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音樂家舒伯特的名人故事

國外音樂家舒伯特的名人故事

  畢生與貧困相伴的作曲家,莫過於舒伯特了。

  弗朗茨·彼得·舒伯特於1797 年1 月3 日誕生在維也納近郊赫田塔爾。父親是一位教師,也略懂一些音樂知識,會演奏一些樂器。他常常在業餘時間裡聚集一群音樂愛好者在家中舉行音樂會,有時,還和家人一道演奏,以消遣自娛。舒伯特因此從小就受到了音樂的薰陶。在家人的演奏中,小舒伯特還要隨時糾正父兄的錯誤。

  家裡子女眾多,生活困難。舒伯特11 歲時,投考了食宿免費的康維特宮廷歌手學校。入校不久,舒伯特就擔任了學校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有時還代理指揮。1812 年,又開始從著名作曲家薩利埃裡學習理論。

  舒伯特在寄宿學校時,名為免費,其實度日極為艱難。隆冬時,房內沒有火爐,每日兩餐也難以為繼。舒伯特受凍捱餓,更沒錢買譜紙用來作曲。多虧同學斯邦慷慨相助,才為他解了難題。

  在校期間,舒伯特的作曲長進很快,1813 年為學校樂隊寫出《第一交響曲》,但不幸即在同年因變聲離開了學校。為了分擔父親的家累,舒伯特來到父親所在的學校任教。刻板的教書生活令舒伯特十分厭煩。他希望能辭去工作一心作曲,但辭職後便無以為靠,因此,只好勉難為之,為小學生們一遍一遍地耐著性子講解拼音、文法。即使如此,舒伯特在音樂創作上仍然碩果累累,這時他又有四部交響曲告竣。1817 年,舒伯特終於鋌而走險,毅然辭職,隻身來到維也納。

  年輕天真的舒伯特哪曾想到,此時正值歐洲封建勢力復辟後最黑暗的年代,維也納的奧地利梅特涅政府更是反動勢力的大本營,那裡暗探密佈,軍警如雲,稍有不慎,動輒獲咎。舒伯特於一文不名中來到維也納,無依無靠,只好做家庭教師謀生。不覺之中,結交了一群朋友。

  舒伯特這般朋友都是具有民主思想、憎惡黑暗統治、熱愛藝術的貧困青年。他們出入相隨,在一起無所不談。對於反動統治當局,更是大加抨擊,毫無顧忌。舒伯特才華出眾,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深遭梅特涅政府忌恨。舒伯特與這些窮朋友,他們有飯同吃,有屋同住,不分彼此,相濡以沫。舒伯特是近視眼,11 歲起就戴起了眼鏡,眼鏡盒也是隨身攜帶,須臾不離。有一天,突然發現眼鏡盒失蹤了,仔細一找,原來一位朋友拿去改成了菸斗,正用來吐霧噴雲。

  朋友之中有位畫家,他的畫室內有臺鋼琴,答應舒伯特可以使用。但畫家本人也要在畫室作畫。為了互不干擾,倆人約定,凡畫家不作畫時,便張一面白布窗簾為號,舒伯特始得入內用琴。不想畫家靈感一來,常把舒伯特的事情置諸腦後;或者雖未作畫,也不免忘記踐約。舒伯特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這位可憐的音樂家只好踟躕街頭,磨鍊自己的耐心。

  政治環境的險惡,生活條件的窘迫,都未能阻遏舒伯特堅持音樂創作。有關舒伯特寫作歌曲的幾件軼聞,似乎都與小酒館有關。或許自然而然就能夠想到,小酒館正是舒伯特和朋友們常愛光顧的好去處。

