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通用11篇)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通用11篇)

  浣溪沙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1

  歲月如歌,凡事如塵,匆匆而逝,恍如夢中·····人生匆匆而過,有喜有悲,苦樂相隨,—紅顏易老,韶華難留。雖不說大風大浪,但經歷的事多了,在我們這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似水年華的階段,對人生的感嘆亦算是常有的事。餘讀晏殊的浣溪沙,不禁感同身受,或不與“大家”同,但只求述發情感,排解心緒。若不與贊,只當茶餘飯後貽笑大方之味料罷了。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人最大的理想莫過於追求快樂,沒有人願意去自討苦吃的。正如晏殊一般閒情雅緻,自娛自樂,填一首詞,斟一壺酒,快樂何其多!但是在快樂的過程中,若一件熟悉的物,一件相識的事,侵入眼簾,一個多愁善感的詞人還能繼續怡然自得嗎?看到“去年”的相識的“舊亭臺”,觸景生情,不禁放下觥籌,拉來將要西下的夕陽,問問它到底什麼時候能再回來來光顧他這惆悵的人。緊接著詞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時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之句嘆道:可惜啊,無可奈何花都如同我此刻的心情,已經凋萎,昔日的芙蓉花,今天已成斷腸草,你應該再也不會回來了。只看到去年的野燕在空邈的天空中低飛。只剩下我在這遺棄的花園中莞爾不語,獨自徘徊······徘徊······

  花美如靨,能綻放幾時?春絢易魘,卻又有幾度春秋?曾經絕美的笑言,只化作巖隕墜入了未知的曠野。寥寥一生,獨自悲慼。這亙古的詠歎調只為晏殊所奏出悽冽,讓我的靈魂也湮沒於無盡的黑夜。在此般感傷的夜裡,空對銀屏,木然的敲出一字一句,季春的雲霧遮掩了夜裡的最後一絲光亮。周遭的靜謐,更映襯了內心的倉皇。

  所有的一切都無法再轉圓,那一段流年,只能放逐在悲歡的塵世間。看著去年的亭臺,我只能輕輕問道:“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寂寞滄桑,時光依舊,只是我們卻不再是從前。我一直在想,我們,究竟是輸給了時間,還是敗給了蒼天。以往的時光,如今看來卻像一根生硬的刺,它硬生生的插在了柔軟的心房,讓人痛不欲生,卻又不忍拔下。

  一段時光的倉皇,一指流沙的無道,一番歲月的波折,悲歡離合,就讓它永遠沉澱。美好的事物自然會凋殘,“花落去”已是事物原本的規律。感春惜時,你又何所得?獨自徘徊就徘徊,只怪紅顏易老,韶華難留。

  追求簡單,卻又有多少盡如人意,傷感與婉約也並非詞人之意,心中未曾平息過,“似曾相識的燕”總是無情的打擾,多情的晏殊又怎能不自討苦吃,放下觥籌?

