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楊柳讀後感
豐子愷楊柳讀後感
引導語:豐子愷的《柳樹》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而看完之後,要怎樣寫一篇讀後感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豐子愷楊柳讀後感一
楊柳本是再普通的植物了,但在豐子愷的筆下卻能給人留下刻骨銘心、久久不能忘懷的共鳴,勾起我童年的回憶。小時候我家院子裡有一棵楊柳樹,它不算太高大,但它卻陪伴我們度過童年時光。春天剛到,楊柳就會迫不及待吐著嫩嫩的綠芽,像我們宣告春天來了。夏天、茂密的柳枝吸引著我們,我們姐弟在樹的影子下,搭起小方桌做暑假作業、下跳棋、象棋、打爭上游。柳樹還會招來蟬,天氣越熱蟬鳴越響,一隻叫,其它得也跟著叫,像大合唱,尤其是中午睡午覺時越叫的兇。
為了不讓這些可惡的蟬吵得大人睡不好午覺,我常常用自做的麵筋,裹在長長竹竿上去粘蟬,自做的麵筋很粘,幾乎沒有落空,粘下來一隻,就用剪刀剪掉它的翅膀,使它飛不起來。當我們要和其它院子裡的夥伴玩打仗遊戲時,我還會折下柳枝,圈成一個柳帽戴在頭上,當然樹上會有我們叫毛辣子的蟲子,給它蜇一下痛得受不了,非得要用膠布在皮膚上反覆粘才行。秋天來了,柳樹的葉子也慢慢發黃,慢慢的落了,每當看到地上落了一層樹葉時,我都會有一種麼名憂傷,我都會把它掃掉,直到掃到沒有落葉為止。冬天到了,柳樹靜悄悄的站在那,我們全家人每天來回來去的從柳樹邊走過,但大家不在去關心它,只是當有鳥兒落在上面,嘰嘰喳喳叫的時候,我才去用目光看著。但這都無礙,來年柳樹又會給我們帶來童年的歡樂。
豐子愷的:我讚美楊柳,但其美與牡丹不同,與別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楊柳的主要的美,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發展的,紅杏能長到“出牆”,古木能長到“參天”。向上原是好,但我往往看見枝葉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記了下面的根,覺得其樣子可惡;你們是靠他養活的,怎麼只管高距上面,絕不理睬 他呢?你們的生命建設在他上面,怎麼只管貪圖自己的光榮,而絕不會顧處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經被砍,而上面的花葉還是欣欣向榮,在那裡做最後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惡而可憐!楊柳沒有這般可惡可憐的樣子:它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它長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長得高,越垂得低。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俯首這下面,時時借了春風之力,相處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親吻。好像一群的活潑孩子環繞著他們的慈母而遊戲,但時時依傍到此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裡去,使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愛。楊柳也有高出牆頭的,但我不嫌它高。為了它高而能下,為了它高而不忘本。
豐子愷筆下的楊柳寫的是那樣的深刻,而我童年記憶的楊柳卻是那麼的樸實、隨性。現在每當我漫步在玄武湖畔,看到湖邊那一排排楊柳樹時,都會湧現出對楊柳一種莫名敬意!!
豐子愷楊柳讀後感二
楊柳,是一種平凡的樹。它沒有松樹的挺拔,也沒有白楊的偉岸。更沒有百花的嬌媚。但古往今來它卻成為文人筆下不衰的頌歌。著名的現代作家、畫家、文學翻譯家豐子愷筆下的楊柳更是別具一格。
作者是喜歡楊柳的,但從字面上看,作者似乎站在不喜歡楊柳的人一邊。這就叫欲揚先抑。按說,作者的畫中多楊柳,作者應該是喜歡楊柳的。作者多次從“有人說”的角度來談自己對楊柳的感情。作者喜歡楊柳的原因不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是刻意去喜歡楊柳的。作者喜歡上楊柳完全是偶然的情況下,是因為昔年在自己的屋邊種了一株楊柳,而取名為“小楊柳屋”。作者之所以不明確說原因上因為其實喜歡上楊柳上非常偶然的,極平常的。也許在別人的眼裡,這不能成為理由的。
透過對比來體現楊柳的特點,來讚揚楊柳。楊柳是一種植物,但在作者筆下卻賦予了它以人的品質和精神。作者讚美的是楊柳的平凡樸實和不忘根本的品質,楊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獻,是其“賤”,它不貪圖自己的榮光,而是“條條不忘記根本”,這是其“下垂”。楊柳的“高而能下”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對於做人來說,應該學習這種精神。
作者由楊柳下垂的姿態想到了不忘記根本的精神。由樹及人,使主題得到深化。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乃是為人之道。但生活中的許多人卻過河拆橋,甚至落井下石,作者在敘寫中蘊涵了對這些現象的指斥。作者賦予楊柳以主觀情感,以楊柳喻人,諷刺現實生活中某些作威作福,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
本文主要綜合用了排比、比喻、對比、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例如第二段中,“或者說我愛它的鵝黃嫩綠……小蠻腰……”這是排比。例如“好像掛著幾千串嫩綠的珠子”是比喻。例如第五段“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邊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裡去,使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愛”這是擬人。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表達更具生動形象性,使說理更透徹,更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