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精選9篇)

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精選9篇)

  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帶孩子們去參觀博物館,參觀完後很多人會有感而發寫800字觀後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精選9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1

  餘姚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文物古蹟舉世聞名。尤其是河姆渡遺址,這是我們祖先創造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的搖籃,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

  漫步在博物館廣場,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這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這還是江澤民爺爺親筆題的呢!

  去發掘現場會使你大開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是當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興修水利時發現的,先後兩期共發掘2800平方米,經專家們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學測定,確認河姆渡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歷史,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是屬於我國早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之一。經兩次考古發掘,發現它由四個互相疊壓,又有內在聯絡的文化層組成。第一、第二層距今5000至5500年,屬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層距今約六七千年,屬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每個文化層裡,都有大量的文物、遺蹟。

  更使人驚歎的是,在河姆渡遺址的第三、四文化層中,發現了大片木構建築遺蹟,經古建築家鑑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幹欄式”建築。這種已經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結構建築,設計之科學,規模之宏大,不僅是我國所罕見,亦是人類建築史上最早的傑作。如果說發掘現場使人大開眼界,那麼文物展覽廳會使你歎為觀止。一跨進博物館大門,展現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廳,這裡陳列著遺址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有鳥類、爬行類和類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參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魚躍雁飛,一派生機盎然的動物世界。

  走過通道,來到第二展廳,這裡展示的是“稻作經濟”,形象地反映了稻作農業及漁獵採集活動,令人稱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穀芒刺清晰,顆粒飽滿。同時展出的還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盤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帶炭化飯粒的陶片和以夾炭黑陶為主的缽、釜、盆、罐等容器,不僅充分證明了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而且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東方民族的飲食習慣已基本形成,飲食文化已很豐富了。

  轉彎進入第三展廳,讓我們領略了創造了許許多多奇蹟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藝,生動逼真的陶塑,優美的刻畫裝飾與絢麗的繪畫,展現了河姆渡先民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眾多藝術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為珍貴,作為遺址標誌的“雙鳥朝陽”碟形器最為醒目。徜徉在遺址公園,目睹著河姆渡人各類生活、生產場景,面對著這些河姆渡人創造的原始文明,耳邊彷彿傳來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揚的曲調,在向你傾訴著那段歷史,不由得使人思緒綿綿。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明。身為河姆渡人的子孫,應該知道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們驕傲,也值得我們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為祖國,為家鄉創造出更偉大、更輝煌的奇蹟。這樣,我們才不愧為河姆渡人的子孫。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2

  今天是第四十一個世界地球日,為了讓我們可以更好的學習科普知識,瞭解古生物和地質結構,能夠更加的熱愛和珍惜我們的地球,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南京地質博物館。

  我們首先來到了地質博物館新館,新館有四層樓,每層樓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題。

  走進一樓,這裡是一度電展區,用很多模型和圖片向我們介紹了許多綠色的發電知識,還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實驗機會,同學們你爭我搶的積極參與,非常有趣。

  來到二樓展廳,大家更加興奮,這裡不愧稱為恐龍世界,只見山下,樹旁,草地上,瀑布邊,到處都是一頭頭巨大的恐龍。有鸚鵡嘴龍,有翼龍,有近蜥龍…。,最讓我們驚歎的是一頭巨大的大夏龍,它真是太大了,有8米高,28米長,據說是亞洲最大的恐龍,我們站在它的面前,顯得非常渺小,就連那些原本看起來很大的恐龍和它一比,也都統統變成小弟弟了。只見他四肢粗壯,身體龐大,尤其是長長的脖子,幾乎有身體的一半那麼長,真是太神奇了,但是和它的身體比起來,它的頭太小了,我不知道它那小小的嘴巴每天要吃進去多少東西才能填飽那大大的肚皮呀,我猜肯定是不停的走哪吃哪。徜徉在這美妙的遠古畫面中,看著遠古的風景,看著這一具具古老的化石,我彷彿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恐龍在我面前嬉戲玩耍,那麼的真實,那麼的生動。