  一隻歸燕,感傷了一曲浣溪沙,一曲浣溪沙卻又惆悵了一個人。我不知道詞人是否在感春惜時,但我卻知道此人正在惜時感春······

  筆於失眠夜,與失眠曲(浣溪沙)共眠。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2

  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有的是有幾分醉,便有幾分才氣,比如唐代大詩人李太白。而大多數文人喝酒大概是與自己的心情有關吧。本詞以“一曲新詞酒一杯”開頭,包含著作者一種怎麼樣的情懷呢?是喜,是憂呢?曹操也曾感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那麼詩人的內心也一定是包含著憂傷之事了,也就是“由於內心懷著憂傷,端起了酒杯,喝到興起時隨即賦上一曲新詞,來聊以抒發內心的不暢”那麼下面的“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又該作何解呢?前面已經說詞人已在喝酒作詞了,那麼此句的“去年天氣舊亭臺”應該是說詞人在追憶往事了,當下的天氣,詞人所處的位置——亭臺,眼下的一切事物景象都和詞人去年到此所見到的沒有什麼差別。或許往昔好朋友在一起聚會的場景又在詞人眼前浮現了,想到了昔日裡朋友們把酒暢談、吟詩作賦,觸膝談心時的愉悅。同時也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頭角,讓詞人有些倦怠,同時對過去情景產生了新的嚮往,想要追尋,卻物是人非,一切只是枉然。只能借酒澆愁、作詞一曲來排解感傷吧!此時才要從內心發問:燦爛美麗的夕陽逝去之後,什麼時候還能夠再回還呢?詞人此時的發問也包含著一種春光易逝,韶華難再的概嘆吧!以上是詞的上片,我們可以看出詞人的內心是充滿著一種憂傷的。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詞人此時把目光轉向了亭榭旁邊的花木上,舉目望去鮮豔嬌媚的花枝,相互簇擁,綻放得像往年那樣茂盛。可是“年年歲歲花相似”花兒再美、再豔也終逃不過時節的變換,看著爭奇鬥豔的花枝,望著紛紛飄落的花瓣,詞人想要去挽留,想要讓青春、美麗永駐枝頭,卻又感到無能為力、無可奈何。而此時花間穿梭飛舞的燕兒,拍打著輕捷的翅膀,感受著陽春的溫暖與花香的怡人吧。詞人追逐著花間往復穿梭的燕兒,似乎熟悉乖巧的、整整闊別一年的燕兒又飛回來。可是我的昔日與朋友歡聚的場景卻不能像這乖巧的燕兒一樣再現在詞人的眼前。看著昔日的亭臺,看著下沉的夕陽,看著紛紛飄落的`花瓣,看著乖巧的飛燕,詞人獨自一人徘徊在這帶著清香的園中小路上。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3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詞的上片透過對眼前景物的詠歎,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氣”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臺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

  這樣,作者縱然襟懷衝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嘆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下片仍以融情於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何奈何”。舊地重遊,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後來蘇軾的詞,就大暢此風了。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4

  時光、生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對於一個熱愛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來說,時光、生命的消逝總能引起他深沉、蕭遠的人生感慨。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一首美麗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過程中,那顆驛動的心在美麗的徘徊,劃出一道迷人的軌跡,留在了歷史的星空。

  晏殊,一位太平宰相,政績平平,而詞學的造詣卻極深,他的詞意蘊深廣,含蓄之至,優美之極。尤以《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為最。每每玩索,都能生出一番新的意味和感觸來。

  《浣溪沙》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看似平淡的敘述,實則感慨良多。在暮春時節,作者來到一座小園,向亭臺一坐,看花開花落,賞雲捲雲舒,觀夕陽西下。驀地,外在的景物觸發了詞人心底感傷的情懷。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又過去了一年。如今,亭臺依舊,天氣依舊,而不同的卻是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詞人的心在驛動:又見一年春花落,歲月去留無印痕,人生但悲不同昨。於是詞人感慨萬端,斟一杯酒,慢慢品味,擬一曲詞,細細賞玩。抬頭遠眺那彤紅的夕陽,詞人的心震動了,面對大自然,他發出極其蒼涼的一問:“夕陽西下幾時回?”這一問,震撼人心。是啊,夕陽西下,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太陽每天東昇西落,它落了還會回來。太陽還是那個太陽,而人每天都在衰老,而這種衰老是不可逆轉的。生命不可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豈不悲哉!

  面對夕陽,作者感到了悲涼;而面對落花,作者更是無可奈何。花,生命美麗的綻放,而綻放的美麗卻要凋零。人生命中的美好年華,意氣風發的歲月,令人心動的情感,都難以長存。這是多麼的無奈!

  然而,面對消逝的生命,我們真的無可奈何,無能為力了嗎?否也!我們不能決定天氣,但我們可以左右心情;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左右生命的寬度。在人生的“舊亭臺”,我們可以作出“新詞”,寫出新篇章。當生命中的花朵在無可奈何中落去,而生命中的小燕子卻可以輕快的飛來!人生不就是在新與舊的交替,去和來的往返中度過的嗎?

