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匆匆讀後感

朱自清的匆匆讀後感

  匆匆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朱自清的匆匆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匆匆讀後感一:

  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不論怎樣,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一天過去了,就不能指望再重複著一天了,只能勇敢的去過下一天。

  讀過匆匆後,我更是有這樣的感受。我的生活,從不會說話時就開始了。可我也從一開始就在浪費時間。我從早上起床、上學、吃飯、寫作業,到晚上睡覺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過去了。從來沒有感覺時間過的很緊,在壓迫著自己,總是以為時間是很漫長的。

  可現在我才發現以前的觀念是錯的!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在等我,即使不撕日曆,即使鐘錶的指標不再走動了,時間也不會等我,時間不會停止,因為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而有最無情,最使人珍惜而有最輕易破滅的東西。

  看書時,它從書中逃走了。我悲傷。在做作業時,它又從我的筆尖滑過,我嘆息。時間總是那麼的匆匆。它從沒有停息過,也不回為誰停止。它只是繼續著它的步履,永不停止。

  我從一個站也站不穩的小孩,長到現在一個能說會道的大孩子,想想那時一年級報名是的情景,彷彿就在昨天一樣。古往今來,人們一直認為時間的短促,時光流逝的迅速,我又何嘗不是呢?時間可貴永不再,這是我的最大讀後感。

  時間悄然無息的從我身旁滑過,我卻不以然,但從今以後,時間不會再從我的手中溜走,我會僅僅抓住它,讓它毫無逃脫的機會!

  匆匆讀後感二:

  如果你要是問我世界上什麼是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會回答:鑽石、寶石,我一定會不假思索、二話不說的選擇:時間!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是不會等人的,一定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無價之寶,是用什麼都換不回來的東西,所以一定要珍惜今日,不要什麼事情都推到明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其實我在讀了《匆匆》這篇文章之前也是個浪費時間,不知道珍惜時間的人,記得那一次暑假,老師留的作業並不多,屈指可數。但是我就是不想做,我的心裡想著:明天再寫吧,反正有的是時間。但到了明天,心裡又想:明天再寫吧,這麼少作業,一定一天就可以寫完!不用著急。於是我就一日一日的往後拖。到最後一天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字都沒動。雖然我僥倖寫完了,但是下次一定不能這樣了。

  我記得去年有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那一天是週五,老師只留了一篇日記,我心想:只有這一小篇日記,我五分鐘就可以寫完,還是明天再寫吧!可是到了週六,我又想,還有一個週日呢,還是週日再寫吧!我還有很多時間呢!不用著急!可是到了週日,我還是沒有寫,到了晚上8、9點才開始寫。而且寫日記並不是用了5分鐘,而是30分鐘。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匆匆讀後感三: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不論怎樣,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一天過去了,就不能指望再重複著一天了,只能勇敢地去過下一天。不論我們洗手也好,吃飯也好,還是學習或睡覺,時間都“滴滴答答”地從我們身邊走過去了。

  看書時,它從書中逃走了,我悲傷。在做作業時,它又從我的筆尖滑過,我嘆息。時間總是那麼的匆匆,它從沒有停息過,也不會為誰停止。

  它只是繼續著它的步伐,永不停止。

  學習了這篇文章後,我感受到時間是公正無私的,它對任何人都一樣,不會多給這個人幾秒,也不會少給那個人幾秒。誰想讓時間過得快點,誰想讓時間過得慢點,都是不可能的'。學習中,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做時間的奴隸。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每節課的時間教書育人。工作之餘,在家庭生活中要充分擠出點時間看書,參加有益的活動。這樣,就成了時間的主人。

  珍惜時間的人,哪怕只給他幾分幾秒,也會覺得有所收穫,過得很充實;浪費時間的人,哪怕就是給他幾十年,也會覺得一無所獲,過得很空虛!

  我突然發現,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在等我,即使不撕日曆,即使鐘錶的指標不再走動了,時間也不會等我,時間不會停止,因為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而又最無情,最使人珍惜的東西。人們一直認為時間短促,時光流逝迅速,我又何嘗不是呢?

  時間悄然無息地從我身旁滑過,我卻不以然,但從今以後,時間不會再從我的手中溜走,我會僅僅抓住它,讓它毫無逃脫的機會!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這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回蕩在我的耳邊。涼風蕭瑟,葉子飄落。身在人海里的我不禁思索起來:日子有多麼匆匆?如黃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復回?還是如閃電,穿入隙中荷翻飛?還是一念之間到天涯,如壺口之瀑一落千尺,不止飛瀉?也許都不夠,那有什麼可與之相比呢?剎那間?音速?光速?

  想這些也許沒用。這是在浪費時間,還不如,用這時間多寫些作業,多複習會兒公式。我無法挽回逝去的日子,他象鬼影一般,手再多也拉不住,跑再快也奈何不了他。我能做的只能珍惜今天,發奮學習。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何況這個日子是個飛毛腿。朱自清為什麼感嘆呢?爸爸和他差不多的年紀,我看爸爸寫的文字說道:人年輕時,好象心在船上,兩邊是迷霧,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做很多事,但卻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成熟了後,知道自己的職責,但又有了很多牽掛,不禁為自己的未來嘆息、擔心,所以才會“頭涔涔而淚潸潸”。現在心在雲端,可以認清一切,但做不了事了。看到這兒,我的牙齒也不由自主地發出咯咯的磨牙聲,額頭上也是溼溼的。

  大冬天了,我怎麼會這樣?我問自己?只是因為日子過得更快,難道不比呆在冬天好多了嗎?!冬天一會兒就無影無蹤,但只是隱了身,不是說“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嗎,冬天也會蹦回來的,但日子是從不會隱身的,你看不見他時,他就早已消失,永不再回。

  朱先生的八千多日子只是針尖的一滴水,而我現在經歷的冬天只怕是一粒水分子,在浩瀚的宇宙中,什麼不在匆匆著呢?也許我在沉思這會,針尖上的水又不知道滴了多少滴?也許不知道在多少滴後,《匆匆》這部絕作也化作了一團蒸汽……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是呀,又有什麼可以挽留這一切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