  離開了了恐龍世界,我們來到了三樓,這裡是行星與地球的展廳,透過許多實物,標本,模型和圖片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太陽系的形成,地球的誕生,斗轉星移的行星運動,運動不息的地球系統和雄偉壯麗的自然奇觀,使我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在四樓,我們透過許多模擬場景展示、演化長廊表,瞭解了生命由水生到陸生,由簡單到複雜的曲折演化過程,學到了許多生命進化的知識。

  參觀完新館,我們又參觀了地質館老館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前又出現了一幅幅恐龍化石的影象,可惜的是,那些曾經的地球霸主已經徹底的從地球上消失了,他們曾經是那麼強大,那麼不可一世,而毀滅的原因是地球變暖。如今,我們的地球又在逐漸變暖了,所以,我們要趕快行動起來,同心協力,保護環境,提倡低碳生活,好好的呵護我們唯一的地球,讓我們可以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永遠快樂的生活下去…

  我喜歡南京地質博物館。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3

  今天,我們參觀了著名的陝西省自然博物館。

  博物館共分為兩大部分,北面是科普廣場,南面是自然展覽館,中間有一座高100米左右的電視塔。首先我們走進了自然展覽館,老師讓我們仔細觀察大廳中央的一副骨架,我走上前,骨架旁邊立著一個木牌,上面寫著:黃河象骨,發掘於甘肅省,門牙長3米,又名劍齒象,比非洲象大。看了這個木牌後,我大吃一驚,心想:現在的非洲象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了,我國竟有比非洲象還大的象,這真是奇蹟呀!

  穿過電視塔,我們就來到了科普廣場,這裡簡直是機械的世界!這裡有科普劇場、音樂噴泉、科普電影院等近20個科普專案,其中最有趣的是科普電影院。走進大廳,灰黃色的螢幕佔了天花板、左、右以及前面的牆,形成了一個向內凹的圓。過了一會兒,影片開始放映了,開始放映的是美國兒童科普片--《恐龍》,影片主要講了肉食恐龍怎樣捕食、已發現的恐龍化石和恐龍可能是怎樣滅絕的。

  從恐龍發展史的介紹上,我知道了恐龍從三疊紀晚期出現,到侏羅紀時期的繁榮昌盛,再到白堊紀晚期的滅絕。它們的滅絕,有的說是因為行星撞擊地球,有的說是火山爆發恐龍的食物沒有了,有的說是大陸漂移。恐龍真是一個奇妙的物種。

  參觀結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裡浮想聯翩,想到了恐龍滅絕是由生存環境變化而造成的。地球已經經歷了六次物種大滅絕,無一不是由於環境的變化造成的,可見環境對地球生物的重要。我們正處在第七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平均每天有一種生物滅絕,很多都是人類的行為破壞生態平衡而造成的,所以,我以一名中學生的身份呼籲大家:“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這次參觀真好,既大飽眼福,又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有所感悟,真是一舉三得!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4

  上週,我去了首都博物館參觀。最開始我是抱著“走馬觀花”的心態遊覽的,而到了最後,我才發現,原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卻不瞭解多少。

  走進首博,可以用“豁然開朗”來形容。大型的中心建築物屹立在展館中。好像一名堅定計程車兵一樣凜然。待我們熟悉了周圍的一切,導遊帶領我們走進南水北調工程館。一個個大螢幕,與一張張工程縮圖映入我的眼簾。我領會到了勞動人民的不易和前人智慧的結晶。看到這麼多的偉大工程,我不得不拿起筆,紙,開始記錄。雖然我站在後排,但我也在認真地聽,不希望遺漏導遊所說的任何一個細節。

  “好,下面我們來到一個羊主題的展館…”隨著導遊的聲音,我們漸漸來到了一個氣派的,以紅色為主色的展館內。這個展館中擺滿了一切有關羊的文物。導遊告訴我們,這裡之所以以羊為主題,就是因為今年是羊年。這裡的文物將年年更換。這個展館可讓我們大開了眼界。既有用小篆,楷書草書等等撰寫的“羊”字,也有牧童騎羊的雕塑。精細的雕工使文物看起來生龍活虎,那一條條曼妙的紋路更可謂是錦上添花。

  休整完畢,我們來到了一個專門展覽文物的,猶如迷宮的展館當中。這裡有古代的銅幣,有青銅鑄造的鼎,有溫潤的玉器,有精緻的衣飾。我想,這些塵封在玻璃櫃裡的文物,或許承載著古物千年的傾訴,或許承載著古人對未來無限的想象;或許承載著無人知曉的秘密,或許承載著歷史的繁華與輝煌。這一切的一切,都承載了太多情感。

  當你站在玻璃展櫃前,就好像站在了千年前的沙場前。“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那一個個泛著銅鏽的青銅杯,當年是否也曾被壯志豪情的戰士捧過?

