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賣白菜讀後感

莫言賣白菜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影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莫言賣白菜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莫言賣白菜讀後感】

  當我讀到《中國最好的散文》中的《賣白菜》時,我被感動了。這是我第一次讀莫言爺爺的散文,感覺樸實感人,還十分貼近生活。

  這篇散文講了作者陪母親去集市賣白菜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67年的冬天”,當時“我”才12歲。那年“我們種了一百零四棵白菜,賣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這三棵了”。本來剩下的這三棵白菜是留著過年自己吃的,可母親非要把它賣掉。我很傷心,“不由得大哭起來”。但是母親還是把這三棵白菜拉到了鄰村的集市上。趕集的人特別多,卻沒有人買白菜。終於有一個老太太來買我們的白菜了,可她卻把外面的白菜幫子全部撕光了,讓“我”很是氣憤。後來,算價錢的時候“我”無意中多算了一毛錢,要知道那時的一毛錢是多麼的珍貴呀。但後來被母親知道後,堅強的母親卻痛哭了一場。我才知道自己做錯事情了。“這是我看到堅強的母親第一次流淚,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我覺得那時的人們真可憐,過年連白菜餃子都吃不上。換句話說,過年時能吃上一頓白菜餃子簡直就是一種奢望,我無法想象,那時人們怎麼會那麼貧窮呢?!如果不把白菜賣掉,全家人就沒有飯吃,更別說吃白菜餃子了。恐怕連年都過不好。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可即使那樣,作者的母親還十分的堅強,真令人感動。

  【篇二:莫言賣白菜讀後感】

  一棵白菜,對闊綽的家庭而言,不過是飯桌上的調劑,登不了大席面,但對於貧苦人家的孩子,也許是新年的所有意義。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小時候與母親賣白菜時因自己多算了別人的錢而使白菜沒能賣出去的經歷。儘管孩子十分渴望在新年能吃上香噴噴的白菜餃子,但是貧窮的生活讓這小小的盼望成為泡影。但兒時的記憶也許會鞭策作者一輩子。

  在那飢餓的時代,在那個貧窮的時代,在那個畸形的時代,白菜餃子是怎樣的一種奢望。眼看就快過年了,無比激動的盼望之情在作者心裡已貯藏很久了。但今天母親卻要把僅剩的3株白菜賣掉。失望、不解、疑惑、不敢相信……所有的期望都在這一刻化為泡影。母親也含著淚水動怒了,讓作者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從播種的那一刻起,那顆小白菜就和作者結下了不解之情。它的'弱小讓無知的作者給它施了很多肥料,幸虧,它在母親的搶救下,它活了過來。它就象是作者看著長大的孩子。作者對它充滿了回憶,充滿了喜愛,充滿了不捨。如今,它就要成為別人桌上的佳餚了。可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我想這種傷感不會壓於“苦恨年年壓金錢,為他人做嫁衣裳”。無奈、傷感縈繞在作者心裡。刺骨的寒冷使作者將小白菜跌落在地。作者知道闖了大禍。若不是迫不得已,又怎會將僅剩的3顆白菜賣掉呢。自己卻將這餬口的白菜摔落了,無論無意還是有意,這都是不應該的。看著母親那因過度勞累和艱難生活而再也伸不直的背,作者也只能流淚了。自責之情相信所有人都能夠體會。本是心頭肉的小白菜,卻被人指責;本就瘦弱的小白菜,卻被剝了又剝;本來誠實善良的母親,卻被人懷疑。這都是一個買菜老人的所作所為。作者心中的憤怒之火暗暗燃起。你既如此,我又何必誠信呢?再加之生活的貧窮,作者在算錢時給她多算了一毛。不料此事被揭穿,母親這次哭了。以前,無論多大的事兒,就算是天要塌下來,母親仍不會哭。母親的哭給了作者很大的刺激,悔恨又怎能用哭就能表達呢?生活的艱辛和貧困還不及作者的欺騙讓母親難過。這次悔恨讓作者至今想起仍沉痛不已。文章全篇圍繞“情”展開,以小白菜為線索,書寫了各種“情”——作者對小白菜的情、作者對母親的情還有作者對買菜老人的情。所有的“情”真摯、樸實,讓讀者覺得觸手可及。文章中多次寫到“哭”。第一次是作者知道小白菜將被買掉而哭;第二次是作者將白菜簍子打翻,自責而哭;第三次是母親傷心難過而哭。同樣是哭,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程度,不同的人,所表現的“情”也不同。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全篇文章的主旨得到昇華,讓讀者也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篇三:莫言賣白菜讀後感】

  2012年10月11日,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當我在新聞上看到時,很好奇地問爸爸:“爸爸,莫言是誰呀?”爸爸告訴了我莫言先生的成長經歷和他的書籍。其中我最忘不了的一句是,他是我們高密人。

  “什麼,他是高密人!”我不可思議地問爸爸,爸爸的的確確告訴我,他是高密人。我的心好像被觸了一下,感覺不可能,這麼一大作家,怎麼會在高密成長的呢?

  我讓爸爸帶我到書店去買莫言寫的書籍,後來我也從電腦上查了一下資料。我為莫言是我們高密人感到很光榮,頭上彷彿架了一座彩虹橋。也同時為莫言是我們高密人喝彩。

  在網上,我搜集了大量莫言先生的作品。搜到了莫言散文《賣白菜》。我很好奇,為什麼莫言先生會寫賣白菜呢?我在網上一讀,哦!原來是這樣。莫言出自於高密市大欄鄉,小時,他跟他母親去賣白菜。由此創作了散文《賣白菜》。我第一次讀的就是《賣白菜》。

  這個故事講述了莫言12歲跟母親去賣家裡僅剩的三棵白菜,遇到了一個老太太,老太太嫌棄白菜,莫言反駁她,最後,經過幾分鐘的糾紛,老太太決定買白菜,莫言代母親算賬多算了一角錢。這篇文章中“孩子,你怎麼能這樣呢?你怎麼多算人家一毛錢呢?給我的感覺就是母親彷彿一點也不生老太太的氣,而老太太又是撥菜葉,又是用手指戳,反而生莫言的氣。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我希望,我們在集市上選購東西時,不要給買主找麻煩,賣主同時也不要給買主找麻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