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美村官燕振昌人生最後24小時的故事
河南最美村官燕振昌人生最後24小時的故事
2015年度“中國農村新聞人物”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原黨委書記燕振昌被授予 2015年度“中國農村新聞人物”唯一的“特別貢獻獎”。 今天小編就收集了河南最美村官燕振昌人生最後24小時的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河南最美村官燕振昌人生最後24小時的故事
燕振昌人生的最後24小時,從2014年12月11日早上4時開始。
那個時刻,燕振昌已經起床了。簡單洗漱之後,他開始寫頭一天的工作,思考當天的工作安排。
6時30分,14名水磨河村黨委、村委會成員準時到達村委會議室。燕振昌主持召開村“兩委”班子成員會議。
“多少年了,燕書記都是這麼帶頭的,雷打不動。”村委會主任郭建營回憶,當時主要研究了3項工作:環村公路硬化的前期準備工作,解決社群房建設遺留問題,村供銷社建設工程加快進度……
7時30分,旭日初昇時,燕振昌和村“兩委”班子其他成員已經按照當天的任務分工,奔赴建設現場。
上午9時,長葛市婦聯主席張麗若到水磨河村調研,參觀了波光粼粼的幸福湖和村裡的幾家龍頭企業。她向燕振昌建議村裡做一本畫冊,反映水磨河村新時期女性豐富多彩的生活。燕振昌在工作日記裡說,“覺得這個建議很好”。上午11時,他又接待了市裡的一個檢查組。
下午,燕振昌到幸福湖轉了轉,因為輸水的工程管道出了點兒毛病。他還囑託分管這項工作的郭建營,“快點兒修好,別耽誤大夥兒澆麥”。
晚上7時,吃罷晚飯,燕振昌跟老伴兒張改真說,“村裡的'事兒得處理完”,就住進了辦公室。張改真對此已經習慣了——40多年來,燕振昌時常把辦公室當家,視工作為家事,每天的休息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
2014年12月12日3時30分,按照平時的習慣,燕振昌起床寫工作日記。他分“一二三四”,記錄下前一日的工作,包括“反映水磨河新時期女性的畫冊編排”、“自己動手進行老舊房屋改造”等項,寫到第四條時只開了個頭,沒來得及寫下去。這是他生命的最後時光。
幾個小時後,準時趕來參加村“兩委”班子成員會議的村幹部吃驚地發現,一向守時的燕振昌第一次缺席了。
他們開啟燕振昌依然亮燈的辦公室,看到辦公桌上放著一支摘下筆帽的黑色圓珠筆,攤開的橫格稿紙上有一段未寫完的文字。大衣搭在椅子後背,燕振昌趴在桌子上,就像睡著了一樣,永遠地睡著了……
經濟社會發展的“定海神針”
他以統籌的眼光抓經濟建設,讓群眾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走進水磨河村,迎面是一排排規劃合理、佈局整齊的兩層小樓,還開闢有專門的商業街。本地人、外地人,不同的口音在這裡交流,琳琅滿目的商品在這裡流通。
“以前有個順口溜:水磨河,水磨河,磨來磨去災禍多,十年種地九年荒,男女老幼掉苦窩。”水磨河村村委委員、民調主任趙群德告訴記者,“俺村現在的規劃這麼整齊,街道這麼幹淨,經濟發展得這麼好,這得益於燕書記當年的謀劃。”
過去,水磨河村道路狹窄、彎曲、泥濘,因缺住房,有個農戶,5個兒子都是“光棍漢”。
燕振昌任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後,先辦的實事就是規劃和建設新村。
為了解決宅基地不足的問題,燕振昌和村民一起填平了村旁的寨河,拆掉了廢棄的寨牆,填平了村裡的大汙水坑。
在蓋房先後的問題上,村黨支部專門成立了由民選代表組成的建房領導組,堅持“困難戶優先的原則、急事特辦的原則、公開透明的原則”,確保分配全過程公平、公正、公道。
水磨河村人均耕地不超過7分,單靠種地,群眾咋也富不起來,怎麼辦?燕振昌將目光轉向了辦企業。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為發展集體企業,燕振昌內引外聯,先後創辦了造紙廠、鑄鋼廠、澱粉廠、瓷廠等10多家企業。當時,該縣還讓燕振昌在各鄉鎮作巡迴報告,介紹辦企業的。
如今,水磨河村上百家企業不僅使本村村民在“家門口就業”,還吸納周邊10多個村莊的剩餘勞動力近萬人。2013年,全村年產值近4億元。
富了“口袋”,更要富“腦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燕振昌大力倡導辦教育、改村風,建起了標準化的一流校舍;每年8月28日,舉辦歡送大學生入學活動;每年九九重陽節,表彰“好兒子”、“好媳婦”;勸誡村民“死了吹班響兒,不如活著孝敬碗豆腐腦兒”。
在燕振昌的倡導下,1981年,水磨河村率先建起了全省第一家村級敬老院,實現了全村孤寡老人的集中供養。2004年,水磨河村又實行為70歲以上老人發放生活補貼(每人每年120元)的制度。
有了良好的社會風氣,水磨河村40多年沒發生過一起信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