  參觀過展館,我心中的漣漪久久不能平復。好像意猶未盡一般品味著中華文化。身為一名中國人,對於自己祖國的瞭解,是不是太少了呢?正是這次的`遊覽,使我感受到了中華歷史所釋放出的精華。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5

  暑假裡,爸爸媽媽帶我從杭州坐高鐵到了南京,特意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一到門口,就被一座雕像吸引了,上面雕刻了六個人,一位是年輕的中國軍人,頭被日冦砍下來了,頸項上鮮血直流;一位是年青的學生,被鬼子幫在一棵樹上,敵人的刺刀正刺向他胸口;一位是孕婦,肚子被日冦開了堂,腸子流了一地,沒出生的孩子也死了;一位是老爺爺,被鬼子硬按著頭淹死在水中;還有是一位慈善的母親,懷中抱著他剛上小學的已被子彈打穿頭部的兒子在仰天長嘆,彷彿在吶喊:還我兒子,還我家鄉,還我和平…我邊看邊流著熱淚,把小拳頭捏得緊緊的,在場的所有人對日冦慘無人道的殘暴行為,無不義憤填膺。

  走進館內,第一個廳叫“萬人坑”:第一組景,是幾千人被日本鬼子活埋了;第二組景,是幾萬中國手無寸鐵的老百姓被鬼子列隊集體槍決的場面;第三組景,是幾個大坑裡的堆堆白骨。再往裡走,到了第二個廳叫“三光(殺光、搶光、燒光)廳”:反映了南京淪陷後,日冦搶殺掠奪、三光政策的各種慘景,到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火光沖天,有12塊石碑上刻滿了數不清的遇害同胞的名字;向裡走,就是第三廳,叫陳列廳,各種櫃內陳滿了當時日冦殘害中國人的工具,有刀、槍、炮……特別是有一個櫃裡放了很多長短大小不一的生鏽的鐵釘,我好奇的走近看了下說明,原來這些釘子是日本鬼子用來殺人的,事後從萬人坑裡白骨的頭顱中取出來的…

  我邁著沉重的腳步走出紀念館,和爸媽一起買了束鮮花,為死難的同胞寄上哀思!

  這天,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充滿著對日冦的仇恨。是啊!落後要捱打。今天我們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們決不能忘記這段悲慘的歷史,所有中國人一定要為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絕不讓歷史再重演!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6

  今天,同學們一個個都咧著嘴,笑眯眯的,知道為什麼嗎?因為老師要帶我們去參觀博物館裡的秦始皇兵馬俑。

  博物館裡的雕像刻得真是栩栩如生。一進正門,我就望見那用純金雕刻成的“孔子周遊列國”,金光閃閃,它大約價值1.285億元人民幣呢!我想:刻這個雕像的人肯定辛辛苦苦刻了好幾年,他連每一根鬍鬚都鐫刻得非常仔細,怪不得同學們都讚歎不已。

  順著樓梯我們來到了秦始皇兵馬俑展覽室,哇!這裡的古代文物那麼多,看得我眼花繚亂。在這裡,我瞭解到了秦陵有9367個足球場那麼大,陵園佔地56.25平方公里(kO),封土現高52.5米。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物和兵馬俑有以下幾種:鼎,它的作用是為了顯示自己國家強大的威力,鼎中的“巨無霸”要數212公斤的銅鼎,它的4個腳上都刻著精美的獸圖,真是漂亮極了;在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也是不一樣的,齊、燕國是用刀幣,趙、魏、韓國是用布幣,秦國是用半兩錢,楚國是用蟻鼻錢……最後,秦國統一了各國,也統一了全國的錢幣,統一時的錢幣是用秦半兩;看著看著,突然,我發現遠處有一個長方形的古怪的東西,聽同學說是

