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的讀後感想
紅與黑的讀後感想
導語:紅與黑是司湯達的長篇小說中最優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紅與黑的讀後感想,歡迎借鑑!
紅與黑的讀後感篇一:
於連·索萊爾的命運時時刻刻牽動著我。綜觀他極其短暫,卻滿是波折動盪的年輕生命,流淌著太多矛盾和複雜。對此,人們可以 作出很多評判——是個小私有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一個野心家的毀滅;一個反封建鬥士的犧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為,說於連 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說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地採取了某種有背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 心靈更深處的矛盾本質。
於連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雖出身卑賤,卻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著傑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後能廁身在所謂的上流社會中。什麼是幸福,怎樣得到幸福,是困 惑著人類幾千年的問題,也同樣困惑著我們的於連。在他心目中,幸福並沒有確切的標準,只是在他的心計,在他的警覺,他的一個又一個的“作戰計劃”及其實施 當中。他為第一次擺脫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為德。萊納夫人面前履行“某種責任”而幸福,為驕傲的瑪蒂爾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為一次次地發跡而幸福得要 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飛黃騰達,他發誓寧可死一千次也要飛黃騰達。為此,他製出了一個又一個“作戰計劃”,使出各種虛偽手段,他超人的智慧發揮的淋漓盡 致。但他畢竟是個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時,他又會捫心自問,深深自責。因此,他的計劃總會漏洞百出,總會讓人懷疑。
我們不難發現於連在這種幸福的標準是以社會和他人標準為標準,追求他人和社會的承認。實質上,他並沒有獲得多少快樂和幸福,反而使他處在一種緊張狀態,僅 僅是感到“快樂的到了極點”,興奮地跑來跑去,一種“野心家實現後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著緊接著應該在制定一個計劃。這些所謂的幸福僅 僅是表象而已,於連為了表象而犧牲了本質。當他以為德。萊納夫人的一封信斷送了他的幸福時,他想到了報復,最終被投進了監獄。在獄中反而使他從社會的束縛 解脫出來,獲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偽裝和麵具,找到了真實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質的幸福。他放棄了逃跑和上訴,能夠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對 死亡。
對於於連的愛情,我們同樣懷著強烈的興趣。因為於連的成功幸福既而毀滅都與他的愛情緊密聯絡著的。他的兩個戀人——德。萊納夫人和瑪蒂爾德伴著短暫而奮鬥 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別來看看於連與兩個戀人的戀情。於連和德。萊納夫人的愛情始於於連對她的誘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謂的“責任”,這是一種對貴族老爺 的報復,一種虛榮的滿足。但是德。萊納夫人的善良、淳樸、溫柔深深地打動了於連。一段時間,他瘋狂地愛上了德。萊納夫人。可惜這顆愛心又很快被種種野心佔 有了,直至最後才又復燃,爆發。而於連和瑪蒂爾德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征服和反征服的關係,誰征服了對方,就會讓對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瑪蒂爾德出身豪門貴族,且追求理想,不甘平庸,才思 敏捷。所有這些都吸引著於連。而瑪蒂爾德對於於連的愛情更多地緣于于連在她驕傲面前不屈服,不屑一顧。(自然也包括於連的英俊、才學)。這在於連線受科拉 索夫親王的建議這一段有趣的>故事中表現得猶為突出。可以說是嫉妒和寂寞使瑪蒂爾德瘋狂地愛上了於連。
最終於連還是投入了德。萊納夫人的懷抱而拒絕了瑪蒂爾德。這多少讓人要為後者鳴不平,畢竟她置自己的名譽而不顧,畢竟他不顧一切地為於連的獲釋而奔走。但 這種愛卻不是自然的流露。而於連對德。萊納夫人的愛卻是自然地。同她在一起,於連會感到自由平等和獨立。這也是司湯達本人所說的“頭腦的愛情”和“心靈的 愛情”之別吧。於連的取捨正是司湯達本人的取捨。
同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樣,司湯達在寫完《紅與黑》後認為在五十年後才會有讀者。他盼望著讀者能解其中味,並聲稱他的作品是獻給少數幸福的人的。在寫完了這點小體會後,回過頭來,我不禁又問自己,我是那少數幸福的人嗎?
