決定應該讀讀哪種型別的書。好書從來都是燒腦的。但這也導致了我的摘抄雜糅在一起,不過還好,我自己比較適應。

  我也明白為什麼如此多的文青們愛引用王爾德的句段,他的比喻大段大段,新奇,別緻,他寫散文,一定浪漫得美不勝收。

  不過愛之深,由愛生恨,可依然無可自拔,自己挖坑把自己掩埋。這份深情,我也無從感知了。但聞者傷心,聽者落淚。不過也正是由於這份愛恨痴纏,讓他如此不算漂亮地為讀者展現了那位一點都不討喜的愛人。可最後落筆,還是希望能與他相見,互相隱姓埋名,和所有失戀失聯的情侶一樣,期待能以全新的方式開啟對方內心的大門。

  可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出獄兩人不到三個月再次分道揚鑣,他的愛人,也出了書來詆譭他的不是。

  我在王爾德的書中感受不到羅斯對他的愛,電影裡是有的,我也希望有,不然王爾德太悲哀了。同他自己描述的一樣悲愴。

  最後,我深深地佩服譯者,翻譯得如此精妙絕倫。我略略地看了原文,用自己憋足的英語基礎。等再有機會,靜下心看看原文。

  外國小說自深深處讀後感3

  看《自深深處》第一遍覺得王爾德用長篇大論總結兩人所有的過往,盡一切文筆去吐槽我的前任是極品,有些奇葩。但總覺得這本書之所以這麼出名不應該只展現王爾德華美的文字如此膚淺,他的思想呢!愛呢!抱著這種心態看了第二遍,第二遍再看的時候終於看到了關於他們愛情的'零星,深愛才會一直放心不下,就像篇尾對波西的叮囑“當初你投向我,要學習生活的歡娛,藝術的歡愉。也許冥冥中安排了我來教你某種奇妙得多的東西,悲愴的意義,以及它的美好。”

  但又很糾結的是,這封信長篇大論波西如何引誘自己害了自己,但愛情的選擇歸於被選擇的對方這個道理有些不可理喻,一邊表現出如何如何戀慕對方一邊思想上又嫌棄對方配不上自己的高深,怎麼看怎麼渣啊,可能基於王爾德的自戀與狂傲,但就像書裡說的“碰上你,對我是危險的,而在那個特定時候碰上你,對我則成了致命,因為在你生命所處的那個時候,所作所為不過是撒種入土罷了,而我生命所處的,卻是一切都在收成歸倉的季節。”

  他們的愛情是有的,但他是高深的,而波西是庸俗的,不對稱的愛情讓波西自然而然成為他怪罪的所有點

  我很好奇我看到的第三遍會是什麼感覺,會不會體會到真愛已死,只剩**,很好奇

  最讓我疑惑的是波西在看完這篇信之後,在王爾德出獄之後還是選擇與之在一起,這,確實像真愛

  外國小說自深深處讀後感4

  正如王爾德自己所說,悲愴中自有聖潔之境。王爾德在獄中找到了這個境界。

  這個寫給害自己入獄的基友的書信,如果換成我寫可能就是這麼個樣子:

  1、你個渣男,我和你在一起時對你多好,你呢?你看看你幹了這個那個這個那個,我的錢、名譽、自尊、地位、藝術都毀在你手裡了!

  2、你膚淺、你媽懦弱、你爸暴躁又壞心腸,害我坐牢。我坐牢時候看了很多書,想了很多事,你也應該看一看想一想好好懺悔!你別再指望和我搭界,我出來以後才不會原諒你的渣男!

  3、等我出來我們還是見面吧,因為我心中是充滿愛的。

  王爾德卻是用他的藝術造詣和深刻的思考,寫出了愛恨交織的動情作品。談到感情,生活,人性,哲學,宗教,雖然是寫給基友,但更多的是自我的探討,從一開始的數落,到分享獄中所讀所想的感悟,到最後得出“只要心懷謙卑,就萬事可成,只要心裡有愛,也就天下無難事了。”的結論,充滿希望地想象重新見面的安排,並署名你摯愛的朋友。想把自己心性的收穫傳達給這個惡大莫過於膚淺的基友。

  幸而書信得以出版,我們才能看到,一個被冠以變態戀愛的痴狂作家背後,是博大的學識積累和如此平和與善良的內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