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的名言警句彙總
學校教育的名言警句彙總
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學識推敲於人,有關學校教育的警句,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一、關於為人師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
2.身教重於言傳。 ——王夫之
3.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4.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陶行知
5.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李贄
6.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愛因斯坦
7.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 ——烏申斯基
8.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烏申斯基
9.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盧梭
10.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
二、關於教書育人
1.“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禮記》
2.“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3.“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
4.“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5.“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8.“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愛因斯坦
9.“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愛因斯坦
10.“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愛因斯坦
三、關於愛崗敬業
1.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為一種藝術家。 ——愛因斯坦
2.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蘇霍姆林斯基
3.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 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 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 上課就越輕鬆。 ——蘇霍姆林斯基
4.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的一個活躍而積極的成員,是過去歷史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聖遺訓的儲存者,……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 ——烏申斯基
5.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 ——馬卡連柯
四、關於理想信念
1.十分重要的是,關於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在我們學生的意識中不要變成響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辭藻,不要使它們由於一再重複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讓孩子們不要去空談崇高的理想,讓這些理想存在於幼小心靈的熱情激盪之中,存在於激奮的情感和行動之中,存在於愛和恨、忠誠和不妥協的精神之中。 ——蘇霍姆林斯基
2.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 ——蘇霍姆林斯基
3.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使每個人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著未來闊步前進,時時刻刻想著未來,關注著未來。由理解社會理想到形成個人崇高的生活目的,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條漫長的道路。 ——蘇霍姆林斯基
4.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面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蘇霍姆林斯基
5.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別在於, 我們在繁衍後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於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
6.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美國詩人惠特曼
7.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孔明
8.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喚起的那種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的面前時,洋溢於我們心中的喜悅。——車爾尼雪夫斯基
9.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愛因斯坦
10.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 ——列夫·托爾斯泰說
五、關於啟發式教學
1..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麼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
2.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蘇霍姆林斯基
3.求知慾,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裡沒有求知慾,哪裡便沒有學校。——蘇霍姆林斯基
4.為了在教學上取得預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 還必須在他身上樹立起掌握知識的志向, 即創造學習的誘因。 ——贊科夫
5.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幹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 ——張載
6.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 ——斯賓塞
7.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 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 ——斯賓塞
8.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隻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 ——陶行知
9.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 ——陶行知
10.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 ——魏書生
六、關於因材施教
1.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陶行知
3.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 ——贊科夫
4.從我手裡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
七、關於教學方法
1.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達爾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陶行知
3.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陶行知
5.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葉聖陶
6.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 ——葉聖陶
7.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蘇霍姆林斯基
8.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 ——蘇霍姆林斯基
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10.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盧梭
八、關於創新與實踐
1.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於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 ——楊振寧
2.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羅
3.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陶行知
4.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 ——陶行知
5.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6.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 ——陶行知
7.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愛因斯坦
8.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