  人是一根能思想有感情的葦草,人的尊嚴,高貴和美麗都來自於思想和感情。在人生的小園中,在落滿生命花瓣的香徑上,晏殊那顆美麗的心在徘徊,在感受生命中的無奈和無助,在發現生命中的欣喜和欣慰,在思索著人生的真諦和本原!他給人類的大地留下了一汪美麗動人的清泉,他給人類的天空留下了一片令人心醉的雲彩!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5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是他遊蘄水清泉寺見寺臨蘭溪,溪水西流,有感而發。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說真的,我很喜歡陰天,最好再下點毛毛雨。鳥鳴伴著雨聲,應該很詩意。

  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凡事總有例外——蘭溪的水是向西流的。而別的呢?什麼“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啦,全是向東流。

  既然有例外,老了也無所謂,老當益壯嘛。也不要浪費時間。

  其實人這一生吧,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也就幾十年,宇宙不記得我們,但我們記得宇宙。

  年輕時要努力,年老,也可以做貢獻啊,化不可能為可能,流水尚能西。人生就這麼點時間,不努力,來不及。

  不過腦洞大開的我,因為“誰道人生再無少”一句,想到了劉慈欣小說裡曾描寫過的“藍移”——搞不好,還真能讓時間倒流,返老還童呢!不過,這有誰說得準,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啊!

  不過這首詞還挺激勵人的!蘇軾還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像我就不會關心這水會往哪兒流,畢竟我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啊!哈哈!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6

  “一曲新詞一杯酒,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讀到這闕詞時,我停住了,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揣摩著“無可奈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此時,我的心中不禁起有了一絲疑問,這讀著就讓人感覺傷感的句子到底講的是什麼呢?

  翻看了詩句的解釋,我明白了作者是用花開花落的輪迴和燕雀北飛南渡習性來感嘆時光的流逝!這看似平淡無奇的句子,道盡世事變遷的規律,說盡了人世變幻的滄桑,讓人看了不由得與作者感同身受!花開花落我們不能挽留,燕雀北飛南渡我們不能阻止,我們能做的唯有把握當下,當花開時讚歎它的風姿,當花落時感悟人生的真諦,當燕雀北飛事感嘆時光的流逝,當燕雀南渡時體會歲月的消亡。

  我默默地想著,是啊,我們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嗎?我們在時光的長河中漸漸走過千山萬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失去一些東西,也許是時間,也許是財富,也許是……每當我們失去一些東西時我們都會因此十分傷心、難過,可事情已經發生了,傷心又有何用呢?還不如在你擁有的時候去好好珍惜,活在當下,正所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的不正是這樣的道理嗎?

  正如宋詞裡面說的那樣“時光只解催人老”、“浮生豈得長年少”,歲月總是無情的,它始終按照自己的步伐向前邁進,不曾為誰停留。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會由天真無邪的孩童變為英姿勃發的少年。記憶中無論有過多少的喜怒哀樂,有過多少悲歡離合,過去的一切終歸已經過去,我們無力也無法去改變什麼。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再傷懷,就讓過去的一切成為我們美好的回憶吧!

  如果我們始終固執地留在過去,不肯向前邁進,等待我們的只會是停滯不前和失敗淪落。君不見,多少英雄豪傑因為沉迷昔日的榮光而終止了自己前進的步伐,最終只能在回憶裡度過餘生;又有多少失意人深陷過去失敗的泥潭中而止步不前,最終只能在平庸和自怨自艾中了卻餘生。對於將來的一切,我們應該用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來迎接它、面對它!只有抱有這樣的態度,我們才能堅信生機勃勃的春天將會很快悄然而致!

  我十分喜愛“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闕詞,她使我明白了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我們應當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同時,我們也要不辜負每一寸光陰,以充足的信心去迎接明天,用加倍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7

  北宋初年詞的創作主要承襲五代遺風,多為宴席間娛賓遣興而作。所以要求協律,宜於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唱。從內容看多是吟風雪詠花草,寫離別道相思之作;在藝術上則以委婉濃麗為主導風格。

