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精選讀後感
《莊子》精選讀後感
莊子的比喻,用得美妙,用得恰切,用得超凡脫俗。讀莊子的文章,每每讀到這些比喻時,總會令人神清氣爽,有醍醐灌頂之感,甚至讓人拍案叫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古至今,人們爭利於市,爭名於朝。錢財唯恐不積,聲名唯恐不盛。面對苦苦爭名奪利的世人,善喻的莊子這樣勸喻我們:“鷦(jiāo)鷯(liáo)巢於森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莊子·逍遙遊》)錢財再多,聲名再大,吃也不過那麼多,喝也不過那麼多。而對那些不擇手段爭名奪利的人,莊子又送其一個極有諷刺意味的比喻:“子獨不見狸乎?卑身而伏,以候遨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網罟。”(《莊子·逍遙遊》)把那些上竄下跳、不顧一切去爭名奪利之人的醜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權勢不盛而誇者悲。”很多人喜歡誇耀自己的權勢,以地位不夠高、權勢不夠大而遺憾。而對高官厚祿,莊子早已冷眼看穿,不屑一顧。有一次,楚威王派人請莊子做自己的國相,莊子正在濮水邊釣魚。他拿著釣竿,沒說去,也沒說不去,只是頭也不回地用一個巧妙的比喻來回答:“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莊子·秋水》)意思是對一個烏龜來說,是在高貴的廟堂之上做一個巾包箱藏用來占卜的枯死的神龜好呢?還是做一隻拖著尾巴自由自在地活在泥水中的烏龜好呢?
還有一次,莊子去拜見梁惠王的國相惠施,有人對惠施說,像莊子這樣有才能的人來到梁國,一定會代替你做梁國國相。惠施聽了非常害怕,在國中搜找莊子三天三夜。莊子得知這一情況後,徑直找到惠施,也用一個比喻回擊他:“南方有鳥,其名,子知之乎?夫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莊子·秋水》)意思是說我一個高傲的鳳凰哪能把你那貓頭鷹爪下腐臭的.老鼠放在眼裡?
在莊子這冷峻而高貴的心靈世界裡,即使國相這樣的高官也無非是枯朽的死龜、腐臭的老鼠罷了。這樣出人意料的比喻,也只有莊子這樣超凡脫俗的人才想得出。真是辛辣到極致,深刻到極致。
開疆拓土、稱王稱霸是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當時魏國與齊國就為爭奪土地而進行了一場殘酷的戰爭。莊子規勸道:“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爭戰不休。”(《莊子·則陽》)莊子用這個比喻說,你們這樣為爭奪土地而進行血腥的戰爭,太可悲了。因為你們爭奪的這點土地對於無限的宇宙來說是多麼的渺小啊,就像兩隻蝸牛角在爭鬥一樣令人可笑,還是放棄戰爭吧。其比喻真是出人意外,生動到極致,風趣到極致。
此外,莊子在論及要保持人的自然本性。應該“絕聖棄智”、不要有更多的人生追求這些道家學說時,也用了很多精妙的比喻,如“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莊子·駢拇》)、“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莊子·知北遊》)、“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莊子·列禦寇》)等,有些思想雖不免消極,但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在莊子的文章中,美妙絕倫的比喻俯拾皆是,對人世間種種的荒唐和醜陋進行了無情的諷刺、挖苦,看似謬悠之說,無端涯之辭,實則充滿了對人生的無限關懷和悲憫,顯示了一個古代哲人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