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篇》讀後感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
導語:《勸學》是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荀況的上乘之作。顧名思義,勸學,即勸勉、鼓勵學習。這篇寫於兩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讀起來仍令人回味無窮,給人以啟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荀子《勸學篇》讀後感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1
荀子的《勸學篇》是關於學習的傳世名篇,文中反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目的、態度和方法,強調學習是人們思考問題、認識事物的重要條件。其中“學不可以己”、“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等等都是此文開宗明義的核心觀點,它告誡世人都要將學習作為人生的羅盤、燈塔,做一個刻苦學習、善於學習的人。
古人云:“學者政之出,政者學之施。”、“政不於學,則無道揆法守。”意思是講,從學習中產生管理國家的學問,管理國家的學問是學習的實施。管理國家的人不學習,就無法度可以遵循奉守。領導幹部素質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擁有的知識。領導幹部掌握的知識越多,並善於應用,其思想就越解放,眼界就越寬廣,胸襟就越開闊,品德就越高潔,這樣才會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才會使自己更加完美,更加富有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勤奮學習,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狀態。學習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多儲存一份知識,生命就豐富一分。知識儲備愈豐富,其向外向上感染他人的張力和膽識就愈明顯。身為黨的領導幹部,要堅持把勤奮學習作為一生的習慣來培養,作為一生的事業來追求。一是要保持“空杯”心態。“空杯”心態是一種挑戰自我的永不滿足,是對自我的不斷揚棄和不斷否定。作為在事業裡負有重要職責的領導幹部,一定要清醒地認識自己,要看到自己知識的差距。時刻保持“空杯”心態,嘗試歸零的感受,在永不滿足中不斷獲取知識的力量。二是要做到勤於積累。“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也。求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要保持刻苦執著的學習精神,發揚“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精神,才能真正學有所成、學有所用。三是要擁有開闊胸襟。“海納百川,有容及大。”,具有開闊的心胸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己的境界。人們總是透過學習和實踐來磨練自身、克服不足、不斷進步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然後知不足,一個人水平再高,能力再強,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善於向他人學習、向他人合作,境界方能提高,思維方能開闊。
勤奮學習,貴在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荀子有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駑馬十駕,功在不捨;楔而不捨,金石可鏤。”,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心無旁騖,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抗得住干擾,靜下心來學,循序漸進學,聯絡實際學,鍥而不捨學,方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可以增長才幹,只有學識淵博的人才能通觀全域性,得以擔當重任。”讀書首先要端正學風。要堅決摒棄理論和實際相脫節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要把“必須學”的客觀要求與“我要學”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領導幹部要樹立“學習為本”、“終身學習”、“帶頭學習”的理念,使學習成為經常化、普遍化的自覺行為。其次,讀書要善假借於“學”。“登高而呼,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讀書在方式方法上也十分重要,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做一個真正善於讀書的人,就要在“想讀”和“真讀”的關係上,像思想家那樣去行動,像實幹家那樣去思考,在讀書的過程中強調“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帶著目的、帶著思想、帶著問題去學習,做到有的放矢,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讀書還貴在學以致用。領導幹部要結合一定時期的形勢和任務,精心挑選,有重點地學習。要學會在思考中溫故,在溫故中知新。要學以致用,把知識變為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領導幹部要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在向書本學習同時注重向實踐學習,將學到的知識變為自己的真知和能力,讓知識在領導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勤奮學習,是做好領導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毛澤東同志在抗日戰爭時期曾講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學習本領,這是我們許多幹部所迫切需要的'。”放眼當今世界,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創新的時代、終身學習的時代。一方面,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令人目不暇接。美國當代管理學家彼得·聖吉曾提出警告: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話,就無法適應知識社會的變化。另一方面,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這正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關鍵時期,既是“發展機遇期”,又是“矛盾凸顯期”。新階段新任務,對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學習要求,因為許多過去未曾碰到過的新矛盾、新問題不斷出現。所謂“學不可以己”、“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解決新的問題只有透過學習才能看清本質、找出答案,只有透過學習才能加深理解、解疑釋惑,只有透過學習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2
《勸學》第一句話就說:“學不可以已”這就是告訴我們,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也只有透過不斷地學,才能青出於藍。
不斷向學,能增廣見識,遠離愚昧無知;堅持向學,能完善自身,遠離低俗平庸,誠敬向學,能明辨是非,遠離隨波逐流。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向學之人身上,言辭語氣,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蘭,散發沁人的清香。孜孜求學,潛心鑽研的人,他們不一定是偉人,但絕對是一個有修養,有內涵的人,一定是一個真誠謙虛的人,也會是一個自尊自信的人。如果將他們與市井之人的低俗,貪戀名利之人的勢力,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更加突出他們那一種由內而外表現出來的,令人讚歎的氣質。
荀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一生下來就天賦異稟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然後,在芸芸眾生之中,每個人的智力與學識,人生觀與價值觀,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們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們掌握知識的豐富度不同。即使天資聰慧,如果怠惰於學,也會一事無成。相反即使天生愚鈍,如果肯刻苦學習,他也可以取得成就。我們要熱衷學習,更要善於學習,切忌墨守成規,東施效顰,每個人應該常常反思,總結經驗,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貴在持之以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有成效的,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急躁冒進是不行的。學,需要耐心,靜心,潛心;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克服一切阻礙,一定要鍥而不捨,腳踏實地。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了天。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不得半點虛假。篤心向學,勤奮向學就是方法。所以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日積月累,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學習難在精。有目可識字,有口可讀書,有耳可聽教。然而,同一個老師授教,讀同一本書,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領悟。每個人都想精益求精,但這並非一件易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多讀不失為一個辦法,不過這不是說廣泛涉獵,博覽群書就可以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也啟示我們,有時寧可將一本書讀百遍,而不去讀一百本書。在《勸學》裡有句話:“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以持養之。”這也告訴我們,學習要不斷追求完美,要講究方法,要學思結合。多讀多思多問,才有助於更深入地學習。
專心致志,埋頭苦學固然很重要,但學習也需多與他人交流,討論。我們不能讀死書,更不能死讀書。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都有值得自身學習之處。多與學識豐富的人討論,多與博學多才的人交流,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會使我們不斷進步。《勸學》中有道:“學莫便乎近其人”,這便是鼓勵我們多接觸有德有才之人。而且,“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向這些人靠近,與這些人交流,我們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收穫的還有美德。
學無止境,對於知識的追求,對於學問的探討,是一條漫漫長路,沒有人知道路的盡頭。我們應該永不停下求學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