  官至宰相,一生顯貴,以“善知人”著稱。他生活優裕,喜聚客宴飲。其被視為婉約詞派的正宗。這首是的代表作,也是宋詞中被後人廣為傳誦的名篇。

  詞分上下兩片,每片三句。主要寫作者在春天黃昏時的生活和心情,它的好處在於擺脫了代歌女立言的,直接真實地抒發了個人的生活感受。上片寫作者在唱一曲新詞,飲一杯醇酒時,竟感到這樣的生活已經無數次地重複,因為春天的天氣同去年一樣,亭臺景物也都依舊。作者看見“夕陽西下”想到了歲月在不斷地流逝。時間是不能倒流的。在這裡,作者向我們傾訴的是他所感到的生活的空虛、無聊,同時也有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下片進一步寫這種生活感受。時間永不停滯,春花紛紛凋謝,燕子又回來尋找舊巢。對春花落地感到無可奈何,燕子年年歸來也不覺新奇。這一切都取決於自然規律,是人力難以支配的,而人只能在花開花落、燕去燕來中逐漸衰老,想到此他只有獨自一人在小園花徑間不斷地徘徊。在詞中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對人生的思考藉助曲、酒、夕陽、落花、燕子並透過自己的觀察與感受表現出來,所以做到了景與情自然結合,渾然一體。“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頗為自得的奇偶佳聯,也深受後人的讚賞。

  對於詞人的心態及詞中的情感,中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應多引導他們去分析作者對歲月的愛惜和對生命的珍視,並啟發他們鑑賞這首詞在語句和對仗上的。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8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鬆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閒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

  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

  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衝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9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詞描繪了怎樣的內容情境呢?春季(落花、歸燕)、黃昏(夕陽),園亭,飲酒聽歌。

  上片:寫把酒聽歌的情境,淡淡寫來,卻蘊含著時間永恆而人生短暫的深長嘆惋。“一曲新詞酒一杯”“詞”不止“一曲”,“酒”也不止“一杯”,就在我們把酒聽歌時,時光已從我們身邊悄然逝去。如朱自清的《匆匆》所寫,在我們洗臉時,時間悄悄從我們的指縫間溜走。抒情主人公痛感生命於不知不覺間消失。“去年天氣舊亭臺”天氣依舊,亭臺如故,潛臺詞卻是:物是人非,人生幾何?(從“不變”的角度來寫)“夕陽西下幾時回?”從人們視而不見的“變”的角度承上作補筆。字面上,它寫的是“夕陽”萬古常新,去而復“回”;但在“幾時回”的設問中,已有今日之“夕陽”已非昨日之“夕陽”之意。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夕陽縱然美好,但畢竟要“西下”,就如人生,一去便永無迴歸之日。詞人以有限的生命來體察無窮的宇宙,因而使此詞具有厚重的哲理意味。

  下片:透過最有特徵的具體事物和生活細節來深化上片的意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似曾相識是主觀感受,花落去、燕歸來時客觀規律,虛詞對仗。明卓人月《詞統》:“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劉熙載《藝概》稱此二句是“觸著”,即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引《復齋漫錄》:晏殊,大明寺見蜀人王琪壁上題詩,邀至府中,酒後遊園,晏稱去年暮春到此,吟“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得對句。王琪見庭燕剪柳穿花,應聲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既傷落花,又喜燕歸,在變化之中又含有某種不變的意味,給人心靈上以某種安慰。“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死亡。歷史便在這種新舊交替之中默默向前延伸。面對這一現實,作者止不住要在鋪滿落花的小徑上徘徊沉思了。“小園香徑獨徘徊”詞人沒有對上片的問題作出正面回答,而是透過“落花”和“歸燕”的意象構築了一個宏闊的藝術空間,表現宇宙時空的無窮無盡,從而讓讀者跟隨作者一起去徘徊思考。餘韻悠長。

  藝術特色:

  淡淡的感傷:就感情基調而言,彷彿溫潤的珠玉,感傷中有慰藉,而非深哀巨痛、激情烈響。

  富貴氣象:純以白描手法寫平常意象,如“酒”、“亭臺”、“夕陽”、“落花”、“歸燕”等,重神髓、重氣象,成為“文章富貴,出於天然”又一力證。

  “情中有思”的意境:在傷春的表層意象中,卻蘊涵著強烈的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閃爍著一種詩意的生命之光,充分體現了《珠玉詞》“風流蘊藉”、“情中有思”的特色。

  虛詞對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虛詞對仗。屬對工巧,卻又天然渾成,似將眼前景信手拈來,輕快流麗,楊慎《詞品》說它是“天然奇偶”。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10

  元豐元年(1078),徐州的大路上,匆匆行走著一位官員,他姓蘇名軾,剛到這裡作知州不久,就發生了春旱,他焦急萬分,後來多方祈禱終於下雨了,現在他必須到城東石潭謝神去!

