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鸚鵡之死讀後感
虎皮鸚鵡之死讀後感
從小,我就好吃懶做,什麼事情都不用我做,我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這正是因為媽媽的嬌生慣養,導致我到十歲都不會整理自己的東西。直到十一歲那年我讀了《虎皮鸚鵡之死》文章中所描繪的虎皮鸚鵡,我的人生有了轉折點,我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虎皮鸚鵡之死》主要講作者的鄰居養了一隻虎皮鸚鵡,因為家裡的鳥兒用不著自己找吃的喝的,所以這隻虎皮鸚鵡慢慢地失去了覓食的本領。一日,它逃出了籠子,雖說鳥歸林,魚入水正是得其所哉,但十來天后,主人卻在樹林裡找到了它的僵硬屍體。主人並不相信它是餓死的,可一解剖,卻發現,腸胃空空,沒一點食物渣子。可悲啊,天下竟有鳥兒餓死在秋實累累的林子裡!
虎皮鸚鵡的悲慘結局令我深深地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能什麼事都依靠別人,更不要坐享其成,否則將來一定會自食其果。
曾聽聞這樣一件事:
一個男孩家庭非常富裕,從小就有僕人服侍左右,什麼也不用親自動手。一日,學校組織旅行,母親為他帶了一雙有鞋帶的球鞋。
回來後,母親心疼地問他:“你的腳為什麼會磨成這樣,難道你沒有穿鞋嗎?”“哎呀,我穿了球鞋的.,可在爬山的半路上,我的鞋帶散了,我不會繫鞋帶呀......”
如今,不少做父母的對待子女都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而嬌美的“虎皮鸚鵡”們,幾乎都是食不厭精,衣不厭麗,極其任性。但如果它們失去父母的大傘,而走向社會時,命運不就像虎皮鸚鵡那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