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觀我的戰爭有感
小學生觀我的戰爭有感
《我的戰爭》是講述關於抗美援朝的事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小學生觀我的戰爭有感,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觀我的戰爭有感一
張洛東問連長孔北川“我們現在所做的事,以後的人是不是還會記得”,孔北川回答道:“會記得的”。一股熱流湧出,我感動的眼淚流了下來,緩過神,我才從電影的世界裡面走了出來,感嘆如今生活的美好,我們是幸福的,可以安心的在美麗的校園安心的學習。
《我的戰爭》節選自巴金的小說《團圓》,曾經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一段永不該被遺忘的歷史,一個國家剛剛成立的關鍵時期,中國有這樣一支英武勇猛的志願者們義無返顧投入到另一場戰爭,開啟了一場保家衛國反侵略之戰,與其說這是中國成立後, 中國志願軍第一次越境之戰,不如說這是新中國在向全世界顯示新中國的強大力量和無敵的決心。片中的九連,初入異地便遭遇圍追堵截,他們從一個戰場到另一個戰場,在異國他鄉直接與精銳的聯合國軍進行對抗,雖然傷亡巨大,但我被老一輩愛國將士的精神深深震撼。每一場戰鬥中,都有志願軍戰士壯烈犧牲,同時又有許許多多的戰士前仆後繼,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也是中國的英雄。
我們渴望和平,我們提倡和平,但是我們也不懼怕戰爭,只有經歷了戰爭才知道和平的寶貴,只有經歷了戰爭才會厭惡戰爭。歷史告訴我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老一輩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才換來我們的和平和安全,我們要深愛我們的祖國,它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生命的搖籃。
讓我們一起攜手,高唱和平之歌,放飛理想之鴿,共同建立一個理想的和諧的社會!
小學生觀我的戰爭有感二
《我的戰爭》雖是一部以小人物為視角的作品,但電影並沒有為觀眾帶來一個小人物面對戰爭的那種真實,其只是一再的用一場接一場的戰火來營造看點,殊不知這樣建立起來的戰爭早已敗絮其中,愛情的附加不但難以引人共鳴,反而使故事充滿了虛假的做作,而單一化的視角,更令本錯綜複雜多方角逐的鏖戰,變成了一場毫無戰術可言的自欺欺人,如若不是電影將背景在伊始設定於了抗美援朝,那麼這甚是一場可以套搬於其他戰爭之中的移花接木。
在現如今,不論意識形態如何,戰爭片所最終著點的都必當該是反戰,電影看完後給人的觀感絕不是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而是對戰爭原罪本身深省的反思,以此再突顯的愛國主義情懷才會變的真摯動人,但在這部劇情散亂的電影中幾乎無從建立起真摯的人物情感,人海戰術的犧牲亦變的難有感懷,當生命的逝去只是變成了電影強行煽情的手法,這樣的戰爭片且不談對比何般他國經典,就拿馮小剛的《集結號》來說也是謬之千里。
一部好的戰爭電影,最為根本的是有對生命的尊崇和戰爭的反思,但無論從諸多國產的抗日神片,還是這部以“我”來著點的抗美援朝,卻連這一點都做的乏善可陳,又能拿什麼來引人共鳴,追思先烈。
小學生觀我的戰爭有感三
《我的戰爭》節選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的是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的故事。我想,《我的戰爭》選擇在“九·一八”紀念日的.前夕上映,是有著特殊意義的,為的是喚醒中國人的民族榮辱感,銘記歷史,繼續前進。
我對抗美援朝戰爭知之甚少,透過觀看《我的戰爭》,我被老一輩愛國將士的精神深深震撼著:中國抗美援朝軍人典型代表——九連連長孫北川,他身經百戰,習慣了槍林彈雨,不知道什麼是恐懼,是個真正的戰鬥英雄。在第三場巷戰戰役中,當他陷入彈盡糧絕,生死一線之際,他陷入了劫後餘生的恐懼,面對殘酷的戰爭,面對隨時而來的死亡,面對隨時都可能失去的愛情,他第一次害怕了。但在戀人孟三夏的情感激勵下,在面對戰友兄弟一個一個倒下之時,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呼喚之下,他重新走出了恐懼的陰影,再一次拿起了衝鋒槍,踏上戰場;文工團樂隊指揮劉詩文,中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他主動報名參軍,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朝鮮戰場,可是在面臨極其艱苦的環境之時,又陷入了強烈的恐懼之中,最終,當女友文珺意外犧牲之後,劉詩文心底的堅韌終於被激發出來,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但是我們可以深愛我們的國家,“銘記歷史、繼續前進”。
小學生觀我的戰爭有感四
久違了,抗美援朝影片。真的已想不起上次看關於這場戰爭的電影是什麼時間了,因此無論影片品質如何我都要去看看,更何況影片還真的不錯。
我看電影《我的戰爭》向編劇劉恆致敬:在許多作家忙著“穿越”到古代,盡情展現帝王將相之時,他能用良知寫下這個劇本。嚮導演彭順致敬:因為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這段歷史的感知不會比我們多,儘管被詬病影片人物刻畫不到位,細節缺乏,不懂三三制戰術,亂加愛情胡椒麵等等,但他能在對這場戰爭的非議聲中,能從中國這麼多導演中站出來,用心拍攝了這部影片並讓它橫空出世,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向演員的敬業精神致敬:劉燁、楊佑寧等,為了影片真實在炮火中堅持不用替身完成每一場戲,這裡的劉燁儘管鬍子拉碴、性格粗糙,但卻覺得這是我看到的他最美的形象。甚至連臺灣演員楊佑寧在這裡都令人刮目相看。
當看到黃志忠扮演的老爹爭搶著並哼著豫劇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當看到劉燁飾演的連長孫北川用憨憨有力的聲音對全連僅剩的30餘人“還有沒有種”的呼聲時;當看到身邊戰友一個個倒下而那些具有民我看電影《我的戰爭》族血性的男人仍勇敢前進的純爺們時;當看到孫北川閉眼之前問戰友“你說我們這些事以後會有人記得嗎”時;當看到王珞丹飾演的文工隊隊長站在歡迎隊伍邊用期待的眼神尋覓,恍惚中戴著軍功章的孫北川在歸來的志願軍隊伍中默默的走過,仍是一身灰土滿臉滄桑,然而他永遠也回不來了時;當看到慘烈的戰爭場面以三D的形式近乎真實的呈現在人們面前時,我想被感動的熱淚盈眶滾滾而下的不會僅僅是我一個人吧?
這是在特殊時間,特殊環境,特殊地點打的一場特殊戰爭;這是一個世界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案例;這是一場無數個“我”組成的戰爭,說它是一場打出國威給共和國帶來60年平安發展的偉大戰役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