紅與黑的讀後感篇二:
一開始剛看到書名“紅與黑”,色覺衝擊很大,“紅”總是透露出一種激情,正義的色彩。而“黑”恰好相反,透露出一種墮落,邪惡的色彩。但正是因為主人公在這兩種不同的價值中徘徊,才使得這本書有其獨特的意義。
《紅與黑》講述了一個法國青年怎樣去追求自己所定義的幸福的過程。主人公於連出身貧賤,卻嚮往著高貴;魯莽,卻又有高深的謀慮;他有文化,有自己構築起來的理想世界,但是卻是不現實的。種種矛盾,在他面對人生抉擇時,有其痛苦的經歷,但是他卻始終以自我為中心,自由地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在我們現在看來,可能他選錯了一些道路,但是,在他所處的環境下,沒有對錯,只有成功與失敗。
當他決定離開他的家去當一個家庭教師時,他就真正開始了為自己的命運抗爭的歷程。但是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讓他逐漸清醒,憑藉個人之力是無法完成他的豐功偉績的,所以他要汲取各方面的力量,去成就自己的事業,他帶著拿破崙式的夢想融入這個社會,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把理想藏於內心,他既自卑又藐視一切權貴,他憎恨那些高層,但又透過各種途徑,一步步高昇,也成了一個高層人士。他的生活,不斷地被野心和抱負充斥,只是,那一種強大的野心,扭曲了他的人格,使他不斷地走上極端,但是這又不能只是歸罪於他自身,現實中常提到的一句話是“時世造英雄”,而正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的激情和理想遭受到了壓制,所以他才選擇了這樣的一條出路。
在他的整個歷程中,愛情無疑是他精神上最大的勝利。他與德·雷納爾夫人之間真正愛情是他人性光輝的集中體現,雖然他的野心曾一度佔據他的心,雖然他的野心曾讓他舉起槍。但是,在他生命最後的期限裡,他無限留戀的還是曾經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有人說他的愛情其實只是他攀登的臺階,德·雷納爾夫人和馬蒂爾德都只是一個犧牲品。我認為不然,雖然一開始於連的動機只是出於征服,但是他也正是被愛情征服,才會有最終對愛人的悔恨。至於馬蒂爾德,他們兩之間就是一個交換,一開始是馬蒂爾德用虛情來交換刺激,後來是於連用虛情來交換地位。雖然後來馬蒂爾德真情相待,但是於連卻表現出了對愛情的忠貞。在整個過程中,愛情在他心中純潔地誕生,但又被他的野心扭曲,而後又再次迴歸於純潔。
而所有發生在他生活中的矛盾,就顯示出他獨特的個性,他始終以自我為中心,固執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軌跡。事業路線是一路向上;精神路線卻錯綜複雜,迴腸九轉;愛情路線是由無數低谷,高潮組成。而他所有的路線最終都走向了同一個終點。有必然,有惋惜,他成功過,但最終失敗了,而他的失敗又是帶著另一種成功的意味。
人生的無數抉擇,讓他痛苦,但是一旦選擇了,他就堅持到底,他選擇了有自尊地活著,也選擇了有自尊地死去,面對死亡,他倘然處之,在他行刑之前,他說了一句“我一點也不缺乏勇氣!”因為明瞭,所以無畏!
一切都是命運的作弄,他生既不逢時也不逢運,只能靠自己去反抗命運的不公。而一個人的力量如滴水匯入大海,根本翻不起大浪,所以他只有暗中積蓄能量,藉助狂風,把自己推向人生的高潮,但是風起潮湧畢竟只是一時,當狂風消去時,一切都落幕了,唯有浩氣蕩乾坤!
紅與黑的讀後感篇三:
在短短的三個多禮拜的時間裡,我完成了對《紅與黑》這本小說的閱讀,雖然做不到對小說進行深刻而剖析,但我也對這本小說小說產生了自己的看法。《紅與黑》是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是對19世紀這個動盪社會的真實寫照,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是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與黑》全書共有四十五章。小說的主人公於連是木匠的兒子,英俊瀟灑,聰明能幹且記憶力非凡。他小時瘋狂地崇拜拿破崙,渴望像拿破崙那樣身佩長劍,做世界的主人。認為拿破崙"由一個既卑微又窮困的下級軍官,只靠他身佩的長劍,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後來於連又投拜在神父西朗的`門下,鑽研神學。於連又被市長選做家庭教師,在市長家裡,於連邂逅了美麗的市長夫人。市長夫人因為從小在修道院長大,所以十分厭惡庸俗粗魯的市長,卻對主人公於連充滿好感。儘管受到了道德的壓力,市長夫人還是愛上了於連,但是於連對市長夫人的愛大多出於自己自尊心的滿足。後來兩人的事情被告發,關心於連的神父要他到省城貝尚松神學院進修,經院長的推薦,於連成為了木爾侯爵的秘書併為實現自己的目的與傲慢,任性又追求浪漫的侯爵小姐產生了私情。後來市長夫人因教士的陰謀,給木爾侯爵寫信揭露了他們原先的關係。得知這件事之後,惱羞成怒的於連槍擊了市長夫人,並因為入獄。在監獄裡,主人公於連終於醒悟,並與市長夫人彼此饒恕,但於連最終還是選擇上了斷頭臺。
眾人對《紅與黑》的主人公於連的形象特色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但可以確定的是,於連是一個極具矛盾的人物,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一個能鮮明反映19世紀法國特點的人物形象。於連雖然曾經為了滿足他的個人自尊利用了愛情,但並不能因此抹殺掉他內心依舊存在著善良的光輝。書中兩段悲劇愛情的進展始終伴隨著新貴的若即若離和於連的自卑帶來的懷疑,直至生命將要終結時,愛情才爆發出無濟於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懷。
作者透過結合自己對當時法國社會的觀察和所產生的認識,藉助《紅與黑》再現拿破崙的偉大,鞭撻復辟王朝的黑暗。為此作者以"紅與黑"象徵其作品的創作背景:"紅"是象徵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熱血和革命;而"黑"則意指僧袍,象徵教會勢力猖獗的封建復辟王朝。
雖然《紅與黑》所描述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這並不影響這本書在文壇上的地位與對現代社會所產生的意義,不然它也不會被多次成電影,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因此我們要學會用心,與那個時代進行交流,這樣才能深入的瞭解到它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