  一個棺材,走近一看,噢!原來是一個放死去的珍禽異獸的陶棺,看來古人還是挺愛護動物的。兵馬俑一共大約有八千多人,其中有:立射傭是輕裝步兵,它的手的姿勢好像持弩的動作,看到它的這個姿勢使我想起了戰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情景;高階軍吏傭俗稱將軍傭,共出土了37件,是目前秦傭坑出土的級別最高的穩健,是一個年輕有為的軍官,它身穿雙重戰袍,平均身高1.92米以上,表情嚴肅,頭下有一個“紅通通的小紅花”,這是將軍特有的;最特別的當然就是百戲傭,也是比兵馬俑還要珍貴稀少的“另類”傭,它的一隻手朝上指著天,一隻手指著地,上半身是赤露著,下半身只穿著短裙,它是專門在王宮裡表演、娛樂的人;……

  走出大門的時候,我想:古人真是聰明絕頂,和現代比,現代人差距還遠著呢!所以,我們這些少年要加把勁,多讀書,讀好書,一定會趕上古人的!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7

  暑假,我與媽媽一起來到了省博物館,參觀心儀已久的楚文物展覽—“鳳舞九天”。

  來到博物館,只看見到處人山人海,入口處人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象一條舞動的長龍。

  跨入展館大廳,我就被館內那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所感染,我不由得也肅然起敬。

  透過簡介我瞭解到這次展覽主要分四個部分——“尚武修文”、“尊禮崇樂 ”、“蘊美求奇”、“好巫祈福”。它全面的展示了楚國的政治、軍事歷史、禮樂文明、藝術成就、思想文化與社會生活。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器、領袖群倫的絲織繡品、巧奪天工的漆器,五音繁會的樂器、雕琢精美的玉器與詭譎奇異的美術成就,都在這次展覽中一一展現。

  我和媽媽先進入了以“尚武修文”為主題的中廳。廳內集中了大量的兵器和車馬器。最吸引我目光的是越王勾踐的銅劍。每個欣賞它的人都發出”嘖嘖”的驚歎聲。講解員介紹說越王勾踐銅劍出土時非常鋒利,它能將16張白紙劃破。史書評價它: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而且它做工精緻,漂亮無劍能比……我都恨不得摸一下它了。聽媽媽說,越王勾踐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在年輕的時候被吳王夫差打敗了,被抓到吳國去做牛做馬。雖然他的生活非常艱苦,但是他一直都沒有放棄他的夢想,他睡在稻草上,舔著苦膽。十年之後他又回到了越國,重新努力,最後帶領越國的百姓消滅了吳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我聽完了越王勾踐的故事,再看著鋒利的銅劍,覺得真是越來越喜歡。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以“蘊美求奇”為主題的南廳,這裡陳列了許多生活用器和以裝飾品為主的玉器。其中曾侯乙銅冰鑑最有意思,除了能保溫還能起到冰箱保鮮的作用。我不禁由衷的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

  我們還陸續參觀了以“尊禮崇樂”為主題的北廳和以“好巫祈福”為主題的東廳。

  很快我們結束了這次楚文化之旅。透過參觀這些見證楚地歷史的各種藝術品,讓我瞭解到了楚國的歷史,我不得不為祖先古老的文化喝彩。這些琳琅滿目、精彩紛呈、絢麗多姿的楚文物,揭開了楚文化的神秘面紗,使我們體會到楚人的智慧與靈氣,領略了更多的楚風古韻,感受到了湘楚文化的深遠與神奇。

  下次我還要多參加這種活動,多瞭解中國的歷史。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8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我們宿遷晚報小記者要到來安小學農耕博物館參觀了,我們心裡非常激動,一路上,我們難抑心中的喜悅,對即將看到的博物館充滿期待。

  啊,終於到了,進入學校大門,撲入眼簾的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大道兩旁栽著鬱鬱蔥蔥的樹木,兩側的牆上掛著許多標語牌,記錄了很多新創作的詩歌。劉老師熱情地給我們當起了嚮導,我們首先來到室外體驗區。我看到了幾個圓圓的大傢伙,劉老師說,這是石碾子,拴在牛的後面,是用來碾壓糧食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該多麻煩呀!