  他一邊趕路,突然耳中聽到簌簌的聲音,原來是開過的棗花輕柔地落在他寬大的官服衣襟上,這使他突然驚覺已是初夏了,春旱終於解除了呢,一笑,放慢了心情和腳步,這才聽到耳畔傳來吱吱呀呀的紡車聲,他懷著好奇側耳傾聽,卻又無法分辨聲音的來處,因為在這個繁忙的收蠶季節裡,繅絲聲已在村南村北此起彼伏響成一片了。

  眼中繁忙的農村景象使他的心情閒適輕鬆起來,這真實的感官體驗激發了他作為地方官員的愉悅。繼續趕路,看見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柳蔭下,面前擺著一堆黃瓜,雖然衣裳貧寒但剛被女人細細漿洗過。此時行人並不多,賣主也並沒有大聲叫賣,而只是斜依著柳樹,看著賣瓜人自得的神情,他不由感受到了天氣的熾熱,突然生起想到樹下避暑的念頭來。大概中午喝了點小酒,也許應該在這午風輕暑里美美地小憩一會兒吧!二十里的路程此刻卻顯得是那樣漫長,無法午睡也罷了,偏偏日頭正曬,微醺的他漸漸感到睏意彌生。口中越來越感乾渴難耐,越走越乏,再無心緒去感嘆農家樂,他的需求變得實際而迫切起來:一盞清茶,哪怕一碗井水也好!

  那麼就向附近的人家討口茶來喝吧。他似乎並沒有多少知州的架子,誠然,在跌宕變幻的仕途裡,他一直正是這樣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可是郊外的人家稀少,走了好一會才遇到一隅茅屋。他把解渴解乏的希望寄託在了這野外的茅屋上,於是抱著希望上前敲門,心情卻是忐忑的正值農忙時節,不知主人是否在家呢?終於有老嫗來應門了,他用謙和的語氣請求著,當然接著便喝到了百姓雙手為他捧上的一碗清涼的井水,睏倦、渴望頃刻間變成喜悅與滿足,他精神為之一振。接著,這個熱愛百姓、為民謝雨的知州在受到了村民熱情的款待之後,終於又重振精神上路了。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篇11

  《浣溪沙》這首歌是晏殊的獨唱曲,可是一、二年來,每次高唱到“無可奈何花落去”這句就唱不下去,因為歌詞中必須有個對句,晏殊寫了上一句,下一句一直對不出來。

  有一次晏殊經過揚州,在大明寺休憩。寺廟的牆壁塗滿過客留下的詩。晏殊閉上雙眼,低頭踱步,叫隨從把牆壁上的詩念給他聽,但不要說出作者的名字及住處。幾乎每首詩才念不到幾句就被他打斷,因為大多窮酸無趣。直到隨從念出王琪的〈詠史〉詩,他覺得這首詩寫出“當年隋宮樂曲被當成聖樂,不料實為亡國哀音”的哀怨,卻又不帶怒氣,精深而美妙。晏殊如獲至寶,馬上召王琪來吃飯。飯後兩人閒步池畔,這時已是暮春,地上落花片片。晏殊說:“我每次填詞時,一得到佳句,就趕緊寫在牆壁上,慢慢推敲琢磨,有的一整年都想不到好的對句。就像‘無可奈何花落去’,到現在還想不出下一句怎麼對。”王琪不加思索回答:“似曾相識燕歸來。”

  這個對句,連明朝的大文學家楊慎都說是“天然奇偶”。因為人世間許多美好的事物都無法永遠長存,如春花會凋謝,春光易流逝,全是大自然的規律,也都“無可奈何”,人無法阻止。然而,春花消逝的同時,卻有春燕的歸來,心中稍有慰藉,可也只是“似曾相識”,而不是原來的燕子,讓人再次陷入世事變化的惆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