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讀的最後一本書毛澤東

偉人讀的最後一本書毛澤東

  毛澤東曾說年輕時讀書就像牛進了菜園不吃完東西是不肯走的,可見一代偉人對於知識的渴求,他是一個真正把書讀到極致的人,下面是為你提供的毛澤東的故事:偉人讀的最後一本書,歡迎閱讀。想了解更多毛澤東的故事,請繼續關注本欄目。

  “書生”毛澤東

  作為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領袖,毛澤東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精神遺產,博覽群書、學以致用可謂其中之一。毛澤東常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他們封了我許多頭銜,這個‘家’,那個‘家’的,我只承認兩個。一個是‘導師’,因為我年輕時是個教書的,再一個是‘書生’,我是‘孔夫子搬家——全是書’。”

  有志於學樂此不疲

  “我八歲起,就在本鄉的一個小學校裡讀書,一直讀到十三歲時候。每天清晨和晚上,我在田裡作工。白天就讀《四書》。”毛澤東在自傳中寫道。他早年主要接受私塾教育,從《三字經》《百家姓》等傳統普及讀物入門,逐步點讀《四書》《五經》。毛澤東熟讀經書,卻不喜歡這些內容,倒是熱衷閱讀中國古代的羅曼史,“尤其是關於造反的故事”。《岳飛傳》《水滸傳》《隋唐演義》《三國演義》《西遊記》等被老師視為不正經的舊小說,毛澤東曾在課堂上用經書課本掩蓋著閱讀,許多故事還能背誦。

  13歲那年,毛澤東離開小學,“開始在田中做長時間的工作,幫僱工的忙,白天完全做著大人的工作,晚上代父親記賬”。勞作之餘,毛澤東“找到什麼書都讀”。因父親反對閱讀經書以外的“閒書”“雜書”,他不得不“擁被夜讀”“蒙窗偷讀”,以免被發現。

  有一次,毛澤東讀到《盛世危言》一書,深受啟發。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與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幾次提到這本書對他的影響:“我當時非常喜歡這本書,作者(鄭觀應)是個老的改良主義者,認為中國之所以弱,在於缺乏西洋的器械——鐵路、電話、電報、輪船,所以想把這些東西引進中國”,更主要的是“《盛世危言》激起了我恢復學業的願望”。

  1910年秋天,讀書心切的毛澤東啟程前往湘鄉高等小學堂。湘鄉離韶山約50里路程,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出遠門。臨行前,他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裡夾放了一首改寫的明志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在湘鄉,毛澤東對康有為、梁啟超有關維新變法的著作愛不釋手,對梁啟超編的《新民叢報》讀了又讀,直至成誦,逐漸養成了“讀報”的`癖好,以致後來他常說“一天不讀報是缺點,三天不讀報是錯誤”。

  此後,幾經輾轉,毛澤東來到省城長沙。在省立圖書館,19歲的毛澤東有過歷時半年的自修經歷。“每天早晨圖書館一開門我就進去。中午我僅僅休息片刻,買兩塊米糕吃。這就是我每天的午餐。我每天在圖書館裡一直閱讀到閉館的時候。”毛澤東後來形容自己就像牛闖進了菜園,嚐到了菜的味道,拼命地吃。期間,他潛心研讀了《原富》《民約論》《法意》《物種起源》《天演論》等書,接受到近代啟蒙教育。

  在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期間,毛澤東仍以自修為主,“從早至晚,讀書不休”。晚上學校規定的自習時間不夠用,他回到宿舍繼續攻讀。宿舍吹號要熄燈了,他就自備一盞燈,坐在床上看書,有時通宵達旦。有一次掌燈失火,燒著了同學蚊帳,毛澤東為此被學校記大過一次,但他並不在意,依舊秉燭夜讀不誤。為了培養隨時隨地都能專心讀書的能力,毛澤東到學校的後山妙高峰上“靜中求學”,或者到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城門口“鬧市讀書”:時而朗讀,時而默唸,旁若無人。

  毛澤東曾多次表示:“讀書治學沒有什麼捷徑和不費力的竅門,就是一要珍惜時間,二要勤奮刻苦。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深諳持之以恆的道理,他曾改寫了一幅古人的自勉聯:“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在毛澤東一生中,無論戎馬倥傯、轉戰大江南北,還是日理萬機、處理內政外務,一有空閒,他基本都把時間用來讀書。古人讀書、有“馬上、枕上、廁上”之說,毛澤東同樣如此。長征途中,毛澤東患病躺在擔架上讀馬克思列寧的書,自稱“是在馬背上學的馬列主義”;利用上廁所的時間,他把《昭明文選》《智囊》等古籍陸續看完了。即使理髮,毛澤東照樣攻讀不誤,他還不忘跟理髮師開玩笑:“你辦你的公,我辦我的公,我們互不干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