  接著我們來到展廳的前面,老師指著許多磨盤給我們介紹,這是一條由磨盤鋪成的路,扶著石磙牆,踩著磨盤路,走進展廳,我真正體會到了農耕社會人們生活的艱辛。

  博物館有三個展廳,分別是農耕器具展示廳、衣食住行展示廳和教育發展展示廳。在這裡我看到許多農用工具,有木犁、木耙、鐵鍬,這些農具看起來都很笨重,用這些工具幹活,不知要花多大力氣,以前農民太辛苦了。

  進入第二展廳,有一把刀吸引了我,刀很大,很顯眼。老師說:“這是鍘刀,有兩部分組成,一塊中間挖槽的長方形木料,一把帶有短柄的生鐵刀。這是做什麼用的呢?原來是人們用來切斷草莖的、切碎飼料的,這和現在的碎草機比起來,那可差遠了。我還看到了很多圖片,照片上不知是什麼地方,仔細聽老師一介紹,原來是我們家鄉——泗陽,我很驚訝,那低矮的房屋是泗陽嗎?那泥濘的道路是泗陽嗎?和我們現在的家鄉相比,真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第三展廳的東西我最喜歡,我看到了很多舊課本、舊文具、舊課桌,最特殊的就是學生書包了,有的是竹子做成的書包,有的是用黃黃的布做成一個有蓋的書包,有的是用五顏六色的花布拼在一起的書包,還有皮書包,種類真不少,姚老師說她小的時候也用這種書包。我看也挺漂亮的。

  正當我看得出神時,老師叫我們集合了,我依依不捨走出展廳,我的父母、爺爺奶奶生活在那個時代,一定吃了很多苦,今天我們擁有的太多了,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報答父母。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9

  今天我們步行去中國溼地博物館參觀。

  快到博物館時,遠遠望去,便有一個鵝蛋形的玻璃建築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活像一頂星級大廚戴的廚師帽。那就是我們即將要參觀的中國溼地博物館。

  大門前有一座小木橋,橋下流著淺淺的一層水,還有許多魚兒游來游去,水裡還立著幾個造型奇怪的石雕。再往前走,便可以看到一個小噴泉,小木橋下的水就是從那裡流出來的。

  走進大門口,我們便來到了序廳,裡面有許多仿造的場景,如:有名的紅樹林、西西伯利亞泥碳溼地、南美亞馬遜河流溼地、非洲維多利亞湖泊溼地、澳大利亞大堡樵溼地的複製場景。

  接著就是中國廳,廳內隨處都有玩遊戲的地方,不過這些遊戲可和普通遊戲不同,這些遊戲會讓你在趣味中學到一些大自然的知識。

  再走進去便可以看到一些部落的介紹和相關資料,如:北美印地安人的圖騰、中國北方的魚皮部落等。再往裡走,便又是一個主題展廳:溼地與人類文明的起源。這裡介紹了榮成溼地等。再往裡走,我們便又到了一個主題展廳:遠古溼地·生命奇觀。這裡掛著許多在溼地拍的鳥的圖片,有各種各樣的伯勞鳥、體態優雅的中白鷺、犀鳥等很多非常少見的鳥類。

  然後我們就來到了西溪廳,西溪廳裡介紹了許多事物,如:西溪捕魚、西溪民俗、西溪人家、柿基魚塘、農家烹飪、農家刮具。其中最另我感興趣的是農家烹飪,農家烹飪裡西溪溼地居民最拿手、做的最好吃的菜有4樣,分別是:魚頭豆腐湯、清湯魚圓、爆炒黃鱔、鹹肉蒸春筍。這些菜被罩在一個玻璃罩內,在玻璃罩上方用手觸控每到菜,眼前的大螢幕就會出現每到菜的製作過程。

  再往裡走,便走到了中國廳的另一半,這裡又介紹了江西鄱陽湖沼澤、塔里木河湖陽林沼澤、新疆巴音布魯克沼澤、三江源沼澤、哈尼梯田沼澤。再往裡走,你就會看到整整一大面牆的稀有動物標本,如揚子鱷、麋鹿、棕熊、藏野驢……

  遊玩了整個博物館,我們便到附近的草坪上去休息、吃東西、玩耍,直到下午2點多才步行回去。

  啊!!!這次參觀真有趣,不但讓我十分快樂,而且還增長了不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