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隴其造福一方的名人故事
陸隴其造福一方的名人故事
陸隴其是清朝初年講授程朱理學的學者,當過知縣、御史一類的小宮。他與那些口是心非的偽逬學家不同,不僅能夠認真領會程朱理學的道理,而且還在實際中履踐這些進理,為百姓辦了不少好事。
陸隴其行政斷案有一個特點,就是十分重視道德教化。他認為,天下萬事萬物之中都包含著同樣的“理”,人們只有懂得了這些“理”,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規矩,循守國家的法制。所以他無論是履行公務,還是審訊犯人,總要首先深入淺出地講一番逍理,啟迪人們的良知。
催繳賦稅,是朝廷賦予各級宮員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政務,也是一件阻力很大的工作。一般的縣令在催繳陚稅時,總是指揮大批衙役下鄉督促,稍有緩慢不是懲罰肉體,便是罰糧罰款,搞得官民對立情緒很大,有時還會激成民變。而陸隴其卻不這樣做。他在當嘉定縣令時,每當繳糧納陚的日子臨近的時候,他通常把鄉親父老召集起來,給大家講一番按時納陚的道理。他說:“向大家收繳的錢糧,全是朝廷的國課,並不是縣官的私蓄。如果百姓們能急朝廷之所急,按時上繳錢糧,家心安理得,而且給當官的減去好多麻煩,以便有更多的'工夫為民辦事。我與大家沒有任何宿怨,不想為收錢糧而杖責任何人。何況一旦受到杖責不僅要花許多冤枉錢,還要落得欠糧受責的名聲。倒不如及早湊齊應納之款,使你我都相安無事地辦完這件事。”鄉民們聽了之後,覺得陸隴其的話說得很實在,很透徹,樂於接受。所以他在任時,很少發生欠糧受責的事。
對於囚禁在監獄中的犯人,他也好言相勸,進行開異。他曾經寫過一篇《勸盜文》,派人給犯人們宣講,大意是:“人的本性原來都是善的,你們這些犯了罪的人也不例外。只是由於一念之差,不安分守己,作出犯法的事來,關在這裡受盡痛苦。這些都是由於人心中的雜念矇蔽了善性造成的結果。然而人心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們能夠深刻地悔過往日的不是,去掉心中的雜念,就能重新做一個好人,依舊可以成家立業。”讀到這裡,在場收聽的犯人們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
1692年陸隴其逝世。第二年冬,朝廷需要委派兩名文臣管理直隸、江南的書院。廷臣全都主張從翰林院中物色人選。康熙不同意,發出特旨:直隸派李光地去,江南派陸隴其去。大學士王熙急忙報告說:“陸某己經病故了。”康熙惋借地說:“為什麼不早啟奏?”王熙回答說:“按照啟奏的條例,7品官在籍身亡不在向朝廷啟奏之列。”康熙沉默了許久,感嘆地說:“陸隴其是本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動物。在辦一件事情,或推行一項政策的時候,向人們講清道理,啟發他們的自覺性,可以減少行動的阻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逬理從陸隴其的政績中得到很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