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故事:奇女子蘇惠與她的《璇璣圖》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奇女子蘇惠與她的《璇璣圖》
蘇惠,字若蘭,武功人,約生於秦王苻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當地百姓傳說,若蘭容貌秀麗,舉止嫻雅。她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琴棋書畫的神韻,全被她運用到了織錦之中。遠近鄉鄰將她的超人之才,傳成了神話。一些豪門望族上門求婚,均被謝絕。一日,逢法門寺廟會,巧遇一射飛雁、穿池魚的英武少年,其為右將軍竇真之孫,名叫竇滔,自幼習文練武,相貌不凡,若蘭頓生愛慕之情。經人提親,結成百年之好。
不料好景不長,竇滔因厭戰不從軍令,被革職發配到流沙(今甘肅敦煌),後來遇到了歌妓趙陽臺,娶作了偏房。這趙陽臺,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嬌媚可人,引得竇滔對她寵愛不已。後來,竇滔奉命出鎮襄陽,本欲攜妻妾同往,可蘇為趙妾之事賭氣不從,竇滔只帶著趙陽臺赴任。
蘇獨守長安空閨中,日子稍長,便感寂寞難耐。丈夫在身邊時,不能感覺出他太多好處,現在一離開,思念之情卻是刻骨銘心,不由得悔恨當初的負氣。悔恨之餘,她便用吟詩來排遣孤寂的時光。後突發奇想,又經反覆推敲構思,將所寫詩詞編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裡。然後懷著滿腔幽思、廢寢忘食地把詩詞織在八寸錦緞上。蘇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璇璣圖》。璇璣,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璣是指這副圖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樣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識,不知者望之茫然。其中更暗寓她對丈夫的戀情,就象星星一樣深而不變。
《璇璣圖》織好後,蘇派人送往襄陽交給竇滔。旁邊的人見了這圖,都不明其意,可竇滔捧著《璇璣圖》,細細體味,竟完全讀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當即,竇滔派遣了人馬,到長安接來了蘇。自此,夫妻恩愛偕老。
對於這幅《璇璣圖》。蘇若蘭笑言:“徘徊宛轉,自為語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唐武則天這麼評價道:“五采相宜,瑩心耀目。其錦縱橫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成章句。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今邁古,名曰《璇璣圖》。”《璇璣圖》是迴文詩中最長、最動人之作,堪稱我國文學史上的奇葩。
《璇璣圖》全詩29行,每行29字,共841字,順讀、回讀、橫讀、斜讀、互動讀、蛇行讀、退一字讀、重一字讀、間一句讀、左右旋讀,皆成詩章。《璇璣圖》用五彩絲線織成,除了絢麗多彩外,主要還是便於閱讀,後人抄錄時,因為用墨不能復彩,所以,很難讀下來。
武則天時,能讀詩二百餘首,但讀法失傳。後來,因原詩色彩脫落,迷其句讀,均不過百首。宋元年間,起宗道人把《璇璣圖》分解為七個分圖,讀詩達3572首。到了明朝,經史學家康萬民研究出了正讀、反讀、倒數逐步退一字讀等十二種讀法後,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詩4206首;每一首詩均悱惻幽怨,一往情深,令人為之動顏。乾隆四十六年,扶風知事熊家振撰修的扶風縣誌,言其讀詩達9958首,此說恐有誇大成分。近日又有國外學者在大功率計算機上對《璇璣圖》再次破譯,竟得中國古詩詞39827首,但此研究成果未正式公佈。《璇璣圖》宛轉反覆,相生不窮,可以說,這是人類在計算機發明之前,遠古時代的一次電腦行為,是億萬個大腦細胞在億萬次的組合與分裂中間獲得的一次空前絕後的智慧結晶。
蘇若蘭織《璇璣圖》時,年僅二十三歲,才情之高,慧心之巧,堪稱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