  第一件事是說舒伯特獨自出行,飢腸轆轆之下,不覺進了一家酒館。就座後,他才忽然悟到自己身無分文,正要離去,看見餐桌上有一張報紙,隨手拿來瀏覽。不想報上有一首小詩清新優美,動人心絃。詩中寫道:“睡吧,我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撫著你??”。舒伯特心中的旋律隨著詩句飄逸而出。他掏出紙筆,順著思路,一氣呵成。他坐在那裡,反覆吟唱,已渾然忘我。酒館老闆忙亂之中,忽然聽到一陣歌聲,尋聲而至,才知道是一位青年在作曲。老闆很喜歡這首新歌,希望青年人抄一份給他。舒伯特提出交換條件:一盤燒土豆。雙方痛痛快快達成協議。誰能料到,這份用一盤土豆換來的手稿在舒伯特百年之後竟賣到四萬法朗!

  另一件事是說他和朋友在郊外一家小酒店聚會。一位朋友隨身帶著一本莎士比亞詩集,舒伯特便順手拿來翻閱。在大家的談笑聲中,他已沉迷於詩句之間:“聽、聽、雲雀在天空唱,太陽之神升起。他的馬群在泉邊飲水,泉邊鋪滿了鮮花??”見詩生情,旋律悄然而至。舒伯特不禁說道:“多美的旋律,可惜沒有譜紙!”一位朋友聞聲便在選單上畫上五線,遞給舒伯特。於是,一首優美的歌曲寫成了。它就是當今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聽、聽、雲雀》。也有人說這次寫的是另外一首歌:著名的《小夜曲》。既是傳說,不深究也罷。

  關於《鱒魚》這首歌也有軼聞。

  據說這首歌是他半夜醒來躺在床上構思的。當時,他推敲已定,未及點燈便立刻探身起來,不料在黑暗中將墨水灑在譜紙上。這首樂譜的原稿至今仍然完好無損,上面還留著當年的大塊墨水痕跡,可為佐證。

  舒伯特一生作品頗豐,其中歌曲多達600 多首以上。他是18、19 世紀以來的第一位以優秀歌曲聞名於世的音樂家。他在歌曲中所表現的對被欺騙、被損害的弱者的同情,正和當時處在封建復辟巨大壓力下的維也納市民階層的思想情感息息相通,這些歌曲又充分地吸收融合了當地民間音樂的'特性,所以一經面世,便不脛而走,很快在維也納廣為流傳。舒伯特的歌曲感情真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詞、曲、鋼琴伴奏三者水乳交融、配合密切,為德國藝術歌曲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人們稱舒伯特“歌曲之王”,毫不過譽。他還寫有許多其他作品,包括9 部交響曲。因為作曲家過於貧困,這些交響曲在他生前一直未能有演奏的機會。

  舒伯特與貝多芬都住在維也納,長達30 年。貝多芬長舒伯特27 歲,舒伯特在宮廷歌手學校就讀時,貝多芬早已名及遐邇,成為一代大師了。舒伯特非常崇敬這位偉大的前輩,但礙於靦腆,一直未敢登門拜望。後來,為了使作品出版順利,出版商鼓動他去請貝多芬出面推薦。生計要緊,舒伯特終於壯膽而去。但時值貝多芬外出,他只好留下帶去的作品怏怏而歸。貝多芬在病中看到了這些作品,高興地說:“這裡有天才在閃光!”舒伯特聞訊後,大喜過望,連忙去拜見貝多芬。貝多芬這時已心力交瘁,極度虛弱,他握住這位年輕作曲家的手說:“我的靈魂屬於你!”說完,便溘然而逝。在貝多芬的送葬佇列中,有一位青年手持火把走在前面,因巨大的悲痛而不能自已。他就是才華橫溢的貧苦作曲家舒伯特。

  翌年,即1828 年的11 月19 日,年僅31 歲的舒伯特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了人間。人們按照他的遺囑把他安葬在貝多芬的身旁,墓碑上刻道:“死亡把豐富的寶藏,把更美麗的希望埋葬在這裡了。”

  貧苦為什麼總是與才華結有不解的緣份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